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王晋朝 雷倢2017年7月,成都提出在全市统筹布局建设66个产业功能区,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成都产业发展优劣势?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成都产业发展优劣势(从组圈到)

成都产业发展优劣势

四川在线记者 王晋朝 雷倢

2017年7月,成都提出在全市统筹布局建设66个产业功能区。

2020年,全市66个产业功能区组“圈”出道,14个产业生态圈正式亮相。

从“建区”到“组圈”再到“破圈”,成都将如何以产业生态圈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4月1日,成都市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召开,成都将进入系统性推进以产业生态圈引领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组圈:

聚点成链 虚实结合

成都组“圈”发展的背后,是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务实考量。

成都市90%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没有一家本土世界500强企业,这意味着依靠企业单兵突进难以取得行业话语权、市场议价和产业主导权,进而取得全球竞争优势。单个企业没有能力,但如果将企业聚合就可以在一个市场中成为主动者。这就要求成都在城市层面以生态圈整合功能区的竞争能力,在功能区层面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紧密协作,抱团形成专业化、市场化、集群化的经济共同体。

产业生态圈如何组成?成都提出,构建产业生态圈要做好产业功能区与产业生态圈协同发展的城市辩证法。

在成都市主要负责人看来,两者虚实结合、相互耦合。产业功能区是产业生态圈的物化承载体,产业生态圈的打造需要集合每一个企业的力量,聚点成链。产业功能区以产业生态圈为引领,从而进一步明确功能区的方向定位,范围边界。

产业生态圈和产业功能区通过产业链、要素链、供应链、价值链和创新链“五链融合”,推动要素功能集成、产业协作配套、人城境业融合,形成行业竞争优势,定义城市经济功能。

率先突破万亿的电子信息产业,是产业功能区与产业生态圈虚实共生,协同发展的典范。

在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里,聚集着京东方等龙头企业。成都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五年中,有20余家上下游企业因为京东方的聚合效应来到成都落户。这也从客观上推动了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和产业功能区产业链、要素链、供应链、价值链和创新链的“五链融合”。

当然这样的例子不止一个,4月1日,金堂县淮州新城的建设工地旁,一个以光伏产品制造为核心的新型材料制造基地正在稳步推进。自从2020年价值200亿元的通威太阳能项目落子金堂以来,集聚效应已经产生。下一步金堂将标定打造全球最大的光伏电池生产基地。

成都市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围绕头部企业聚点成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挖掘它背后的上下游产业,吸引配套企业入驻,以产业功能区为载体,实现招引一个龙头企业、吸引一批配套产业、形成高质量聚集的产业生态圈。”

出圈:

细分领域 选准赛道

成都“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了成都迈向世界城市的路径: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泛欧泛亚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两个目标都指向成都产业配置的国际化。

成都的产业生态圈如何在全球竞争中有优势,在参与区域乃至全球分工体系时占据有利位势,拥有行业话语权?成都的答案是,既依借规模之势,又细分领域,集中力量于比较优势领域。

成都聚焦清洁能源、空天产业、未来医学、智能制造等前沿细分行业,在差距最小的领域下先手棋,在重大功能性项目和关键核心配套项目招引上下狠功夫,积极抢占新赛道、塑造新优势。

4月1日,记者来到位于新都区的四川成都航空产业园。园区内已入驻40多个项目,涵盖大飞机头、飞机起落架、航空管路系统等多个专业细分领域。

这是成都航空产业生态圈聚焦细分领域,推动供应链系统化发展的一个点位。目前,成都的航空航天产业生态圈已初步形成“空天制造-航空运营-空港商贸”全产业链。

另一边,随着天府国际机场即将投运,现代物流产业生态圈正蓄势待发。

同日,春寒料峭中,成都国际铁路港的一个工地仍是一片繁忙。产业区内成片的主体建筑已接近完工。青白江区相关负责人指着这这片蓄势而起的产业园说道,未来这里将是国际贸易产业区,将打造成国际贸易和国际供应链企业聚集平台。目前,香港玉湖、顺丰、日邮等一批国际贸易、国际供应链、供应链金融企业已达成入驻意向。

随着“一市两场”的来临,双流航空经济区、青白江国际铁路港的开放型功能区标识度和品牌化水平正加速提升。“青白江国际铁路港从建设之初盯紧的就是整个全球供应链体系。”青白江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单纯的铁路港,到如今围绕国际物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重点集中布局,青白江就是要将自己的功能特色打造出来。

此外,如医美产业等成都已初步具有规模的产业,成都也将考虑如何建立生态圈,形成产业链与规模,让其在全球竞争具有优势。

成都也正以“平台城市”思维提升生产服务功能辐射带动力,让城市产业融入世界经济格局。

近日出台的《成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提出,构建链接全球的高能级生产性服务经济体系,是成都从“门户”向“枢纽”的转变。以通道促产业、以功能聚产业,成都的产业才能走向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