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潘立超

随着冬奥会的临近,冰雪旅游逐渐火热起来,而青岛由于气候特点,仅仅靠天然降雪很难满足人们冰雪游玩的需求,而人工造雪也就成为了冰雪游必要的保障方法。1月10日和11日,半岛全媒体记者来到了位于青岛市区的国信雪场,体验了雪场工人们一天的生活,记录了在青岛造一场雪背后的付出和坚守。

冰雪世界的人工雪怎么来的(人工造雪看天吃饭)(1)

造雪

每天行走数万步防止留雪坑

近日,岛城迎来了大降温,一阵雨夹雪过后让人有了数九寒天的感觉,而岛城的多座雪场也利用这难得的降温机会抓紧时间进行造雪。在国信体育场的外场,原来一座绿草如茵的足球训练场如今已经变成了冰雪世界,场内的造雪机一直不停运转,在体育场的跑道和草坪边缘有少许积水,而有的积水已经结成了冰碴子,三台造雪机正在向空中喷射雪花,一脚踩在雪上还会留下一处深深的脚印和水管留下的印子,一脚踩下去鞋就会全部陷到雪里。作为雪场负责人,吴洋每天都要在场内走上数万步仔细检查场地,避免安全隐患。他告诉记者,只要外界温度到了0℃以下,造雪机就可以出动,将水变成几乎等量的雪,再配上一些主题元素,就成为冰雪嘉年华。

记者来到了雪场之后,由于刚刚过完周末,恰逢雪场的休息日,雪场并不对外开放营业,工人们正好抓住这合适的时机对雪场重新进行布置,在雪道上已经出现了一些冬奥元素的主题,并且新上了一些游乐设施,等到造雪完毕,地上还留下了不少上次游客游玩留下的坑。吴主管表示,每个星期的周中会邀请自己公司的员工来打打雪仗,顺便把这些新造的雪压得结实一些,等到周末就可以迎来游客,到了周末就是欢乐的冰雪世界。”相关数据显示,青岛国信冰雪嘉年华作为山东春节黄金周体育旅游精品线路,2022年元旦小长假现场火爆,各戏雪项目均出现排长队的情况,现场累计入场近万人。在2022北京冬奥会期间准备设置冬奥会文化展览区,为亲子家庭科普冬奥会知识,增加冬奥氛围。

冰雪世界的人工雪怎么来的(人工造雪看天吃饭)(2)

工人边造雪边挪动水管防止冻住

冰雪世界的人工雪怎么来的(人工造雪看天吃饭)(3)

造雪结束将水管收起

造雪不仅看“天”还看“人”

到了中午乌云驱散,阳光开始普照的时候,放在户外的温度计显示当天的气温刚刚达到0℃,工人们手中的对讲机就响了,造雪工作只能暂时告一段落。来自黑龙江的雪场工作人员王师傅介绍,他以前在东北的雪场工作多年,最近几年,每年年底受到邀请来青岛帮着造雪,经过几年的摸索,发现在青岛造雪的时机真的是极其珍贵,太暖和了达到0℃以上的时候,造了雪很快就会化掉,如果气温太低,水管有可能结冰冻住,造雪机的水分不足,也很难造出大量的雪,因此要在造雪的时候不停的挪动水管,让水管中的水流动起来避免结冰。因此天气预报和闹钟温度计是雪场必备的用品:“每天的气温波动都不一样,要先看这一天当中具体几时几分候气温能降下来,然后定好闹钟,大家轮着值班,等到时机合适了就集体出动出来造雪。”

冰雪世界的人工雪怎么来的(人工造雪看天吃饭)(4)

气温超过0℃造雪工作基本就要停止

除了看天之外,由于雪场所在位置处于市区,还要考虑造雪的时间段,不能在休息时间造雪,否则造雪机的轰鸣声很容易被附近居民投诉,因此造雪的时间更是要在夹缝当中选择:“像如山区的雪场气温较低,周围人也少,郊区造雪还是比较好操作的,但是我们这里晚上休息时段基本上不能造雪,早晨七八点基本是一天当中最冷的时候,而且还可以避免一些周边居民的纠纷。”王师傅说,青岛雪场的工作和东北雪场的工作内容是完全不一样的,在东北都是天然雪,而且都有特制的那种防冻水管,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把风吹乱的雪道给清理干净就行了;但是在青岛雪场的工作量很大,不仅要人工造雪,而且要调整水管,压雪,每年来这边工作三个月,到了春天再回到东北干点别的。”

