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上看到很多人在质疑Hifi音质,有人说就是一骗局,而有的人又认为是真实存在的,继续深入HiFi圈,我想谈谈一些感受!

1:追求耳朵的享受是无可厚非的,每个人都可以去追求自己喜欢的声音。

无论你花500块钱还是500万,都是完全没问题的。你希望满足你的耳朵,这和你希望满足你的胃口是一样的需求。吃饱了你就能活着,但是美食都是骗局么?显然不是。2:任何精神享受,想走向深刻,都需要有自己的一套美学体系的支撑。

你的追求应该是你在的财力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逐渐去实践,修正你自己的美学体系。而不是被任何设备奴役,任何设备都应该是令你愉悦,或者进一步研究的工具,不应该绑架你的思想。3:这世界上不止有一种对美的追求。

当你面对和你完全对立的追求的时候,在你反对他之前,最好搞明白他是什么,价值判断不要先行,验证也不要敷衍。人类对听觉满足的需求进展了一百多年,在这一百多年里,技术的进步只是一方面。为什么技术会成为今天这样,曾经有没有其他的技术取向,那些取向的结果都是什么,这些都是有必要知道的。

4:你必须懂一些音乐,因为毕竟你是在欣赏音乐。

很多时候我观察到的一个人对设备的狭隘认知是来源于其对音乐的狭隘认知。对我而言,无论是对于音乐还是对设备,狭隘,是最可怕的。

在这个答案下,跟我抬杠的人无数,还有不停地说,你倒是说说怎么改变的。直到我发出了下面三个音频的对比,没人再提这件事儿了。

但是这个评论,我还是觉得挺讽刺的。

什么样的hifi音质好(到底真实的存在吗)(1)

想想看,我有必要骗你么?就比如对于那三个音频而言,CD改变的不仅仅是音色,连声音的相位都做出了改变,你带上耳机只要左右耳朵都好使,你就能听出来。我相信,说这样的话的人,肯定是不知道这些的。不知道无所谓,可怕的是,他以为自己全都知道了。

5:你要相信着世界上有比你见得多的多的人,(比如我)。

对我自己而言,我都会相信,虽然我已经见过那么多东西了,真的能惊到我的东西很少,但是我不是没新的东西被震撼过。能够震撼我的绝对不是你给我讲我的东西有多先进,因为音响是听的,我只相信我自己的耳朵。

6:你需要分析,但是分析是后置的。

关于设备的考量,我们必须掌握一些技术,但是你自己要清楚你为什么需要掌握这些技术。这些技术是为了解决你用耳朵体察到的疑问用的。书本上的技术如果没有贯穿到你的耳朵里,是完全没有用的。原因很简单,你以为你学习到的技术就是全部的,或者是最重要的技术了,当你试图用你的这套技术(比如简单的信号学知识)去分析一个具体问题的时候,你其实可能根本忽略了问题的复杂性。这种忽略来源于你的惯性思维,你觉得一切都可以为你学到的技术所解释。实际上,确实,我们听到的一切结果都可以为技术所解释,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解释结果的技术,是非常庞杂的。你以为你学到了全部,其实你只学到了冰山一角。

7:放下你的高傲的会思考的脑子,专注你的耳朵,感受音乐。

我在回答所有问题的时候,都喜欢去提出一些反问,我不是找事儿,也不是谜语人。我希望你好好面对和思考这些问题,不要闭着眼睛不看他们。比起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发现问题的能力。我特别强调一点,发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大多数时候是因为“感觉到不对”,而不是分析出来这儿不对。所以不要觉得所有对于感觉的训练都是玄学,我反复强调感觉的重要性,不是在忽略技术的重要性。反过来说,感觉是需要训练的,是特别重要的部分。感觉的训练,也是需要技术的。如果你感觉不敏锐,你的技术永远不可能进步。

8:正视Hifi的结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如果你Hifi的结果是贫穷,那我觉得这是你的取向问题。我们正常一点说,我希望每一个追求Hifi的人要想清楚,Hifi对你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这非常重要。如果你没想过这个问题,我可以给你一个建议。

我们对任何技术和艺术的研究和学习,都是希望通过他去了解更大的世界。在对于设备和音乐了解更加深入的过程里,你可以知道人类思想发展的进程是什么样的,以往的认知被逐渐修正,或者推翻,逐渐形成了一套建立在个人认知之上的审美体系,这些是我最大的乐趣。我会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原因是,你要始终明白,当你接触音乐,或者试图用更好的设备欣赏音乐的时候,你的初心是什么样的,是什么驱动你花时间和资源做这件事儿的。

音乐应该让每个人变得更自由,至少我是这么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