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外必先安内”与“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1950年10月,毛主席在做着艰难的抉择。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已在朝鲜仁川登陆,朝鲜人民军已全线败退。战火眼看就要烧到鸭绿江边。刚刚诞生于襁褓中的新中国,该何去何从?是迎接挑战,还是委曲求全?

二十年前,国民政府的最高统治者蒋介石也曾面临类似的选择。那时日本帝国主义步步紧逼,吞并中国的野心已昭然若揭。蒋介石选择了“攘外必先安内”。理由也简单:中国落后日本太多,武器不如人,组织不如人,训练不如人,国力差距太大了,用什么抵抗侵略?还是让列强来干涉一下,让国联遏制制裁日本吧。国民政府要做的,就是“先安内”。如何“安内”呢?就是要镇压红军,铲除异己,独裁统治。结果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大失人心,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红军完成了战略转移,在“全民族抗日”的大旗下一步步壮大起来。后来“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在各方压力下,不得不抗日。

为什么攘外必先安内(攘外必先安内与)(1)

毛主席这位不世出的伟人自然也非常清楚新中国与美帝国主义之间实力差距。但他看得更远,他知道,这一次,中国必须勇敢面对,中国人必须挺起胸膛,迎接挑战。他对自己亲手缔造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更加了解。这个党久经考验,百折不挠,坚忍不拔,与人民群众血脉相连;这支军队纪律严明,身经百战,是一支从血里火里成长起来的钢铁之师。在人民解放军将星璀璨耀眼的光芒中,他看到了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排山倒海的力量。他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力排众议,顶住了天大的压力,大胆提出: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在斯大林决定暂不能给中国提供支援的情况下,毅然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浴血奋战,经过五次战役,创造出了一次次战争奇迹,把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联合国军赶回到了三八线附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被迫于1953年7月27日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

这一战,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打掉了帝国主义们的嚣张气焰;这一战,打没了国内蠢蠢欲动的反动分子的坏心思,打服了内战中被俘的国军将领;这一战,为新中国赢得了长期的和平稳定,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保障;这一战,为中国的话语权做了充分的信用充值,中国的国际地位迅速提升;这一战,开启了中国的富强之路,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