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一统思想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巩固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春秋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这几个时期都是中国大混乱和分裂时期。#东汉末年#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书中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间(应验了三国的那句)(1)

西晋的建立,应验了《三国演义》中的那句“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断言,然而西晋一朝仅存51年就亡了国。在西晋的灭亡中,有这么几个山西人,很大程度上左右了西晋王朝的历史发展轨迹,甚至某个角度看,就是这几个山西人灭掉了西晋。

现在想想,中国历史上大部分时候也是乱世,存在时间长的大一统王朝就那几个,最早的西汉东汉,东汉末年开始乱,西晋灭吴大一统到亡也就37年,西晋初短暂和平了十一年,然后八王之乱开始,接着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来了,从东汉末开始乱了四百年,民族大融合,老百姓太惨了,看到隋文帝上线我哭了!然而隋朝也就存在了30几年亡了,大唐终于来了!

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间(应验了三国的那句)(2)

从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失败后的400年中,虽然有西晋的暂时统一,但基本上是封建军阀和各个小王朝分裂割据的局面。这种混乱复杂状态的出现,既是由于封建经济发展过程中豪强地主势力膨胀给分裂割据势力提供经济和政治基础,也是由于少数民族被侵扰后,在北方造成严重的民族矛盾的必然结果。这期间人民颠沛流离,受尽苦难,渴望国家重新统一。南北方的不少志士豪杰都做过各种各样的努力,企图恢复像秦汉那样大一统的局面。可是要达到统一,就要改变经济基础的状态,也必须要解决民族矛盾。

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间(应验了三国的那句)(3)

在南北各地大小的农民起义中,农民趁着战乱逃离豪强田庄的争斗,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被削弱。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既有摩擦,也有相互交流生产经验,相互学习风俗习惯。几百年下来,民族之间逐渐融合,使得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渐消失,这些变化为实现统一创造了条件。

隋文帝杨坚本是北周的开国功臣,又是外戚,逐渐掌握了朝廷大权。公元581年,他发动宫廷政变,建立隋朝,定都长安,积极准备统一中国的事业。这时候南方的陈王朝腐朽没落,后主陈叔宝在健康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当然不是隋朝的对手。水到渠成,公元589年,隋军渡江灭陈后又收复岭南地区,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终于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结束,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开始了

所以东汉末年三国两晋南北朝来看,从公元189年的董卓之乱开始到公元589年止,整整四百年的战乱。东汉末年的公元157年,全国人口七千二百万,到了公元265年司马炎建立东晋,人口锐减至二千四百万,只剩三分之一,到公元300年,人口恢复至三千三百八十万,“八王之乱”后人口死亡过半,西晋南迁时,汉族人口已经不到一千五百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