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儿子墓地(武则天儿子的墓葬)(1)

武则天儿子墓地(武则天儿子的墓葬)(2)

上世纪央视一部唐朝题材经典影视剧里,曾有这样一段有趣剧情:大唐军队大破吐蕃,杀得吐蕃使者慌忙跑来长安求和。心情大好的唐玄宗哈哈大笑一挥手:回去给你们的吐蕃赞普说,下次再想和朕打仗,不用派军队嘛。可以把你们的吐蕃马球队派到长安来,大家一起打场友谊赛嘛。

这个叫“马球”的运动,在今天中国已比较陌生,但放在唐朝年间,竟然有胜似千军万马的火热程度?考古发掘的成果告诉我们:更火。

马球是一项体育运动,在我国古代也将其称为“击鞠”。马球的起源一直没有定论,但曹植的一句“连骑击鞠壤,巧捷惟万端”,说明至少在东汉末期,马球就已经在中国出现。而它在民间盛行,成为真正的“国球”,则是到了唐朝。

唐朝初,由于战略需要,唐太宗大力发展轻骑兵,为马球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而马球作为一项体育运动,不仅要求选手有超高的击球技术,更要具备精湛的骑马术,这反过来又有效地提高了骑兵的骑术,因而马球成为军训的一种手段,加上李氏皇族的喜爱与推广,迅速蹿升至大唐的“国球”。

《唐书·本纪》里,经常会有皇帝临幸某处击鞠的记载,这说明唐朝皇帝大都亲自上场打球。终大唐一朝,有文献记载喜欢打马球的皇帝就有十一人,个个都堪称专业选手。第一个爱打马球的皇帝就是唐太宗,中宗也爱马球——“上好击鞠,由此,通俗相尚”;据说宣宗打马球时,骑上矫健的骏马,能连击数百击,骏马飞驰,迅如闪电,让军队中的打球手们大为叹服;最不靠谱的是唐僖宗,甚至让武将们以打马球的分数高低,来竞选西川节度使的人选,让人哭笑不得。

二:大家一起打马球

而大唐打马球最为出名的皇帝莫过于唐玄宗了。公元709年,吐蕃派使团到长安迎娶金城公主,迎亲队伍里有一支马球队,与唐朝宫廷马球队进行了友好的友谊赛。可几场比赛下来,宫廷马球队都惨败,皇帝面子上挂不住,便钦点李隆基、嗣虢王李邕、女婿杨慎交、武延秀等人,与土蕃展开对决。李隆基的球艺了得,所向披靡,率众大胜。后来当上皇帝,李隆基也没忘看球、打球。所以抛出一句题外话:唐玄宗爱的不是“马震”,而是马球。

武则天儿子墓地(武则天儿子的墓葬)(3)

皇上们爱打马球,场地怎么办?别急,史书中可以看到在某殿、某宫打球的记载,这说明宫城禁苑中就有球场。在西安的唐代大明宫遗址中出土的一块石碑上,清晰地刻着“含光殿及球场”等字样,充分证实史书记载的准确。由此可见,球场建设是宫廷建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皇帝都如此爱马球,王公贵族自然也不能落后,唐德宗时的司徒李晟就有自家的马球场,文宗时的翰林学士王源也在自家建起马球场;就连新晋的进士状元们也要比试一番,来一场“月灯阁下打球”(进士及第之后的盛会)秀球技。书生不再文弱,跨上骏马就瞬间变身为身姿矫健的打球手。也正因为此,唐朝的文人改行当武将的大有其人,比如高适、李绅等后来都当上了节度使。换句话说,打马球成为文人武将的必备技能。

神策军是皇家禁卫军,其中的兵将个个都是马球高手,还可以靠球技升官。男人们爱打马球,女子也丝毫不逊色。那时的马球动辄是一场百人以上的男女同场竞技,另外还有专业的女子马球队。花蕊夫人一句“自教宫娥学打球,玉鞍初跨柳腰柔”,道出了宫中女子打马球的优美姿势。故宫博物院收藏一幅唐代的《妇女打击球图》,画中四名妇女身着球服骑马打球,也是唐朝女子玩马球的最佳证明。

武则天儿子墓地(武则天儿子的墓葬)(4)

唐朝马球运动波澜壮阔,全民参与,玩起来相当嗨皮。根据史料记载,马球比赛“分左右朋”,也就是甲、乙两方,各方人数不定,比赛时,双方骑在马上争击一球,以将球打入对方网中为胜。当时没有头盔等保护措施,球场上,马匹跑得快,球杆到处飞,球门又小,所以危险系数很高,韩愈曾讲到:“小者伤面目,大者残形躯”。

如此危险剧烈的运动,豪放的大唐人偏偏喜欢,常吸引观者无数,遇到精彩赛事,围观者可达数千人,真是欢呼声惊天动地,经久不息。马球作为唐朝的“国球”,当之无愧!

大唐的全民运动——打马球,骏马嘶鸣、球杖飞舞的激烈场面被定格在了章怀太子墓中的壁画上,隔着一千多年的时空,依然可以感受到紧张欢腾的气氛。后来,马球运动传至日本,13世纪时,东传到印度,其后英国人发现这项运动,将其带回英格兰。1876年,马球传入美国,开始风靡欧美。随后迅速蔓延至世界各地,成为一项全球运动。

武则天儿子墓地(武则天儿子的墓葬)(5)

但不得不说,这确实是我们老祖宗玩剩下的东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