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电生磁

1电生磁

1,.1奥斯特实验(第一次揭示了电与磁之间的联系,即电可以产生磁。)

1.1.1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1.1.2该现象在1820年被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

1.1.3该实验说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且磁场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注意:试验中采用“接触”的方式给导线通电,时间要短,因为用电源短路的形式获得较大电流容易烧坏电源。

1.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初中物理电与磁复习资料(初中物理重点知识点电和磁2电生磁)(1)

1.2.1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体的磁场的磁感线分布相同。

1.2.2通电螺线管的两端相当于条形磁体的两极(N、S极)。

1.2.3两端的极性和电流方向有关。

1.2.4两端的极性可用安培定则来判断。

1.3安培定则

1.3.1内容:用右手握往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即螺线管的北极(N极)。

1.3.2说明:

①四指弯曲的方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

②大拇指的方向→螺线管的北极(N极)方向。

1.4应用安培定则的步骤

由于图形是画在纸上的,手不能直接握住螺线管,可借助一个纸筒来进行判断:

1.4.1标出螺线管能看到的一面(外侧)导线中电流的方向;

1.4.2伸开右手,掌心握住表示螺线管的纸筒,让四指弯曲的方向指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

1.4.3此时拇指的方向就是螺线管的N极方向,如下图示:

初中物理电与磁复习资料(初中物理重点知识点电和磁2电生磁)(2)

1.5绕制螺线管的步骤

1.5.1根据小磁针的指向或磁感线的方向确定螺线管的N、S极;

1.5.2利用安培定则判断出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

1.5.3根据电源提供电流的方向与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确定绕线方式。

2电磁铁一定要用软铁,不能用钢,因为钢被磁化后磁性不易消失,断电时不能完全失去磁性

2.1定义:内部插入铁芯的通电螺线管。

注:这个铁芯一定要用软铁,不能用钢,因为钢被磁化后磁性不易消失,断电时不能完全失去磁性。

2.2工作原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插入铁芯启磁性大大增强。

2.3优点:

2.3.1磁性的有无由通断电来控制;

2.3.2磁极由电流方向来控制;

2.3.3磁性强弱由电流大小、线圈匝数等因素决定。

2.4应用:电磁继电器,电话机的听筒

2.4.1电磁继电器的组成:电磁铁、衔铁、弹簧、触点。

初中物理电与磁复习资料(初中物理重点知识点电和磁2电生磁)(3)

2.4.2电磁继电器就是利用电磁铁来控制工作电路通断的一种开关。

由低压控制电路和高压工作电路组成。

2.4.3电磁继电器的工作特点:

①用低电压,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的工作,使电路控制变得安全;

②可进行远距离操作,为实现遥控和自动控制提供可能;

③控制电路部分可以用温度、光照等多种形式来实现,为实现温度自动控制成光电自动控制提供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