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持续时间最久、破坏程度最高的反侵略战争,虽然中国没有最后以割地赔款造成更大的损失,但是十四年的日军肆虐依然造成了中国巨大的人力物力损失,并且给中国的后续发展造成了很大压力。

本文积累了抗日战争损失统计资料,仅供参考。

【1.】领土损失:一、全省沦陷的省份

抗日战争战绩统计(铭记历史抗日战争损失统计)(1)

抗战期间,中国全省沦陷的省份总共有九个。分别是:台湾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热河省、察哈尔省、河北省、山东省和江苏省。

二、部分沦陷的省份

抗战期间,中国部分沦陷的省份有13个。按照沦陷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分别是:河南省、山西省、安徵省、浙江省、绥远省、广东省、湖北省、广西省、湖南省、江西省、福建省、贵州省和云南省。另外,在抗战期间,中国先后共设有6个直辖市,其中有5个先后沦陷。直辖市也划入了部分沦陷的范畴。

1.河南省(98.5%沦陷)

抗战期间,有109个县先后沦陷,只有沈丘县和新蔡县两个县幸免于难。

2.山西省(98.2%沦陷)

抗战期间,有103个县先后沦陷,只有永和县和平顺县两个县免遭日寇占领。

3.安徵省(81.9%沦陷)

抗战期间,有48个县先后沦陷,只有14个县没有沦陷。这14个没有沦陷的县城分别是:庐江县、泾县、石埭县、旌德县、宁国县、祁门县、岳西县、临泉县、颖上县、黟县、霍邱县、休宁县、歙县和绩溪县。

4.浙江省(78.6%沦陷)

抗战期间,有64个县市先后沦陷,只有12个县没有沦陷。这12个没有沦陷的县城分别是:於潜县、昌化县、仙居县、磐安县、开化县、淳安县、遂安县、泰顺县、龙泉县、庆元县、云和县和景宁县。

5.绥远省(71%沦陷)

抗战期间,有14个县市和2个盟旗先后沦陷,只有伊克昭盟旗以及河套地区的东胜县、凉城县、兴和县3个县没有沦陷。

6.广东省(70.3%沦陷)

抗战期间,有70个县市先后沦陷,只有28个县没有沦陷。这28个没有沦陷的县城分别是:开建县、恩平县、赤溪县、佛冈县、广宁县、仁化县、连县、阳山县、连山县、紫金县、河源县、和平县、连平县、饶平县、丰顺县、梅县、五华县、兴宁县、平远县、蕉岭县、茂名县、大埔县、信宜县、化县、吴川县、徐闻县、阳春县和合浦县。

7.湖北省(69.3%沦陷)

抗战期间,有53个县市先后沦陷,只有18个县没有沦陷。这18个没有沦陷的县城分别是:均县、郧县、房县、竹溪县、竹山县、保康县、郧西县、谷城县、巴东县、兴山县、秭归县、恩施县、宜恩县、建始县、利川县、来凤县、咸丰县和鹤峰县。

8.广西省(68.6%沦陷)

抗战期间,有67个县先后沦陷,只有32个县没有沦陷。这32个没有沦陷的县城分别是:贺县、博白县、郁林县、兴业县、都安县、隆安县、百色县、田东县、东兰县、凌云县、田阳县、凤山县、平治县、靖西县、镇边县、田西县、乐业县、万冈县、天峨县、北流县、西林县、西隆县、向都县、镇结县、龙茗县、那马县、隆山县、敬德县、天保县、养利县、万承县和雷平县。

9.湖南省(68.4%沦陷)

抗战期间,有50个县市先后沦陷,只有26个县没有沦陷。这26个没有沦陷的县城分别是:酃县、临沣县、汝城县、桂东县、芷江县、凤凰县、沅陵县、沪溪县、辰溪县、溆浦县、黔阳县、麻阳县、永顺县、保靖县、龙山县、桑植县、古丈县、靖县、绥宁县、合同县、通道县、乾城县、永绥县、晃县、大庸县和怀化县。

10.江西省(63.5%沦陷)

抗战期间,有56个县市先后沦陷,只有27个县没有沦陷。这27个没有沦陷的县城分别是:丰城县、鄱阳县、宁冈县、分宜县、南丰县、铜鼓县、广昌县、黎川县、雩都县、兴国县、会昌县、安远县、寻邬县、乐安县、宜春县、金溪县、安福县、铅山县、上犹县、崇义县、宁都县、瑞金县、石城县、乐平县、浮梁县、德兴县和万年县。

11.福建省(18.5%沦陷)

