1 目的指导XXXXXXXXXX员工在人群聚集活动的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开展预防性卫生防护,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护措施?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护措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卫生防护作业指导书)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护措施

1 目的

指导XXXXXXXXXX员工在人群聚集活动的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开展预防性卫生防护

措施,严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和扩散。

2 范围

适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间,XXXXXXXXXXX办公、库房等工作场所

以及业务洽谈、业务受理等工作场景的卫生防护,包括消毒、通风、个人防护等措施。

3 职责

3.1 办公室:负责日常防控的组织、监督,往来人员的体温监测,防疫物资的采购、

验收、储存、发放等,并做好相关记录。

3.2 其他部门:负责日常防控措施的具体实施,并做好相关记录,做好本部门人员的

宣教和监督。

4 人员防护

4.1 佩戴口罩

在人群较为密集的公共场所,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其他更高级别的口罩)。

4.1.1 口罩的选择

(1) 一般情况下应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连续佩戴 2~4小时更换,污染或

潮湿后立即更换;

(2) 可能接触疑似或确诊病例的高危人群,原则上建议佩戴医用防护口罩(N95

及以上级别)并佩戴护目镜。连续佩戴 2~4小时更换,污染或潮湿后立即更换。

4.1.2 外科口罩的佩戴

(1) 将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 口罩下方带系于颈后, 上方带系于头顶中部。

(2) 将双手指尖放在鼻夹上,从中间位宣开始,用手指向内按压,并逐步向两侧

移动,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

(3) 调整系带的松紧度。

4.1.3 外科口罩的摘除

(1) 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污染面)。

(2) 先解开下面的系带, 再解开上面的系带。

(3) 用手仅捏住口罩的系带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

4.2 手部卫生

4.2.1 洗手场景

(1) 吃饭前

(2) 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3) 传递文件前后

(4) 上厕所后

(5) 手脏时

(6) 在接触他人后

(7) 接触过动物之后

(8) 外出回来后

4.2.2 洗手设施

确保工作场所内洗手设施运行正常,配备速干手消毒剂(如市售手消毒凝胶),

或 75%乙醇喷涂。

4.2.3 洗手方法

六步洗手法口诀:内、外、夹、弓、大、立。认真揉搓至少 15秒。

第一步,双手手心相互搓洗(双手合十搓五下);第二步,双手交叉搓洗手指缝

(手心对手背,双手交叉相叠,左右手交换各搓洗五下);第三步,手心对手心搓洗

手指缝(手心相对十指交错,搓洗五下);第四步,指尖搓洗手心,左右手相同(指

尖放于手心相互搓洗搓五下);第五步: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拇指搓洗,左右手相

同搓五下;第六步: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各搓五下。

当手部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必须在流动水下洗手;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

宜使用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注意避免用脏手接触口、眼、鼻。

4.3 注意身体状况

在岗期间注意身体状况,如果出现以下症状者,应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

诊治并尽快上报领导:

(1) 发热 (腋下体温≥37.3℃)、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

(2)且有武汉旅行或居住史,或发病前 14 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呼吸

道症状的患者,或出现小范围聚集性发病。

尽量避免乘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路上和医院内应全程佩戴医

用外科口罩。

4.4 健康宣教

在办公区域的 Led 屏幕、触屏机采用视频滚动播放或张贴宣传画等方式开展防控

健康宣教。

5 设施设备的消毒

5.1 物体表面

应保持环境整洁卫生,每天上午消毒 1 次,并做好清洁消毒记录。对高频接触的

物体表面(如电梯间按钮、扶手、门把手等),可用含有效氯 250mg/L~500mg/L 的

含氯消毒剂(按 84 消毒液(有效氯含量 5%):水为 1:200~1:100比例稀释)进行喷

洒或擦拭,也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作用 30min,再用清水擦净。

对于精密仪器设备(如:电脑)应采用 75%乙醇擦拭。

5.2 地面

可用含有效氯 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按 84 消毒液(有效氯含量

5%):水为 1:200~1:100比例稀释)拖布湿式拖拭,作用 30min,再用清水洗净。每

天 1次。

5.3 工作服

保持工作服等纺织物的清洁,定期洗涤、消毒处理。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 30

分钟,或先用 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按 84 消毒液(有效氯含量 5%):水为 1:100