饭点没规律辣椒是伴侣

到了中午气温升到了0℃以上,在雪场当中待了两个小时,记者虽然提前有所准备穿了厚厚的棉服和棉鞋,但已经浑身冻得瑟瑟发抖。几位工人看上去还是精神抖擞,还在雪场对造雪机和水管进行收尾工作的工人指引记者到了旁边的一处休息室先暖和暖和。

原来体育场内的一处更衣室变成了工人们的宿舍,一个温度计就放在户外看台上,隔壁的更衣室则是放满了滑雪用的各种道具,工人们的宿舍内放满了各种用品,餐桌上放着还没吃完的饭菜,每个菜几乎都要带点辣,包括水煮肉片、干辣椒以及大蒜。

冰雪世界的人工雪怎么来的(人工造雪看天吃饭)(5)

桌子上没吃完的饭都带点辣

来自即墨的宋师傅和李师傅在工作结束之后回到了宿舍当中,先是喝了几口热水,他们说造雪的工作几乎全是在气温零下的时候,因此吃饭睡觉的时间都没有规律,全是看天,因此他们也有足够的经验来应对这些寒冷天气的工作:“到了晚上大家轮着监控气温,有时候半夜起来工作的时候,就要提前准备好造雪机和水管,吃点辣的,出去的时候身上还能暖和一些,保证在户外工作的时候能够尽量长,要不然出来暖和一会儿再出去干的话,很容易感冒。”今年53岁的宋继海师傅说,他一个星期要来雪场工作三四天,除了造雪之外,周末雪场人手不够的时候也会过来帮忙照看一些游乐项目,平时都会回到即墨的农场当中干一些农活,给家里挣一些补贴,冬奥会快临近了,也希望能给市民带来更多的冰雪乐趣。

冰雪欢乐的背后是他们的坚守

气象数据显示,“小寒”和“大寒”所在的一月份,是青岛一年中最寒冷的月份,也是青岛一年中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唯一月份,全市常年平均气温仅有-1.5℃,其中市区平均气温为-0.2℃,想要形成大规模的天然降雪自然是难上加难,但是青岛的冰雪产业从业者们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市民们提供尽可能的冰雪欢乐体验,原本篮球、足球等体育项目为主的国信体育中心,冬季变身冰雪世界,让市民们不用出远门就可以享受到冰雪乐趣,让冰雪产业在青岛的冬日当中逐渐升温。

冰雪世界的人工雪怎么来的(人工造雪看天吃饭)(6)

早晨七八点一般成为最佳的造雪时机

记者从青岛市体育局了解到,截至2020年底,青岛共有冰雪企业15家,总产值4.225亿元。2021年春节期间推出的包含5大场景在内的10条时尚体育冰雪旅游路线,为青岛冬季冰雪体育旅游制造新热点,成为拉动冬季城市消费力的“新引擎”。

据了解,随着冬奥会的临近,青岛的各大雪场都十分火爆,除了国信冰雪嘉年华之外,相关数据显示,元旦小长假期间即墨区金山滑雪场待客量9000多人;城阳区翠林云庄乡村乐园戏雪乐园接待游客7000多人;平度文王山必捷滑雪场元旦待客量近1500人;并且随着游客个性化需求的增加,各大雪场也在丰富自己冬奥主题的游乐项目,正是这些基层雪场工作者们在寒冬中的坚守,才保证了游客们在冰雪世界当中的欢声笑语。

冰雪世界的人工雪怎么来的(人工造雪看天吃饭)(7)

每次造雪之后都会留下一些坑

冰雪世界的人工雪怎么来的(人工造雪看天吃饭)(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