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不少成语都出自春秋战国时期,比如“画蛇添足”、“班门弄斧”、“退避三合”、“围魏救赵”等等。当然,笔者今天要说的“叶公好龙”,同样源自于这个历史阶段。在汉朝刘向所著的《新序·杂事五》,记载了叶公沈诸梁平时喜欢龙,却在真的见到龙的时候被吓跑的故事。

叶公好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后人用叶公好龙)(1)

目前,关于“叶公好龙”这个故事,通常的理解是用很生动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也即比喻自称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甚至是惧怕、反感。总的来说,叶公好龙这个成语在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了不折不扣的贬义词。但是,对于叶公这个全世界叶姓华人的始祖,纵观他的生平,笔者却认为应当给予尊敬。

叶公好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后人用叶公好龙)(2)

在春秋中期,白公胜的父亲太子建由于遭到费无极的陷害,从而带着家人一起出逃。不过在逃到郑国的时候,太子建被郑国人杀害。后来,白公胜从郑国逃到了吴国。公元前487年前后,白公胜从吴国回到楚国,并请求率兵攻打郑国。但是,这一要求被楚国统治者给拒绝了。公元前479年,白公胜在楚国发动叛乱,并将楚惠王囚禁,而且自立为楚王。

叶公好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后人用叶公好龙)(3)

在这个关系楚国危亡的历史时刻,叶公率领自己封地的军队前来勤王,不仅打败了白公胜,而且顺利救出了楚国国君,防止楚国陷入到分裂中。在平定了这场叛乱后,叶公被楚惠王封为令尹与司马,掌握楚国的军政大权。但是,叶公不迷恋权位,主动让出自己的职位,并退居到叶地,从而安享晚年。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勤王有功外,叶公在管理叶地的数十年时间里,发动民众开挖东、西二陂,蓄方城山之水以灌农田。由此,叶地百姓深受其利,世代感恩戴德。

文/情怀历史

(漫谈东周列国志:二百六十六)

情怀历史 ID:qinghuailis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