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历史上,皇太极的妃子孝庄曾经辅佐两位年幼的皇帝,顺治和康熙,这一点和后来的慈禧比较相似,慈禧也曾经辅佐过两位幼帝,同治和光绪,但是两个人的历史名声却截然不同:慈禧臭名昭著,孝庄的名声却很好,在徐广源所著的《清朝二十六后妃》中,孝庄甚至被誉为“杰出的女政治家”。

孝庄有什么独特之处呢?

故事还得从孝庄嫁给皇太极说起。

一、 又一次政治联姻

孝庄皇后原名布木布泰。

公元1625年,13岁的布木布泰被哥哥吴克善送到后金都城盛京(今辽宁沈阳),与当时的后金四贝勒皇太极成婚,成为皇太极的侧福晋之一。

孝庄一个影响三代皇帝的女人(她和慈禧一样辅佐两位幼帝)(1)

孝庄画像,网络图

这当然是她所在的蒙古科尔沁部与皇太极所在的后金之间的又一次政治联姻。

在此之前,大约1614年,布木布泰的姑姑,哲哲,已经嫁给皇太极做了侧福晋。时间过去了11年,哲哲虽然很受皇太极的重视,但是却一直没有生育,这让她的娘家部落忧心不已,哲哲自己也非常着急,于是她亲自挑选了聪明伶俐的布木布泰,她弟弟的女儿,把她嫁给了皇太极。

布木布泰嫁过来的第二年,1626年,皇太极继承了后金汗位,他对两位来自科尔沁部落的福晋格外关爱,封哲哲为大妃,布木布泰为西侧妃。

14岁的布木布泰在后宫中排名第二,仅次于自己的姑姑哲哲。

二、后宫风云

后宫的新人总是如同雨后春笋一般不断冒出。

布木布泰进宫六年后,来自扎鲁特部的博尔济吉特氏进宫,成了皇太极的东侧妃,位次排在布木布泰之前,布木布泰退居第三。

又过了两年,皇太极远征察哈尔,在征服漠南蒙古的同时,也接收了察哈尔部落首领林丹汗的两位遗孀:窦土门福晋和囊囊太后娜木钟。

皇太极封窦土门福晋为淑妃,封娜木钟为西宫贵妃。

两个人的位次都排在布木布泰前面,布木布泰的地位由第三又降到了第五。

不过,这些都不足以让布木布泰分神,她和姑姑见惯了皇太极出于各种利益考虑而不断地纳新,同时也见惯了皇太极以各种理由吐故:比如东侧妃博尔济吉特氏进宫不过三年,就被皇太极以“不遂汗意”的理由,改嫁给了大臣南褚。

无论他是贝勒、大汗,还是君王,来自他的感情或者恩宠总是不稳定的,能够让自己地位稳定的只有子嗣。

布木布泰这时不过二十岁左右,她的身后站着的是科尔沁部落,以及同样来自科尔沁部落的姑姑,后宫身份最为尊贵的大妃哲哲。

孝庄一个影响三代皇帝的女人(她和慈禧一样辅佐两位幼帝)(2)

布木布泰和姑姑哲哲的影视形象,网络图

对自己这位小侄女,哲哲一定进行过不少悉心教导,所以在后宫变幻的风云之中,这姑侄二人,只是如同高山一般的稳定屹立,从来不会因为别的女人的受宠或者离去而产生任何动摇。

直到另一个来自科尔沁部落的女人进入后宫。

三、海兰珠入宫

1634年,布木布泰的亲姐姐海兰珠入宫,送她来盛京的还是哥哥吴克善。

布木布泰和哲哲都很清楚为什么吴克善又送海兰珠入宫,这位蒙古亲王所考虑的仍然是部落的利益:布木布泰入宫后,和哲哲两个人虽然都曾经生育,但是可惜都是女儿。

没有儿子的妃嫔,在后宫的地位永远都是不稳固的。

更何况海兰珠还是皇太极自己一眼就看中的人,他不顾自己已经从科尔沁娶了一姑一侄,坚持一定要娶到这位天生丽质的美女。

于是海兰珠也被纳入宫中,虽然她已经26岁了,虽然她曾经嫁过人,如今是寡妇的身份,但是她美貌过人,极得皇太极的钟爱。

孝庄一个影响三代皇帝的女人(她和慈禧一样辅佐两位幼帝)(3)

海兰珠的影视形象,网络图

皇太极对海兰珠极尽恩宠,他封海兰珠为东宫大福晋,地位仅次于姑姑哲哲,她所居住的东宫也被赐名为“关睢宫”,出自《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句。

