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我们再来掰一掰槭树。

槭树到底是什么树呢?

《说文解字》说:“木,可作大車輮(róu,车网-轮边围绕如网)。”

《说文解字注》说:“槭木。未详今何木。

《韵会》说:“读若色,雕柯(花叶凋零后的空落枝条)。”

《集韵》说:“槭,木枝空貌。”~到了秋天,树叶落了,枝条空空,令人感伤,这个意境倒是挺好的,注意这个时候“槭”不读qì而读sè。

总而言之,中国人早已搞不清楚“槭树”到底是啥树了,而在文学作品里“槭”则常作形容词“木枝空貌”(要读sè)来使用,比如:

潘岳《闲居赋》:“庭树以洒落。”

白居易《庭松》:“疏韵秋槭槭,凉阴夏凄凄。”

王安石《秋怀》:“邻桑槭槭已欲空,悲虫啾啾促机杼。”

丘葵《秋夜》:“冻琴弦断书帷冷,槭槭庭梧半夜寒。”

再看作为树木的“槭”,古人早已陷入迷思,可是今天,人们忽然又“搞清楚”它是什么树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日本德川幕府时有一位学者小野兰山,他根据《本草纲目》又写了一部《本草纲目启蒙》,书中说:枫就是枫香,而日本的蛙掌树(其实就是枫树中的一种,因为它的叶形如蛙掌)很像是明朝古书《救荒本草》中所载的“槭树”,于是他就将蛙掌树命名为“槭树”。

后来日本又出了一位学者饭沼欲斋,他依照瑞典林奈(现代植物分类学祖师)的分类系统,编写了一部《草木图说》,其中就堂而皇之将Acer(枫树)译为“槭树属”,由此开始,日本各代植物学家都沿用这个名字。而近现代的科学界,日本对中国影响甚大,所以中国的学者亦深受此影响,直到现在,权威的《中国植物志》依然以“槭树属”命名“枫属”,如果你在搜索栏输入“枫”这个字,那是什么树都找不到的。

枫香树和三角枫区别:枫香和槭树的那一段恩怨情仇2(1)

糖枫叶的季节变化

其实在日本的本土,后来又有一位学者牧野富太郎起来反驳饭沼欲斋,他说《救荒本草》中的“槭树芽”也许只是Acer属中的一种,也许根本就不是Acer,论争之后,现在日本又取消了“槭树属”这个汉字名称,取而代之的是和名“カエデ”与汉名“楓”,所以日本人自己也不用“槭树属”了。

好了,这些就是枫与槭的历史纠缠所在。

苍耳老师并不是专业的植物学者,也不是专业的文献学者,老师只是一个古典文化与植物学的爱好者,但是从文化传承的角度,俺觉得,“槭属”应该改回“枫属”,这才是比较相宜的,这样大家在读到“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时候,再链接上植物学中的“枫”,你才会更有感觉啊。

枫香树和三角枫区别:枫香和槭树的那一段恩怨情仇2(2)

文化,必须有所传承。否则,我们这个民族就会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一个本来博大精深的民族,丧失了优良的文化传承,就会变得肤浅哦,吼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