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善正平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是什么意思(夺天下唯勇者胜)(1)

图:昆阳大战惨烈的历史图景

昆阳,在今河南叶县北25里昆水北岸,一个美丽的小城镇。公元23年,发生在这里的一场生死决战,却让王莽政权铩羽而归、分崩离析,昆阳从此名扬天下。

“昆阳之战”成为我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毛泽东在《论持久战》等著作中多次引用。而光武帝刘秀就是这场战争的指挥者,毛主席评价刘秀是: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是什么意思(夺天下唯勇者胜)(2)

图:纪念昆阳之战现代雕塑——昆阳搬兵

小小的昆阳城,起初汉军只有8、9千人,面对“军陈数百里”的新军, 昆阳就如惊弓之鸟,满城笼罩着惶惶不安的气氛。王莽军与汉军的比例几乎是二十比一,王莽军拥有优良的武器、正规的军队、充足的物资,占有绝对的优势,为何最终招致惨败?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是什么意思(夺天下唯勇者胜)(3)

图:新朝开国皇帝 王莽(公元前45年12月12日—23年10月6日)字巨君

败在王莽强征暴敛 不得民心

王莽新朝政权,表面推行改革,实质倒行逆施,腐朽败坏,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其中湖北的绿林军和山东的赤眉军是最大的两支。王莽军虽号称百万,但士兵多不满王莽统治,更有一些现抓的民夫,因而他们军心涣散、士气低落,关键时候便乱成一片,几乎没有战斗力。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是什么意思(夺天下唯勇者胜)(4)

图:昆阳之战惨烈的历史图景

败在王莽军队骄横跋扈 不会用兵

新朝王寻、王邑的大军一到,就立刻把昆阳城围了个水泄不通。王邑否定了大将严尤“先攻宛城,再围昆阳”“围城必阙”的正确策略。小小的昆阳城,犹如一座坚强堡垒,一次又一次地击退敌人的强攻,经过20多个日夜,仍岿然不动。久攻不下,攻城军队士气低落。而王寻、王邑陶醉于虚有其表的军威和声势,对可能发生的其他情况未能进行有效的防范,最终为失败埋下了伏笔。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是什么意思(夺天下唯勇者胜)(5)

图:昆阳之战要图

败在刘秀智谋过人 胆识卓群

王莽大军压境,面对投降派。主战的刘秀客观分析形势,并提出了守城、调兵、反攻、取胜的一整套方案。刘秀的谋略和胆识稳定了军心。夜黑风高。刘秀亲自带领12人,搬兵求援。很快集中一万多人,增援昆阳。刘秀选拔精兵三千,组成突击队。拂晓时分,突然攻击莽军主帅所在的中军,敌人正在贪凉大睡,把毫无准备的王寻、王邑打个措手不及,各部自相混乱。王邑、王寻匆忙下令,让各部原地待命,亲率一万人迎了上去。本来二十比一的优势一下子弱化为三比一了。斗志昂扬的汉军,猛冲猛打,莽军大乱。王寻在混战中被砍杀,王邑弃甲逃跑,没有主帅的莽军四散溃逃。刘秀为了鼓舞士气,谎称汉军主力已攻下宛城,并故意把这个“捷报”传给“失落”到莽军中,莽军军心大乱,本已十分低落的士气更是一落千丈。

各部莽军,由于受军令所限,不敢擅自出击,即使看到前面军队像潮水一样退下来,也没有人敢去增援。莽军溃败的景象,昆阳城上的守军看得清清楚楚。汉军大开城门,在昆阳原野上,展开了一场疯狂的厮杀。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是什么意思(夺天下唯勇者胜)(6)

图:汉光武帝 刘秀(公元25年—57年在位),字文叔

昆阳之战中,身为偏将军的刘秀一战而天下闻名。昆阳之战不但是击败王莽的关键一战,同时也为刘秀日后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明代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曾这样赞扬刘秀:“一战摧大敌,顿使何宇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