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商务部一则通知刷屏。《关于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中提到,“鼓励家庭根据需要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满足日常生活和突发情况的需要”,引起各方热议。商务部对此回应称,各地生活物资货源充足,供应应该完全有保障。此外,社会各界也呼吁,不应对这则通知进行过度解读。

其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早前发布的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以下简称物资清单),迅速在网上热传。那么,各地为何发布应急物资清单?各地版本有何不同?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梳理了北上广深物资清单(扩展/扩充版)特点发现,广州物资清单是四个城市中唯一建议储备米、面、粉类的,并把应急物资储备精确到具体量,如建议每户存放3天消耗量;深圳版本更关注特殊群体需求,如建议储备儿童图书、玩具等儿童娱乐物品;上海则提到建议准备家庭小帐篷、防潮垫等,用于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期,紧急避险期间分家庭居住需求。

家庭应急物资清单您的家里备了吗(各地家庭应急物资清单有何不同)(1)

多地此前已发布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清单

在“商务部鼓励家庭储存生活必需品”刷屏后,网络流传的各地版本物资清单,再度引发关注。事实上,物资清单是由各地的应急管理部门印发,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早在2020年便已公开发布,广州则在2021年8月印发。

有专家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发布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和储存家庭应急包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也是应急管理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

广州市应急管理局表示,《广州市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的出台,旨在积极指导属地居民群众开展家庭应急物资储备,着力提升广大居民群众临灾自救互救能力,大力营造全民携手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良好社会氛围。

“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则提到,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面对灾情或突发事件时尤为脆弱。第一时间自救避险或撤离,可把损失和伤亡降到最低。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必要的应急物资储备,关键时可挽救生命、减少损失。

各地版本特点:广州精确到量,上海“贴心”

据了解,不同地区版本的建议清单所包含的物资种类大体接近,但又根据不同地方的不同特色,进行了相应调整。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留意到,北京、上海和深圳的物资清单,均包含基础版和扩展版(扩充版)两个版本,而广州只发布了一个通用版本。

梳理发现,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四个城市的物资清单(扩展/扩充版),均包含应急饮水和食品类物品(饼干、方便面、罐头、饮用水等),应急生活用品(内、外衣,鞋,洗发水、沐浴露等洗涤用品,毛巾、牙膏牙刷等洗漱用品,卫生纸等),应急医疗类物品(口罩、酒精、创可贴、纱布绷带等),应急工具类物品( 救生衣、逃生绳、手电筒、灭火器、救生哨等)。

此外,除广州以外,北京、上海和深圳的物资清单(扩展/扩充版)中均包含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等重要物品文件。其中上海版本“贴心”提醒,身份证、机动车驾驶证等物品应随身携带,妥善保管;户口本、出生证、结婚证等物品应集中收纳,防水防漏防腐防火保存。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注意到,在四个城市发布的物资清单中,只有广州明确建议储备量。据介绍,为充分考虑灾害72小时黄金救援期,清单中明确了相关家庭应急物资的储备量为每个家庭3天的基础消耗量,自救互救类物资储备量建议家庭成员每人备用。

深圳版本物资清单(扩充版)罗列的物品最多,共计72项。深圳版本尤其关注特殊群体需求,如建议储备儿童图书、玩具等用于儿童娱乐物品;建议储备远程智能体温贴,用于需要监测持续体温的群体等;建议储备扎发发圈、发箍,方便女性洗发困难时可扎起头发。而北京版本物资清单则较为清晰,清楚列明每项物品的功能及用途。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研究员:凌慧珊 设计:

资料来源:各地应急管理局网站,

北京、上海、深圳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为扩展(扩充)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