抗战期间,有15个县市先后沦陷。这15个县市分别是:金门县、厦门市、诏安县、东山县、福清县、长乐县、连江县、闽候县、海澄县、永安县、霞浦县、宁德县、福安县、漳浦县和云霄县。

12.贵州省(4.8%沦陷)

抗战期间,有4个县先后沦陷。这4个县分别是:三都县、独山县、丹寨县和荔波县。

13.云南省(3.3%沦陷)

抗战期间,有3个县先后沦陷。这3个县分别是:龙陵县、保山县和滕冲县。

三、直辖市(6个直辖市沦陷5个)

抗战期间,中国先后共设立了6个直辖市,分别是:北平市、天津市、上海市、南京市、青岛市和重庆市。其中有5个先后沦陷,分别是:北平市:1937年7月29日沦陷。天津市:1937年7月30日沦陷。上海市:1937年11月12日沦陷。南京市:1937年12月13日沦陷。青岛市:1938年1月10日沦陷。

四、未沦陷的省份

在十几年的对日战争中,中国只有8个省份1个直辖市(重庆)没有落入日寇之手。这8个省份分别是:西康省、宁夏省、青海省、新疆省、四川省、陕西省、甘肃省和西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西康省、宁夏省、青海省、新疆省。

抗日战争期间没有遭到日军的轰炸和侵占。

四川省所属各县均没有遭到日军的入侵,只是一些城市遭到敌机的轰炸。

陕西省所辖的部分县城以及乡镇多次遭到日军的侵犯和轰炸。但是总体上说,各县城均没有被日军占领。

甘肃省所属各县均没有遭到日军的入侵,只是一些城市遭到敌机的轰炸。

直辖市(重庆)遭到日军的狂轰滥炸。

外蒙古(那时候外蒙古还是中国的国土),四川,甘肃,新疆,西藏,西康(国民党统治时的一个地区),青海,宁夏。基本上未受到具体占领。

【2.】人员伤亡:根据中国军事科学院编的《中国抗日战争》统计,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伤亡380余万人, 中国人民牺牲2000余万人, 中国军民伤亡总数达3500万人以上。”

其中--国 军(国 民 革 命军)正面战场方 面:

其时行 政院发布的《关于抗战损失和日本赔偿问题报告》中公布全国军民人口伤亡统计数字如下:

抗日战争战绩统计(铭记历史抗日战争损失统计)(2)

29军准备出击的大刀队

抗日战争战绩统计(铭记历史抗日战争损失统计)(3)

年幼的孩子参加抗战

军 人作战伤 亡3,227,926人(其中死亡1,328,501人,负伤1,769,299人,失 踪130,126人),军 人因病死亡422,479人,此数字不包括台湾省、东北地区和解放区军民的伤 亡数字。

国 军 中 共 方 面

《中 共抗日部 队发展史略》记载:

中 共抗日部队人员损失共计58万4267人,其中伤29万0467人、亡16万603人、被 俘4万5989人、失 踪8万7208人。

《抗日战争8年敌我兵力损失统计》载:

中 共 军 队负伤29万人,阵亡16万人,被 俘4.6万人,失 踪8.7万人,合计58.3万人。

【3.】经济损失:经济发展损失既包括经济损失,如直接的经济损失和间接的经济损失;也包括如经济发展机会的丧失,经济发展基础的毁灭,经济发展动力的削弱,经济发展能力的剥夺,经济发展劳力的减少,经济发展储蓄的贬兑,经济发展物质的短缺。总之,经济发展损失是指对经济体施加的破坏经济内生性活动的损坏和破坏。

其中

1.人口损失中的经济发展损失-- 1931年中国人口有5.8亿,到1945年中国人口是5.4亿,中国人口静态损失4000万。中国人口在1931年时,人口出生率为39‰。死亡率为28‰,净增率是11‰,那么14年间,如果没有日本法西斯强加的战争破坏,此时期中国的人口增长量理应为:0.9594亿。侵华战争对当时的人口破坏为:人口直接损失4000万人,人口正常增长损失1亿人。所造成的经济后果是:

人口损失的经济损失=人口损失数×人均年收入×劳动力正常劳动的期间

假设以1949年中国人均年收入66元人民币,为计算的人均年收入标准,这相当于当年的18美元,相当于现在的480美元。劳动力正常劳动期间以参照正常人劳动30年时间为标准测算。人口经济损失为2772亿元(1949年人民币币值)。1949年全国人口为5.4亿,人均年收入为66元人民币,则1949年全年的国民收入为35.64亿元。