比例稀释)浸泡 30 分钟,然后常规清洗。

5.4 餐饮具

餐(饮)具去残渣、清洗后,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 15 分钟;或采用热力消毒柜等

消毒方式;或采用有效氯含量为 250mg/L 溶液(按 84 消毒液(有效氯含量 5%):水

为 1:200比例稀释),浸泡消毒 30分钟,消毒后应将残留消毒剂冲净。

5.5 卫生洁具

用有效氯含量为 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按 84 消毒液(有效氯含量 5%):水为

1:100比例稀释)浸泡或擦拭消毒,作用 30分钟后,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待用。

6 环境防控

6.1 通风换气

办公室、库房等工作场所内应当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首选自然通

风,尽可能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尽量不使用中央空调,如需使用空调,应保证空调系统供风安全,保证充足的新

风输入,所有排风直接排到室外;未使用空调时应关闭回风通道。

6.2 垃圾处理

加强垃圾的分类管理,及时收集并清运。加强垃圾桶等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每

天对其进行消毒处理。可用含有效氯 250mg/L~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

拭,也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

普通人群佩戴过的口罩,没有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风险,使用后按照生活垃圾分类 的

要求处理即可。疑似病例用过的口罩,按照医疗废物收集、处理,在处理完口罩后, 要

清洗双手。

7 工作场所的防护

7.1 上、下班途中

佩戴具有防护功能的口罩,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尽量步行、骑行或乘坐私

家车上班。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

车上物品。

7.2 进入大楼

进入大楼入口前应佩戴具有防护功能的口罩并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方可

进入。若体温超过 37.2℃,应回家观察休息,必要时到医院就诊。

7.3 乘用电梯

电梯交叉感染风险高,尽可能走楼梯。如乘电梯须戴口罩、不拥挤、不谈笑。用

纸巾或其他物品间接按按钮。

7.4 办公室

应保持环境清洁,每日通风 3 次,每次 20-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人与人之

间保持 1米以上距离,多人办公时应佩戴口罩。保持勤洗手、多饮水。

传阅纸质文件前后均需洗手,传阅文件时佩戴口罩。

座机电话每日 75%酒精擦拭两次,如果使用频繁可增加至四次。7.5 参加会议

进入会议室前洗手消毒、佩戴口罩。开会人员间隔 1 米以上。减少集中开会,控

制会议时间,会议时间过长时,开窗通风 1次。会议结束后场地、家具应消毒。

7.6 外出

外出车辆内部、门把手、方向盘、座椅等应每日用 75%乙醇常规消毒 3 次,并且

在有外部人员接触后及时消毒。工作人员须佩戴口罩,携带红外体温计,勤洗手。外

出回来之前应清洗车辆外部,工作人员检测体温,佩戴口罩。

须佩戴口罩出行,避开密集人群。与人接触保持 1 米以上距离,避免在公共场所长

时间停留。

7.7 业务受理

要求来访者或客户须佩戴口罩,进入大楼前首先进行体温检测,并询问有无湖北接

触史和发热、咳嗽、呼吸不畅等症状。无上述情况,且体温在 37.2°以下的正常条件下,

方可放行。

7.8 食堂就餐采用分餐进食,避免人员密集。坐下吃饭的最后一刻才脱口罩,避免面对面就餐,

避免就餐说话,避免扎堆就餐。

餐厅每日消毒 1 次,餐桌椅使用后进行消毒、餐具用品须高温消毒。建议自备餐具。

7.9 公共区域

每日对门厅、楼道、会议室、电梯、楼梯、卫生间等公共部位进行消毒,尽量使

用喷雾消毒。每个区域使用的保洁用具要分开,避免混用。

8 相关文件

8.1 体温测量记录表

8.2 消毒记录表

9 参考文献

9.1 国家机关内部防控肺炎参考指南,国家应急管理部,2020.1

9.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国家卫计委组织、中国疾控中心编著,

2020.1

9.3 公共场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卫生防护指南,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2020.1.30

9.4 WS/T 367-2019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