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庭、好习惯、好孩子好家庭、好习惯、好孩子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好家庭一定会培养好孩子吗?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好家庭一定会培养好孩子吗(好家庭好习惯好孩子)

好家庭一定会培养好孩子吗

好家庭、好习惯、好孩子

好家庭、好习惯、好孩子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王悦绮的成长经历告诉我,她们之间的关系是:好家庭成就好习惯,好习惯成就好孩子。或者,换句话说,好孩子源于好习惯,好习惯源于好家庭。

你说的是王悦绮的成长经历?

不错,正是王悦绮。

王悦绮何许人也?

王悦绮是超级演说家金华青少年实践成长中心学员。同时,她还是金华市金东区曙光小学四年级(2)班学生、该班学习委员、数学科代表。

王悦绮的父亲王魁这样评价自已的女儿:乖巧,懂事,有主意,一旦认定的事就会全力以赴。

四年级(2)班班主任方燕这样评价王悦绮:内秀,文静,做事细心,让人省心。

超级演说家金华青少年实践成长中心娄素珍老师这样评价王悦绮:做事认真,心态好,大凡做事都会有备而来、精益求精。

所有的评价都指向一个结论:这是一个好孩子。

那么,王悦绮这样一个好孩子是怎么炼成的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提到王悦绮的父母、王悦绮的家庭。

说起来,缘分真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也不知道是什么磁场在发力,常常将两个原本互不相识的人紧紧吸在一起。

就以王悦绮的父母为例吧。

王悦绮的父母都不是金华本地人。父亲籍贯陕西,母亲生于湖北。一个南,一个北;一个东,一个西。两人之所以认识仅仅因为母亲经常到父亲的姐姐家去玩,见了几次面,就算认识了。

父亲毕业于西安外贸职工大学,母亲毕业于徐州空军职业学院,都是大学生,又都出生于农民家庭,就有了许多共同语言。

在父亲眼里,母亲性格温和、贤惠,会过日子;在母亲看来,父亲心好、心细,是个暧男。一来二去,两人就对上了眼,就遇对了人,就走到了一起。

结婚第二年,父母就有了女儿王悦绮,几年后又有了儿子。

王悦绮的父母虽然自称他们都是普通人,他们的家庭也就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但是,他们对儿女的爱却一点都不比别人逊色。

父亲早早就给孩子取好了名字,把快乐、美丽等美好的愿望都寄托在名字里。

王悦绮还在母亲肚子里时,父母就开始了胎教。给王悦绮听音乐,唱歌,讲故事,对着正在装睡的王悦绮喃喃自语。也就是说,王悦绮还在娘肚子里就天天接收着来自另一个精彩世界的各种信息。

王悦绮一出生,父母就努力为女儿营造一个浓厚的、良好的家庭氛围,为女儿的健康成长创造宽松又严肃的家庭环境。

我们必须明白,要勾兑家庭氛围、家庭环境这样的大餐,家风是必不可少的佐料。

当然,王悦绮家的家风是早早就被传承下来了。

王悦绮家的家风是爷爷传承给父亲的。那是大爱,那是包容,那是善良。爷爷经常对王悦绮父亲讲的一句话是:能帮的就一定要去帮,不是你的就一定不要去拿。

这样的家风,王悦绮很小就从父亲身上感受到了。

一个冬天的夜晚,王悦绮坐在父亲电瓶车的后座上回家。快到小区门口时,父亲发现一个醉汉倒在路边。如果没人帮助,醉汉很有可能一醉不起。

父亲见状,赶紧停下,去把醉汉扶起来。父亲问醉汉家在哪里?家里人的电话是多少?醉汉都答不上来。无奈,父亲只好报警。过了一会儿,警察来了。父亲帮着警察叔叔将醉汉扶上警车,才带着女儿离去。

这件事深深地铬在了王悦绮的记忆里。

恩爱的夫妻关系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有多大?有多重要?

以我的经验,你可以无限放大,可以N重要。

教育家杜威曾说:“一切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形成性格。在每个人的生命成长中,没有比家长更重要的老师,最好的家教就是夫妻恩爱。”

孩子未必需要多好的物质条件,但一定想要一个温暖的家。

父母相爱的家庭,是孩子获得爱与温暖最好的地方。在充满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对待事情能够延迟满足、情绪稳定、内心充满安全感和幸福感,把人生每一步都走得很积极。

很幸运,王悦绮就置身于这样的家庭,有一对这样的父母。

这里有一个小秘密,是王悦绮的父亲告诉我的。他说,他们夫妻感情之所以一直很好,关键在于他们都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王悦绮的父亲做销售,整天东跑西颠;王悦绮的母亲是个全职母亲,整天窝在家里。王悦绮的父亲就会想,老婆在家里带孩子真不容易。王悦绮的母亲就会想,老公在外面打拼真的好辛苦。这样一换位思考,好像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了。

这里还有一个小秘密,也是王悦绮的父亲告诉我的。他说,他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态度始终保持一致。不一致就商量,争取最大公约数,最终要保持一致。

