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人公,大学毕业,现就职于广东某控股集团16岁加入广西作家协会,曾公开出版三部著作,共50万字,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大学生内心独白正能量?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大学生内心独白正能量(一个大学生的心灵独白)

大学生内心独白正能量

本文主人公,大学毕业,现就职于广东某控股集团。16岁加入广西作家协会,曾公开出版三部著作,共50万字。

故事——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搭乘春天的高铁,我一脚踏进广州,行走在都市的流彩中,按定位,前往就职的公司报到。这一刻,清楚地知道,自己已经不是校园读书人,而是社会工作人员了。

这是人生的必然,也是一个新梦想的开始,更是奋斗青春的一个新序幕。

并非放弃最初的文学梦

2003年9月,入读小学。2007年报读少年作家班,2008年公开出版《爱比天高》,当年获评为广西十佳少先队员。至2012年,4年间,相继公开出版文学著作《那片灿烂的天空》和《爱,无需注释》,三部著作共50万字,16岁成为当时广西最年少的作家。如果说,小学、初中课程,我尚可以承受文学的梦想,进入玉林高中,学习压力哗啦大增,文学的梦想被迫搁置箱底。即便偶尔发表一、两篇作文,也是成长记录和感悟。

正在成长的我,慢慢教育了自己,启迪了自己,在选择文理科的时候,经过认真考量,决意选择理科。

同学感到惊讶,问,你的优势在文科,现在选读理科,这不是以自己之短碰他人之长吗?但是,理性分析,更喜欢文理兼收的建筑学,建筑学是技术和艺术相兼融的学科,反映时代的审美观和艺术性。

德国文学家歌德曾把建筑比喻为“凝固的音乐”,这与自己酷爱文学非常吻合,但是这需要选择报考理科。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以自己的特长,文学作为人生创业的第二条路径也是不错的选择。以致报考大学志愿的时候,考虑到,只要个人喜爱,再远的路也是短的。最终报读东北这所大学,入读建筑学专业。

一路向北追逐着新的梦想

2015年9月,从南疆一路向北,入读东北这所大学。之前,一个星期,我们一家决定以旅行之名出发,飞抵哈尔滨,在东北大地,甚至到呼伦贝尔行走采风,体验东北风土人情。入校不久,作了一篇游记《风景总是在远方》,以记此行,也是作为对东北最初遇见的礼物,尤其是刚过很快就到“国庆”假日,几乎走遍了哈尔滨这座“东方莫斯科”大街小巷。哈尔滨是东北其中独树一帜的代表,中西合璧的建筑,让人目不暇接,享受了一次建筑艺术大餐,很快创作5000字的文稿《陌生城陌生人》,予以发表。

赴东北,一读就是5年(建筑学学制5年),来来往往,为节省路费,甚至不惧路途遥远,除了搭乘飞机,也常常一个人搭乘高铁、火车南北往返,为了梦想,就这样坚持着。

5年来,难忘的故事不少,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历历在目——

北方就是北方,也许南方仍然热火朝天,东北说不定就下雪了。当年入学,12月初的一个晚上,正在教室自习,突然听到教室外有人喊“下雪啦!”这对于我们从未见过雪的南方学子来说,简直是一个惊喜,我们箭一般地冲出教室。是的,东北的雪,让我终生难忘,她是那么白,那么细,那么的轻盈,那么的缤纷,想不到,这一生,这片雪国,成了我的生命情结。

大学建筑学最难的是快题设计,这是建筑学的核心,是建筑艺术的精华,或者说建筑快题设计作品最体现学生功力和水平,而创新是快题设计的灵魂。一次,教授带我们同学到著名的石油之城大庆市体验一个项目建设。这个项目是以旧工业厂区大庆市客运客车大修厂改造设计成的文化创意博览园。大庆是一座以石油为支柱产业的著名工业城市,对旧厂区进行修造,集创意产业、文化展示、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产业园区,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亲临考察、体验拓展和设计实操中,学习收获非常大。