此时的布木布泰,居于次西宫永福宫,封号庄妃,位次远远落后于姐姐。

海兰珠不负众望,于1637年生了一个儿子,按顺序是皇太极的皇八子。

这是皇太极建立大清的第二年,虽然同一年有三位皇子出生,但是皇太极还是对海兰珠生的孩子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喜爱,决定立这个孩子为皇储。

但是很不幸的是,这位皇八子在出生的第二年就夭折了。

这对于海兰珠是个致命的打击,对于科尔沁部落打击也不小。所不同的是,海兰珠的打击是永久的,科尔沁的打击却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皇八子夭折后不久,布木布泰也生了个儿子,这就是皇太极的皇九子福临。

和姐姐相比,布木布泰从来没有宠冠后宫的荣耀,在姐姐耀眼的光芒之下,她永远显得那么低调内敛,即使是她的儿子出生,也并没有为她赢来皇太极更多的眷顾,因为皇太极的心此时正被皇八子的逝去和海兰珠无边的悲伤牢牢占据着。

1641年,忧思成疾的海兰珠病逝,从此之后,皇太极的身体健康也每况愈下,最终于1643年突然驾崩。

历史把舞台让给了32岁的布木布泰,这位在后宫中并不太起眼的永福宫庄妃。

四、皇家的母子关系

1643年,6岁的皇九子福临即位,是为顺治。

顺治亲政之后,给庄妃上徽号“昭圣慈寿皇太后”,简称昭圣皇太后。

升为太后的布木布泰显然一点儿都不省心:儿子虽然已经君临天下,但是觊觎皇位的人不在少数,为了能够获得朝廷内外对幼帝的支持,在顺治亲政之前的几年时间里,布木布泰少不了多方斡旋。

孝庄一个影响三代皇帝的女人(她和慈禧一样辅佐两位幼帝)(4)

顺治画像,网络图

布木布泰操心费力,满心为顺治统管天下做打算,可惜这位少年天子却并不领情,一直认为母亲插手自己的事情太多,尤其是在册立皇后这件事情上。

按照满蒙联姻的传统,顺治的第一个皇后同样来自蒙古科尔沁部,她是吴克善的女儿,布木布泰的侄女额尔德尼本巴。

吴克善,这位科尔沁亲王,把自己的两个妹妹送到清朝后宫后,这次送去了自己的女儿。

不过这位皇后显然没有她的两位姑姑幸运,顺治一点儿都不喜欢她,在她进宫两年后就把她降为静妃。

顺治的第二位皇后同样来自科尔沁,这次是布木布泰的侄孙女。顺治仍然不喜欢,他还想废掉,但是这次布木布泰没有答应,在她的坚持下,这位皇后被顺治很平淡地接受了,然后又很平淡地将其置之不理。

在皇后面前的冷淡,并不代表顺治在所有妃子面前都是这个样子,尤其是在他最宠爱的董鄂妃面前,顺治简直就是热情如火。

董鄂妃是大臣鄂硕的女儿,顺治喜欢董鄂妃,因为没有像满蒙联姻附带很多意义而显得尤其纯粹,让人诟病的只是董鄂妃的身份,她之前曾是顺治的弟弟襄亲王的福晋,襄亲王逝后,顺治把她纳入宫中。

顺治宠爱董鄂妃,犹如当初他的父亲皇太极宠爱宸妃海兰珠一样。

见惯后宫风云的皇太后布木布泰并没有对此表现出什么特别的异议:顺治肖其父,这无可厚非。和皇太极当初纳了两位部落首领的遗孀、收了自己的寡妇姐姐海兰珠相比,顺治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顺治和父亲不同的是,他根本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婚姻应该起到的力量联合作用,所以不惜废掉原来的皇后,他甚至还想过要立董鄂妃为皇后,不过最后因为反对声音过于强大而作罢。

反对的声音当然也来自顺治的母亲布木布泰,这位见识过皇太极政治手腕的太后大概会在心中疑惑:为什么顺治只是继承了皇太极爱美的天性,却没有继承他在婚姻家庭中稳定各方力量的技巧?包容、博爱,难道不是一个帝王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顺治没能成功将董鄂妃册立为皇后,只好退而求其次,封她为皇贵妃,并颁恩赦。

孝庄一个影响三代皇帝的女人(她和慈禧一样辅佐两位幼帝)(5)

