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华华公子

没听过于谦老师的相声,却被他主演的电影《老师·好》撩拨得又哭又笑,总算是没错过他老人家的才华。

于谦真实的老师(这一次被于谦老师感动的泪流满面)(1)

电影开场的十几分钟我非常克制,甚至时时保持着某种警惕,试图捕捉片中刻意安排的搞笑套路或煽情桥段,毕竟旁边坐着一位电影从业人员,入戏太深的话电影散场后免不了要被他调侃。

但大概半小时后,我就彻底缴械投降了。

管他笑话不笑话的,我就是忍不住哈哈大笑更无法自持地泪流满面,因为这个故事代入感太强了。

于谦真实的老师(这一次被于谦老师感动的泪流满面)(2)

电影开场,南宿一中的大门敞开着,于谦饰演的苗老师推着自行车顺着新生入学的人流走进了校园。

这辆二八自行车锃光瓦亮的,很是气派,是区教育局颁发给优秀教师的奖励。在接下来的三年中,它也将成为苗老师和三班学生们之间斗智斗勇又甘苦与共的核心。

王海,外号“脑袋”,金庸武侠爱好者,擅长插科打诨,常年承包讲台旁边的座位;

关婷婷,家境富裕、爱美任性的“小公举”,仗义且大气;

安静,中考全县第二名,心地善良、胆小内敛;

洛小乙,表面桀骜不驯的小混混,心里有谱气的躁动少年;

文明和建设,霹雳舞神,青春期沉浸在兴趣爱好和哥们友谊中;

……

于谦真实的老师(这一次被于谦老师感动的泪流满面)(3)

三班的孩子们都有着各自的个性和故事,有着那个年龄段特有的羞涩、活泼、顽皮、柔软、懵懂、莽撞、躁动……看到他们就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或者某位熟悉的同学,放眼尽是动人的真实,代入感自然强。

在这些孩子中,我最喜欢文明、建设和婷婷。

文明和建设是两个很不起眼的孩子,成绩平平、长相普通,连调皮捣蛋都不是那个带头的,无论在家长、老师还是同学们的眼中,他们的存在感都很低,是每个班级中典型的“小透明”。

可这两个“小透明”也有着自己的兴趣,那就是霹雳舞。他们要么去舞厅蹦跶,要么在小公园蹭别人的录音机尽情摇摆,总之霹雳舞就是他们生活中的盐和阳光。

有一次,他们跳得正嗨,旁边的人却拿起录音机说走就走,意犹未尽的他们想阻拦,却被人家藐视了。俩人一边悻悻地吐槽对方牛什么牛,一边双眼放光来到了录音机店,问了一圈后发现,最便宜的录音机都要50元。

于谦真实的老师(这一次被于谦老师感动的泪流满面)(4)

在一个普通职工月工资只有二十几元的1985年,50元对两个高中生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

他们回家把存钱罐拿过来,一分两分、一毛两毛的散票铺满了柜台上,两人不好意思地挠着头说:“叔,这是我们的定钱。”

镜头一转,两人在大太阳下搬砖、在大雨天送煤,百般苦头吃尽,终于换来了渴望已久的录音机。

可是,刚乐呵了没两天,苗老师就告诉大家,同班同学耗子得了脑瘤,治疗费用昂贵,希望大家为其募捐。听到这个消息,两人对视了一下就跑出了教室。

是的,他们决定退了录音机。

于谦真实的老师(这一次被于谦老师感动的泪流满面)(5)

当他们气喘吁吁跑回教室时,募捐刚刚结束,班长安静宣布全班几十名同学共凑了300多元。

“50,这是我俩的”,文明一边喘着气,一边大声说道。

然后,在同学们钦佩和赞许的目光中,文明和建设信步走回了座位。一向毒舌的“脑袋”说,那是他印象中文明和建设最帅的时候。

这让我想起了《新华字典》的那个例句梗: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谁说学习好才是好小孩呢?谁说名利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呢?两个普通的孩子,有自己乐在其中的兴趣、有为了实现目标吃苦的决心、更有一颗金子般善良的心,这样的他们,即便进不了顶尖学府、即便不能大富大贵,也一定可以快快乐乐得过好一生。

于谦真实的老师(这一次被于谦老师感动的泪流满面)(6)

喜欢婷婷,是因为她的真实。

她生长在一个情感和谐、物质充裕的家庭,没吃过苦,没受过委屈,所以活得真实自在,是所有角色中最不拧巴的一个。

她不压抑自己的欲望——爱美就大胆涂口红、每天换新衣服、在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中穿着爸爸出差带回来的旅游鞋上体育课;想当班长就主动找老师去争取,积极表现。

她不掩饰自己的委屈——没当成班长,心理有落差,就要跟老师理论一番,不管是不是在众目睽睽的课堂上;喜欢的男生却喜欢别人,她情急之下撒谎搞砸了对方的入团仪式,以此发泄自己的嫉妒。

她勇敢面对自己的错误——当朋友们因为她的任性而疏远她,当她看到被自己伤害的同学渐渐堕落,她心中柔软的部分被唤醒,在课堂上,她主动向老师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向同学们道歉。

在传统儒家文化中,中庸是美德,我们从小就被教育“枪打出头鸟”“吃亏是福”,因此培养了无数虚伪的大人。婷婷敢爱敢恨、敢作敢当,直率得像是从未被这世界欺负过,这样不拧巴的“清流孩子”,怎能不让人心生喜欢呢?

于谦真实的老师(这一次被于谦老师感动的泪流满面)(7)

最后说说苗老师,65年考上北大中文系,却因为成分不好失去入学机会,从大城市来到偏远的县城中学当了半辈子语文老师,心里的憋屈可想而知。

“士不可以不弘毅,吾辈任重而道远”,这是恩师给他的寄语,他亦笃行之。

在这所偏远中学,呕心沥血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多次获得优秀教师称号。他们一家三口挤在破旧的小平房里生活,妻子抱怨他不知道活动关系,每次学校分房子都轮不到他们,他也只是梗着脖子说:“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于谦真实的老师(这一次被于谦老师感动的泪流满面)(8)

他不忍心看矿山中学(山区的一所中学,不是他执教的学校)的孩子们失学,就在家免费给这些家庭贫困的差生补课。听到他让孩子们把带来的鸡蛋拿回去的时候,妻子在厨房切菜的声音更大了……

苗老师和同学们之间的冲突与和解都是笑点泪点齐飞,任何一个经历过中学时代的人应该都会很有共鸣,在此不再赘述。苗老师最打动我的,是他的理想主义者精神。

在蓬勃发展的90年代,中国社会正朝着现代化狂奔,与此同时,还残存着一丝80年代的理想主义气息,还有这样一群人心怀圣贤理想的人执着坚持着。虽然留给他们生存的空间越来越逼仄了,但暗夜中闪烁的微光总是格外明亮。

于谦真实的老师(这一次被于谦老师感动的泪流满面)(9)

影片的最后,苗老师给毕业的同学们留下这样一段话:

“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夹杂着一次次伤感的别离,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了你们,而是因为遇见了你们,我才有了这段最好的时光……”

我们来到这世上,遇见一些人,一起走了很长很长的路、一起吃了很多很多顿饭、一起过了好多好多个坎,就这样不知不觉走进对方的人生、走进彼此的心里。无论回忆多么酸甜苦辣、五味杂陈,那些真情相待的时刻,都是最好的时光。

电影散场,旁边的电影专业人士递来纸巾,我转头看他双眼也红红的。真好,这下不用担心被笑话啦!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