与千千万万的大学生一样,我们也免不了有个人的特长和爱好。我唯一加入的社团是大学国旗护卫队,任护旗手,这是在玉林高中的时候,就当选的。基本一个星期训练两次。回想参加国旗护卫队,对我是一种严谨精益的要求,是一种团队精神的体验,更是一种爱国情怀的激发。这些年,在遇到困难和挫折中,不是低沉,不是消极,总能理性思考,想方设法努力克服。

东北的特色风味总是难忘,炸鸡架、锅包肉、烤冷面、红肠都是不错的味道,特别是炸鸡架。倘若你到东北旅游,一定要品尝一次,不然人家会说,当你没到过东北哩!然而,总的与南方相比,吃的品种花样少一点,没那么丰富,制作做法并没那么精致,常常一锅“熟”,因而5年求学,一直吃不习惯,这是遗憾。

有人问,远赴东北,求学5年,最让你难忘的是什么?我说,是大学宿舍窗前高高的白桦树。5年相伴,发现白桦树极具旺盛的生命力,是白桦树坚韧不拔的品质深深影响和感染了我勤奋求学,最让我礼赞,又最让我难忘。

考研之路酸苦经历

建筑学是一门技术活,报考研究生是增强知识深度和广度的一条路径。与考研人一样,在梦想的赛道上,我努力着。

大学毕业决意考研,查遍了设置建筑学专业的大学,考虑毕业论文就是以福建省泉州市为背景而设计《泉州“一带一路”海航商贸博物馆》。基于此,最终选择报考华侨大学,华侨大学研究生院建于海滨城市厦门,美丽而诱惑!

为增强学习氛围,天天挤占图书馆,可以说是没日没夜的拼劲。一个星期安排一次快题设计,按考试时间要求,一画就是6个小时。就是说到快题练习当天,需要5点钟起床,6点钟准时实操快题,12点钟结束,要的就是“快”而优秀的效果,一定要熟能生巧。厚厚的8本复习资料,比如《华夏意匠》,一本就是447页,涉及的学术范围非常广泛,内容意涵深邃,语言亲切隽永,堪称中国建筑文化领域中的"传世之作",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资料并不包括政治、英语培训班内容,一遍遍地背诵、一遍遍的做题……

时间总是感觉很短很短,该学习的知识太多太多,报名说来就来,考试说来就来……初试成绩感觉不错,分数出来,不高也不低,尤其是建筑学最体现高度和水平的建筑设计6小时快题考试,竟考取138分,在该大学报考此专业所有考生中,这一科成绩排名第3名,仅次于第1名的141分,第二名的139分,但是,我最终无奈地错过,无法上岸。回想备战的日日夜夜,搜集了大量的考研数据和资料,特别是准备复试资料,总是尽可能努力想得全面一点完善一点,考官可能会提问到的问题都想方准备了回答内容。比如,你为什么报考我们大学?对英语复试回答的问题,同样需要实操翻译。因了报考人数激增,竞争剧烈,自己又实力不济,虽然努力了,但是最终名落了……

吃一堑,长一智。我考虑就读的本科大学建筑学专业不少体现东北风格和理念,华南理工大学是建筑学领域在南方代表性的大学,决意到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见习一段时间,通过兼收并蓄,为考研报考华南理工大学,拓展知识深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位教授览阅了我的推荐书,知道考研初试建筑快题考取138分,欣然接受加入所带领的团队,并亲自作指导。期间,我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精神状态,积极参与教授主持的两所学校建筑设计方案,从设计鸟瞰图到平面图,从结构到立面,从方案到施工图……3个月见习,收获不少,很好地解答了见习之初,教授提出的“你做建筑设计独当一面的标准是什么?设计方案与施工图哪个更让你期望选择?你个人选择考研与选择工作经验哪条路径更合适?”三个问题。

现在回想,当初吃点苦算不了什么,只要扎牢基础,积极投入,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失败在哪儿?追求的目标在哪儿?奋斗的动力在哪儿?

而今,在广州就职,又是一个新追梦的开始,在追梦路上,奋进的脚步越加坚定,奋斗的目标更加高远,在青春的赛道上,努力做一个奔跑者。

青春,永远不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