顺治和董鄂妃的影视形象,网络图

可惜这位极尽恩宠的董鄂妃,最后的命运也恰如当初的海兰珠一样:先是生子,皇帝极尽宠爱,然后幼子夭折,紧接着就是母随子去。

爱妃的死让顺治悲痛欲绝,董鄂妃生前没能被册立为皇后,他就要在她死后为她送上这一殊荣,同时还为她辍朝多日,并以多位宫女殉葬。

顺治对董鄂妃用情之深,导致董鄂妃死后他心灰意冷,甚至曾经动过出家的念头,不过被母亲请来的大觉禅师劝阻了。

太后布木布泰像她少年时入宫后的情形一样,冷眼看着唯一的儿子深陷于儿女情长、置国事于不顾,虽然她曾经好几次去苦口婆心地劝说,但是终归没有任何奏效。

和皇太极相比,顺治对自己所处的情状没有任何自察与自省,没有任何要为母亲、为家族、为国事振作起来的势头。

布木布泰对这种情形的心灰意冷并不见得就逊于顺治。

董鄂妃逝于1660年八月,1661年正月初七,顺治崩于养心殿,时年24岁。

布木布泰对顺治的死当然十分悲痛,但是在这悲痛之中,大约也包含了几分“恨铁不成钢”的愤恨。

顺治的遗诏变为《罪己诏》,历数顺治的14项罪责,其中难说没有这方面的因素。

五、深宫中的祖孙

好在顺治有8个儿子。

1661年正月初九,顺治的皇三子,8岁的玄烨即位,是为康熙。

孝庄一个影响三代皇帝的女人(她和慈禧一样辅佐两位幼帝)(6)

康熙和四位顾命大臣,网络图

康熙在历史上的评价很高,他算得上是一位英明君主,不过他的少年时期并不幸运:8岁丧父,10岁丧母,即使是父母都在的时候,他也“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这一直是康熙多年的遗憾。

好在他还有一位胸怀博大、目光深远的皇祖母,布木布泰。

布木布泰这时候已经49岁了,她被尊为太皇太后,称昭圣太皇太后。这位13岁入宫的蒙古奇女子,在送走了自己的儿子之后,再次扶持幼帝上位,陪着康熙一起直面朝廷内外的风云变幻。

她是少年康熙的主心骨,在她望向皇孙的目光里,则饱含了对未来的所有期待。

顺治没能实现的,她希望他能够实现。

康熙很早就表现出作为贤明君主的完美素质,在他刚即位之时,太皇太后就曾经问他:“身为天下之主,有何打算?”

小皇帝正色答道:“臣无他欲,惟愿天下义安,生民乐业,共享太平之福而已!”

太皇太后那一刻一定十分欣慰:这样的孩子,实在无愧自己多年的悉心教养!

康熙和祖母昭圣太皇太后的感情,明显好过顺治和自己母亲的感情,这其中自然有“隔代亲”的原因,但是不可否认,无论是在个人性情,还是胸怀与格局方面,康熙受皇祖母的影响都更多一些,祖孙二人在很多方面有着更多的相似之处。

昭圣太皇太后仍然像当初支持顺治一样,支持着康熙的帝王大业,即使贵为太皇太后,她仍然维持着俭朴的生活,把后宫中节省下来的钱用来支持出征的士兵,或者用于灾荒年月百姓的赈济。

有她的表率,后宫中的后妃们唯有起而效之。

孝庄一个影响三代皇帝的女人(她和慈禧一样辅佐两位幼帝)(7)

孝庄的影视形象,网络图

康熙对祖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铭记在心,他也时刻牵挂着祖母,即使是出巡在外,也会每天派人送去书信给祖母问安,沿途偶尔亲手打到了新鲜的河鱼,他都会派人送回宫中请祖母尝鲜。

祖孙情深,以至于此。

1687年,昭圣太皇太后病危,康熙带着群臣步行到天坛,流着眼泪为祖母祷福。

然而,再深厚的感情也无法留住昭圣的离去,不久昭圣就逝去,享年75岁。

康熙给祖母上了至为尊崇的谥号:“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简称孝庄文皇后。

康熙曾经回忆说:“忆自弱龄,早失怙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致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有今日成立。”将自己的成长完全归功于祖母的教养之功。

后世的清史专家也给予孝庄极高的评价,她被公认为明清之际杰出的女政治家,维持了清皇室的团结,保护培养了顺治和康熙这两位名君。虽然她曾经参与政事,但是却一直没有走到幕前,只是给予年幼的帝王必要的支持。

聪慧、贤达,稳重,慈爱,颇具政治才能,孝庄文皇后就是以这样的形象记录在了史册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