比如,王悦绮父亲有一次陪女儿去幼儿园参加一个活动。那天的活动,女儿是主持人。同女儿一起担任主持人的还有一个小男孩。那小男很紧张,紧张得哭鼻子。

女儿也很紧张,从她的神情就可以看出来。但女儿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深呼吸,很快就把情绪调整好了。主持时自然得体、落落大方,赢得广泛好评。

就这么一个细节,王悦绮父亲就发现女儿在播音、主持方面有潜力可挖。回来跟王悦绮母亲一说,两人就商定,以后如果有演讲、口才之类的培训班,一定要让女儿去上。而王悦绮后来上的所有培训班,比如钢琴、美术、乐高等等等差不多都是两人共同商量、共同决定的结果。

王悦绮的家庭虽然很普通,但电视、录音机、电脑这些一般人家有的家具也都一应俱全。为了不影响孩子学习,王悦绮的父母一年中很少看电视,他们从不当着孩子的面打游戏、刷抖音。他们家有一台平板电脑,除了女儿要听英语时打开,平时都处于静默状态。

严格上讲,王悦绮的父母算不上知识分子。严格上讲,王悦绮的父亲也并不喜欢看书。但是,他们家却有一个书香四溢的大书柜。王悦绮的父亲只要有时间,只要孩子在,都会拿出书本来翻翻。

为啥这么做?

我想你懂的。

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许,父母还应该是孩子最好的朋友。这有些难度,但王悦绮的父亲做到了。

王悦绮的父亲经常和女儿谈心。他们谈学校里的事、朋友的事、自已的事,像闺蜜一样。久而久之,他们真的像闺蜜一样。

女儿会经常搂着父亲的脖子告诉她的一些小九九。父亲则会及时给她一些处事的小秘方。这些小秘方都是由大道理浓缩而成的,对女儿的精神世界有极强的滋补作用。

有如此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如此温馨的亲子关系,王悦绮的成长道路怎能不顺风顺水?

但王悦绮的父亲并不这么乐观。

王悦绮的父亲说他很赞成“一位优秀的父亲就是一位优秀的雕刻家”的说法。因为孩子就是一段原木,要想其成为大器,还需要父母的精雕细刻。

所以,王悦绮的父母很注重女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王悦绮多数情况下像一汪静水,微波不兴。但一旦把她惹着了,也会掀起滔天巨浪。王悦绮父亲觉得跟自已的性格有关。所以,他平时尽量控制自已,说话尽量心平气和,特别注意不要发脾气,特别注意不要用自已的情绪去影响其他人的情绪。

王悦绮对一件自已喜欢的事能一以惯之。比如她特别喜欢画画,一坐就是一两个小时。但不喜欢干家务活。王悦绮父母就耐心引导她,从洗碗、洗祙子这样的小事做起,然后慢慢学会做简单的饭菜。如今,王悦绮已经变得越来越像个小帮手了。

垃圾能不能乱扔?

不能!

口痰能不能乱吐?

不能!

公共场合能不能大声说话?

不能!

……

这是孩子的行为清单。像这样的行为清单,在王悦绮的父亲那里有一长串。

其实,像这样的行为清单,在许多父母那里都有一长串。所不同的是,有的父母守住了,有的父母没守住;有的孩子做到了,有的孩子没做到。

王悦绮的父母守住了。

王悦绮做到了。

所以,王悦绮就比别的孩子优秀。

王悦绮的父亲很清醒,以他的文化程度,辅导女儿小学阶段的学习应该没问题,再往上走就可能会很吃力。决定女儿在学业上能走多远的决定权不在他而在女儿,他现在所能做的就是让女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她行稳致远。

课堂上要不要专心听讲?

要!

做题要不要细心?

要!

家庭作业能不能拖?

不能!

……

这是孩子的学习行为清单。同样的,像这样的行为清单,在王悦绮的父亲那里有一长串,在别的父母那里也有一长串。

所不同的是,有的父母守住了,有的父母没守住;有的孩子做到了,有的孩子没做到。

王悦绮的父母守住了。

王悦绮做到了。

所以,王悦绮就比别的孩子优秀。

那么,对王悦绮的未来,王悦绮的父母有没有什么规划呢?

谈到这个问题,王悦绮的父亲显得有些迷茫。他说,他们虽然让女儿学画画、学演讲、学钢琴、学跳舞、学乐高,但并不指望女儿就一定能成为画家、演讲家、钢琴家、舞蹈家。因为他们知道,能达到这样高的成就,除了个人的努力,天赋也非常重要,而他们也就是个普通人家,女儿也就是个普通女儿。他们只希望女儿多一个爱好、多一个特长,技多不压人,将来比较容易在社会上立足,生存。

“尽最大的努力、争最好的结果、做最坏的打算”是我的座右铭,看来用在王悦绮的父母对待女儿的心态上也不错。

那就让我们资源共享吧。

也包括你,我亲爱的的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