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是那个时代原料选择、加工和成形工艺、施釉与装烧方法、装饰手段与技法,以及人们的使用要求与审美爱好等诸因素的客观反映。

在平时收藏中,怎样来识别历代和当今的高仿瓷呢?其要点何在?下面仅从“古老味儿”来谈谈笔者的经验。

微观鉴别瓷器真伪的8种方法(从瓷器的颜值)(1)

在讲以下几点前,必须重申一下,古陶瓷鉴定是一项需具备丰富实践加丰富理论的专业技能。俗话说:未有理论实践不具而称鉴定者。

古老味儿自然,就是我们对鉴定对象的第一感觉 —— 老气。

不论是传世品还是出土物,由于经过了旷曰持久的空气中微酸、碱的自然风化,人们在使用、欣赏时的长期抚摸、磕碰,导致釉面无耀眼的浮光(燥光),在强光下釉面无刺眼的高光点,给人一种光亮柔和、温润如玉的感觉。

传世品在使用过程中,釉面会出现自然的、不规则的、较均勾的划伤痕迹和使用过的旧痕迹,如圈足端光滑,有所谓“包浆”的油腻感。出土的多留有土锈,并多在露胎处可闻出土气味。

高仿品要使之有古老味,唯一的方法是做旧。去掉新瓷釉面耀眼的光泽,离不开用酸和强碱对釉面的腐蚀,用此法去光会使釉面不光滑、朦胧、无玉质感,用手抚摸时涩而滞;用种种打磨的方法造就旧瓷使用过程中形成戈曠,这种人为的划伤痕往往分布不均匀,有的伤痕过深、过重,有的呈平行状磨伤条痕(如图)。

微观鉴别瓷器真伪的8种方法(从瓷器的颜值)(2)

仿品人为划痕

人为地用各种方法在器物表面做上“土锈”,但与真品自然土锈是不同的。真品土锈是器物长期浸埋在土壤中,是一种沉积在器物表面上的灰白色“土碱”所致。真土锈颜色不均匀,有斑斑驳驳的深浅变化,像小孩未洗的干尿布染上的痕迹。真土锈用刀片可刮掉,刮下的呈灰白色粉末状,而釉面不受破坏。做旧留下的各种痕迹,在高倍(40~100倍)的放大镜下观察均感到不自然。

下面种种现象,很有可能是做旧或在烧制过程中故意做出的痕迹,是当今仿品的常见现象:

1、釉面无光泽,有酸、碱腐蚀的朦胧感;

2、手摸釉面时不光滑,有涩而滞的阻手感觉;

3、明成化后的产品足端胎干涩,有人为的打磨、污染痕迹,无自然的“包浆”油腻感(图2);

微观鉴别瓷器真伪的8种方法(从瓷器的颜值)(3)

4、足端泥与釉交接处有一线火石红,是用一种色泥涂上后烧出的,呈皮壳状(图3);

微观鉴别瓷器真伪的8种方法(从瓷器的颜值)(4)

仿品人为火石红

5、器物口沿和壶嘴口边沿上的剥釉多而不自然,有人工敲破的人为现象(图4);

微观鉴别瓷器真伪的8种方法(从瓷器的颜值)(5)

仿品人为剥釉

6、釉面有平行的、较深的划伤痕,并分布不均匀,不易碰到的地方划伤痕反而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