假定用人口损失总额除以1949年全国的国民收入为77年。这就是说日本法西斯对中国的侵略所造成的人口损失一项,在经济上至少使中国倒退了77年。

2.物质损失中的经济发展损失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除了动用本国财力外,还大量举债抵抗法西斯的侵略,并用各种物质偿还。

中国向苏联提供了约4.5亿美元的矿、农、牧产品;向美国提供了约7.48亿美元的桐油和锡、铝等矿产品,向英国提供了1.148亿英镑的农、矿产品。

日本在1932-1944年在东北掠走大量的黄金白银,粮食2.48亿吨,煤炭2.23亿吨,生铁逾1100万吨,钢逾580万吨,侵华战争导致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以上,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以上,按1949年币值标准计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折算成人民币币值,则损失3666亿元人民币以上。假定用直接经济损失总额除以1949年全国的国民收入为102.9年。这就是说日本法西斯对中国的侵略,所造成的物质损失至少使中国倒退了102.9年。

3.医治战争创伤所需的时间

从人口损失和物质损失的计算中可知,日本侵华战争使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至少倒退近180年,中华民族所积聚的物质财富和经济成果丧失殆尽。如果在1949年的基础上,每年以10%的速度实现经济增长,构建模型,可得:

构建数学模型进行推理计算如下:

将不完全统计的人口损失和物质损失进行求和,然后假定以1949年国民收入为参照标准,每年国民经济增长10%,那么要完全医治战争创伤,恢复战争破坏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可计算出至少所需要的时间:

损失总和等于人口损失2772亿加上物质损失3666亿元,为6438亿元。所需时间为59.2年。

也就是说,要完全医治日本法西斯的战争创伤,并恢复经济发展的各种要素,要求每年以10%的高速度进行经济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增长,逐步走出战争的阴影,至少需要近60年时间。

【4.】资源损失:据统计,在抗战期间日本掠夺了我国煤炭约6.4亿吨、稀土约2亿吨、树木约7亿方、铁铜矿资源约4.9亿吨。黄金21000吨,日军在各沦陷区的所掠夺来的粮食都运送到各个战场上去,总计达到了3亿吨以上。而且日本的移民、伪军、行政机构、军队在中国境内也消耗了超过5亿吨粮食。

【5.】文化损失: 据中国政府统计,自1931年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被日本掠夺的文化财产共1879箱,破坏的古迹达到741处,抢劫图书和手稿300万册、文物360万件,另1870箱,“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也被掠走失踪。1937年,日本实行“金百合行动”,在南京至少掠夺6000吨黄金,东史郎等日军到处搜刮名人字画、古玩。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也对我国开始了有计划、长时期、大规模的文化侵略。日军所到之处,上至国家级的博物馆、图书馆,下至私人藏室,均无一例外遭到野蛮洗劫与破坏。

抗日战争战绩统计(铭记历史抗日战争损失统计)(4)

日军掠夺的文物

抗日战争战绩统计(铭记历史抗日战争损失统计)(5)

日军掠夺的文物

  故宫博物院的珍贵文物在1937年和1942年曾两次遭到洗劫,日伪军共劫走珍贵古籍11022册、珍贵文物1372件,还将大量的故宫所藏的铁炮铜缸熔铸枪炮。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在沦陷后也没能逃过劫难,据粗略统计,南京市共损失古物26584件,其中有珍贵文物、字画7720幅,书籍459579册。公家方面还损失文玩杂件648368件。私人方面损失碑帖3851件。上海、安徽、山西等地的博物馆文物损失总数达17万多件(包括古物、字画、书籍)。抗战胜利后,我国专门编写了被劫往日本的重要文物目录,并向日本索要,但最终只有117箱南京中央图书馆的善本书被运回国。东京国立博物馆“东洋馆”,又称亚洲文物陈列馆,是日本博物馆中展出中国文物最多的博物馆,也是日本掠夺亚洲国家文物的证据。

战后中国作为战胜国,仅仅收回了从周口店出土的10箱化石、3.5万 余册古书以及张学良将军收藏的绢制古画58卷。

除此以外,日本遗留的化学武器也在不断造成伤亡,日本在东北、台湾的奴化教育也需要长时间消除影响。另外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被迫以中缅边境部分土地换取英国支持抗日事业,造成了新中国建立后的领土争端。对于日本在中国强制劳动、奴役劳工、强奸迫害妇女也对中国的社会结构和良好发展造成了长期巨大的破坏。

抗日战争战绩统计(铭记历史抗日战争损失统计)(6)

被日军强制劳动的劳工

抗日战争战绩统计(铭记历史抗日战争损失统计)(7)

日军屠戮下的万人坑

铭记历史,铭记教训。不忘损失,更励坚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