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子又想辞职不干了,这是她的第四份工作,工作两年三次跳槽。她硕士研究生学历,学的是数学专业,还考了不少资格证书,在一家国企做人力资源数据分析员。

她觉得一个堂堂的硕士生,怎么能够每天只做一些简单的事务性工作呢?她不甘心,就想辞职去考博士。

她想通过多学知识找到心仪的工作,当对工作不满意时,就说明自己学得还不够,于是又期望进一步学更多知识,再去找到心仪的工作。

可是她不知道自己该报考哪个学校、学什么专业,她没有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期望从事什么岗位。

青春短暂,女孩子的好时光更短。艳子该怎么办?她有什么办法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吗?此刻的你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纠结?

学习方法和规律总结是看悟性(学海无涯生而有涯)(1)

有一本书叫《西蒙学习法》,该书结合西蒙的学习和成长经历,拆分了西蒙学习法的步骤,书中介绍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有效选择,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应该学习的知识。

西蒙全名是赫伯特·亚历山大·西蒙,他是一个科学通才。他不仅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还是人工智能、信息处理、决策制定等多个领域的开拓者之一。

他的研究涉及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运筹学、计算机学、认知科学等领域。

这本书的作者是友荣方略团队,团队成员中有从牛津大学、清华大学毕业的学霸,也有知名公司高管和畅销书作家,本书是团队成员共同的智慧结晶。

[比心]一、找准方向,意义优先

西蒙认为,做出有效决策前,要从全局的角度来看待备选方案,要考虑每个决策可能带来的全部结果。

曾经,一个智者和朋友聊天,问他:如果让你上山去砍一棵树,山上有两棵树,一棵粗一棵细,你砍哪一棵?朋友答:当然是砍粗的那一棵了。

智者说:如果一棵是白杨,一棵是红松,你砍哪一棵?朋友答:红松值钱,当然砍红松了。

智者又说:如果杨树是笔直的,红松是歪七扭八的,你砍哪棵?朋友想了想:弯木材什么也做不了,还是砍杨树吧!

如此反反复复,智者不断加条件,朋友不断做选择。

终于朋友忍不住了,批评智者,为什么不一次性地把条件说完。智都却笑着说:你怎么就不会问一下砍树的目的是什么呢?

结果取决于动机。如果是要做柴火,就砍杨树;做工艺品就砍红松

所以,当你选择做什么的时候,首先应该想想目的是什么,即从“为什么”到“怎么做”到“做什么”。读书和学习本身不关键,关键是读书和学习之后要做什么,即意义优先。

学习方法和规律总结是看悟性(学海无涯生而有涯)(2)

[赞]二、知识判断,淘金法则

淘金是指淘金者通过捞起河水或湖水中的淤泥或沙土,用一种叫淘盘的工具,将低价值的泥沙淘掉,留下金子。

而随着知识付费的崛起,互联网知识泛滥,内容质量良莠不齐。有的人报了不少线上课,APP上认真学习、有的人每天花大量时间在公众号、微博等自媒体快餐上,但除了一时爽的谈资,回头运用时,却发现什么也没有学到。

知识改变不了命运,能改变命运的是,是对知识运用的能力。

学习开车,光记要领不去实操,学不会开车;练习游泳,光记口诀,不下水扑腾,学不会游泳。

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互联网时代的学习也要像淘金一样,学习前一定筛选学习内容。不被营销包装迷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是真正的学习。

[玫瑰]三、名师指路,借助工具

俗话说:读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贵人相助,贵人相助不如高人指路。

这里的高人,便是我们的人生导师。什么样的导师是我们需要的呢?

导师是在某一领域有前瞻性,能够给我们指明方向的人;

导师是知识渊博、阅历丰富,通够启迪我们智慧的人;

导师是一个能给出消极反馈和积极反馈两种不同意见的人;

导师是一个能鞭策我们成长而不是总给我们保护的人。

寻找导师的目的是让自己更强大,而不是把自己变成温室里的花。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学习方法和规律总结是看悟性(学海无涯生而有涯)(3)

同时,我们还可以用九宫格的工具,从持续增值、不可替代、能力提升、兴趣相关四个维度来找准学习领域。

歌德曾说过:“一个人不能同时骑两匹马”。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无知的人并不是没有学问的人,而是不明白的人”。如果你正陷入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学什么,该往哪个方向走时,不妨读一读《西蒙学习法》他会让你相信学习的力量,并由此改变你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