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学好计算


计算是数学入门的基础。是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单元,就像细胞治之于人体。


细胞不健康,身体就会有不舒服的反应;计算不熟练,数学学习就会有许多掣肘。如果计算能力与思维好,孩子数学学习中不仅仅会有很好的自信,还会积极影响他在其他学科方面的兴趣。


因此,家长可以每天让孩子做几分钟口算或者连续算术。一开始,2分钟内能只能做完若干道口算,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你会发现孩子口算越来越快,正确率越来越高,越来越自信。

02 注重生活中的数学


本质而言,数学源于劳动,源于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因此,数学学习也应该和生活紧密相连,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对生活的巨大作用。


例如:


工厂生产、超市购物、计算收益率、挣了多少钱等等,这些都会用到数学。家长可以在生活中,有意识地与孩子讨论数学问题,和他们一起寻找答案。例如:带孩子去买水果,一斤苹果 6元,买5斤需要付多少钱?给收银员5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不要小看这些问题,在小学数学学习生活中,将知识点和生活相互联系,不仅仅能够帮助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拓展解决问题的思维。带他们思考:这是什么问题、需要怎么解答、如何列算式、用什么办法解决比较好?强化孩子对知识点的重视和运用,让孩子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妙处和趣味,自然就会养成学习、观察与思考的好习惯。


03 主动学习


新知识在未讲解之前,认真阅读教材,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是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培养自学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看书,带着老师精心设计的思考题去预习。


如自学例题时,要弄清例题讲的什么内容,告诉了哪些条件,求什么,书上怎么解答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还有没有新的解法,解题步骤是怎样的。抓住这些重要问题,动脑思考,步步深入,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独立探究新的知识。有些家长头疼孩子上课效率很差;这其中很关键的原因是没有做好预习;自然也就做不到有的放矢。


04 逻辑与思考是数学学习的关键


在学习过程中,一些孩子对概念、公式、法则等能够熟练记忆,但是,一旦遇到实际问题了,却又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问题。


如有小学数学这样一道题:把一个长方体的高去掉2厘米后成为一个正方体,他的表面积减少了48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就算孩子对求体积的公式虽记得很熟,但由于该题涉及知识点比较多,可能一些同学找不到不到解题思路,就需要学生在老师、家长的引导下,梳理出截图时候的思考方法和解题路径。


这道题从单位上讲,涉及到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从图形上讲,涉及到长方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


从图形变化关系讲:长方形→正方形;从思维推理上讲:长方体→减少的部分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减少部分四个面面积相等→求一个面的面积→求出被去掉的部分边长→求出长方形的长(即正方形的一个棱长)→正方体的体积;


经启发,孩子分析后,学生根据其思路(可画出图形)进行解答。


有的学生很快解答出来:
设原长方体的底面长为X,则2X×4=48
得到:X=6(即正方体的棱长),
这样得出正方体的体积为:6×6×6=216(立方厘米)。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老师/


家长最大的作用是:陪伴与启发。


孩子在老师家长的引导下,去主动思考解题的思路,掌握学习方法!

05 培养阅读与思考的习惯


我们经常会遇到家长和老师沟通的场景:


老师:“您家孩子数学学习状态如何?”
家长:“题目不难的时候,成绩还行。如果稍微遇到难题,就深入不进去,做起来就有很多障碍。“
老师:“孩子平时喜欢阅读吗?”(很多家长可能想不明白,阅读?这不是语文课的要求吗?跟数学有什么关系。。。?)
家长:“平时喜欢看漫画之类。也不是特别沉浸读书,但也不是一点都读不进去。”
老师:“哦,那科普读物和经典名著有没有接触或者读完一些呢?”
家长:“没有,她不愿意读,我觉得对学习直接辅导作用不大,就没有要求他。”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方法(小学数学5个重要学习技巧和方法)(1)


其实不难发现:很多孩子和家庭都是如此。我们应该明白,孩子将来不仅需学数学。到中学后,也需要学好数理化。因此,首先就需要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需要在小学多读书。特别是许多有深度有人文素养的好书。


多读好书能够帮助孩子思维活跃,开拓视野,到了高年级就更能显示出优势。有经验的教师一般都会观察到,在小学阶段就大量阅读的学生,爱思考、爱看书,这群孩子问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有时把老师都能够问倒。


一般而言,学生读书越专注,思维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好的理解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概念和逻辑,同时,数学的推理思维也能够帮助学生组织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提高阅读能力。在这些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因此,家长们千万不要等到学生有了学习的困难,才重视学习的问题。要做好提前准备,帮助孩子在4-7岁开启识字启蒙,6-9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9岁后帮助孩子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样,孩子在数学学习中,就能够形成良性的自我驱动。帮助孩子养成活到老、学到老的好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