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国》第三集,核心桥段是刘、关、张三兄弟出世。曹操杀吕伯奢、起义入盟是全剧的核心,是主;以曹操等诸侯入盟讨董卓,引出刘、关、张出世,再加上第二集桃源结义只是一笔带过,可见,刘备剧情就成了的副线,是宾。但在第三集中,刘备出世是主,曹操和孙坚等诸侯,都是宾。主宾次末,观者们要细细查之。

曹操这两个字都跟什么有关(因为多了两个字)(1)

本文和大家谈论的是第三集的前半部。曹操杀吕伯奢后,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就因为这句话,奸雄、小人、忘恩负义等等的贬低之词,全都戴在了曹操的头上,以至于曹操被视为奸雄数百年。

这个故事在《三国志》中有记载,曹操拒绝了董卓的聘用,外出避祸。来到了吕伯奢家,怀疑吕家要捉拿自己,就把他一家人给杀了。易中天在《品三国》中也提到了这个事情。问题的关键是,曹操杀了吕伯奢一家之后,是“怆然”地说出了:“宁我负人,勿人负我。”其中“怆然”二字很重要,这是错杀了好人之后,一种自我释怀和开脱的说法。已经犯错,便没有了回头路,因此曹操这样的说法,就好像现如今,自己家的狗丢了,别人劝你“丢就丢了吧!”是一个道理。

曹操这两个字都跟什么有关(因为多了两个字)(2)

罗贯中为了矫枉元末的乱世人心,进而尊刘贬曹,写《三国演义》时,便把“怆然”二字去掉了。这样曹操的自我开解,就变成了理直气壮,曹操就有些像奸雄的样子。此外,罗贯中又在这句话中,加了“天下”两个字。这两个字分量很重,把一句本来是自我开解的话,变成了无数奸雄小人的座右铭!也正是多了两个字、少了两个字,曹操便被人当作不仁不义的奸雄数百年。

曹操这两个字都跟什么有关(因为多了两个字)(3)

曹操是忠是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的所作所为,一半世性格、一半是时势使然。千秋功罪,都是盖棺之后的事,曹操也不会太关心。但在《三国演义》中,有一点事毋庸置疑的。曹操的命运,是在刺杀董卓后改变的。

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四处流亡,早就了他多疑的性格;多疑的性格让他误杀了吕伯奢一家;杀了吕伯奢一家后,才“怆然”说出“宁我负人,勿人负我”;说着了这句话后,才被后人当作奸雄,被忠义之士,骂了数百年。

曹操这两个字都跟什么有关(因为多了两个字)(4)

假使,曹操真的是理直气壮的,而且还加了“天下”二字,说出了这句话。那也算曹操的过人之处。因为痛骂曹操是奸雄的那些人,有很多,满口仁义道德,天理人心,但做的事情,却都是用曹操的这两句话作为准则。所以曹操的心口如一,是他的过人处,也是易中天说的可爱处。毛宗岗因此说,曹操非寻常人能骂。

老《三国》中,鲍国安老师饰演的曹操,完全是按照原著走的。曹操举剑那一刻,二目如电,也险恶无比。那一刻曹操撕下了刺董义士的面具,走上了奸雄路。鲍国安老师主要表现的是曹操的“奸”。

曹操这两个字都跟什么有关(因为多了两个字)(5)

曹操这两个字都跟什么有关(因为多了两个字)(6)

新《三国》中,陈建斌饰演的曹操,将这两句话说了两遍,第一遍柔声细语,娓娓道来。是“怆然”状,曹操杀吕伯奢,良心上也有不安,但又不得不杀,因此心怀愧疚,从曹操看吕伯奢的眼神也看出来了。

曹操这两个字都跟什么有关(因为多了两个字)(7)

曹操这两个字都跟什么有关(因为多了两个字)(8)

第二次,拔剑而立,语气雄壮,字字重若泰山。为了表现杀人后的坦然状,陈老师重在表现曹操的“雄”。两版的曹操,各有千秋。

曹操这两个字都跟什么有关(因为多了两个字)(9)

曹操这两个字都跟什么有关(因为多了两个字)(10)

新三国在此处,又给曹操加了些戏,对他的塑造显得更加立体详尽了。此时流亡天下的曹操,究竟有没有怀有帝王之志?下次更文,小编会接着和大家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