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人们通常把低调视为一种修养,认为低调就是谦虚,即人的德行没有什么修养。但随着历史的发展以及社会地位的提高,人们对谦虚这个词更多了几分认知。曾国藩曾说:“故君子慎独也。”意思是说: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的行为有自知之明和自律,才能不越雷池一步;否则就会在受到别人责骂的时候,把自己隐藏起来;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也不会轻易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便是这句古诗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做人低调就是要谦虚,只有不自大、不骄不躁、低调行事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一个人如果总是把自己放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上时,必然会导致自视甚高,自以为了不起。

低调做人才是真正的成功 低调才能使人成功(1)

一、“大器晚成”的表现

“大器晚成”,指的是一个人在中年时期达到顶峰之后,便停止了追求。有一个叫魏源的年轻小伙子,年少时,他是学校中闻名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有一天同学们在一起玩竞技游戏,魏源正在教大家怎样玩骰子与接子,一个老大爷突然站起来对同学说:“这是一道难题啊!”于是老师马上布置下一道题:将一张五寸长的铜牌置于六米之外进行判断。同学们都把目光集中在了铜牌上的一个小孔上。就在这个时候,魏源忽然想起自己身上也有几个大洞,便将铜牌轻轻地放在了最中间。这样就避开了老师检查的目光了。

1、初学时的学习成绩不理想

魏源的小学毕业考试,他的语文成绩是班级第一名,数学成绩是班级第二名。他的第一次考试,成绩没有达到他想要的水平,但他对学习的兴趣还是很大的。魏源非常努力地学习。在此之后,魏源开始认真地阅读各种书籍。但是在读了一些书籍之后,魏源发现读书实在是太难了!因此,魏源决定放弃读书。但就在这个时候,魏源突然想到了自己身上有一个小洞,于是便将这个小洞藏到了自己的身上,从此便彻底放弃对读书的追求了。。可见大器晚成并非偶然事件,而是一个人对自己所追求的事情有着深刻的认识以后才做出的决定。

2、中年时期得到老师认可的能力开始提高

如果你是在中年时期就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那么就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了。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要归功于年龄和生活条件的提高。在这个年龄的人处在人生高峰时期(青年),有很强的上进心和进取心。他们能够不断地学习新技能、新知识,并在不断地实践中不断地积累自己成熟之处。他们在遇到问题时总能做到审时度势、游刃有余。在他们遇到挫折时,能够沉着冷静地面对和解决。而中年时期能取得成就时,他们就能停止对成功的追求,因为他们明白到了成功与否与自己息息相关。

3、有一定的艺术修养与艺术涵养的形成

人只有经过一定的磨练,才能变成和大器晚成一样的人才。中国古代有许多杰出的艺术家,他们都经历过失败,但是却都经受住了成功的考验。如杜甫经历了人生中最困难的时期,但他在生活中依然乐观、积极、向上。这样才有了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红楼梦》写到贾宝玉受到母亲和贾宝玉的影响很深。贾宝玉是出生在富贵人家,所以他在母亲的影响下特别爱读书。后来贾宝玉长大之后也很有才华与学识,但是他却没有能够得到父母的喜爱。

4、中年时期有一定的社会阅历与社会经验的积累,有一定的社会关系的交往能力与谈判技巧的形成

在社会的夹缝中生存的人,往往也是一事无成的人。他们有较强的人脉关系以及一定的人际关系交往能力。在这方面,那些拥有丰富社会经验和阅历的人相对来说,是比较成熟的。中年时期他们的交往能力、社会经验和谈判技巧是很成熟的。在这个阶段的中年人都有一定的交际能力与谈判技巧:中年时期他们会根据自己所处的地位进行选择交往对象;

中年时期他们不会轻易放过与自己竞争的机会。在这个阶段里能够与朋友相处融洽。他们善于与人交往,善于结交有志于从事事业、成就事业的人;他们善于结交并有耐心地与有成就前途、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共事;他们善于与人交往谈判;他们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从而获得人际关系上的优势与利益。在他们身上总能看到一些“大器晚成”人士年轻时身上所特有的一些闪光点。也正是由于这些闪光点,他们才能够为自己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低调做人才是真正的成功 低调才能使人成功(2)

二、保持低调的美德

一个人如果有“骄兵必败”的想法和气概往往就会被别人所鄙视和疏远,即使自己有很大的功劳才会被人所仰慕和爱戴,却从来不敢正视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即使别人想对自己好,也只能说是嘴上说说。而一个人之所以会失败,并不是因为没有能力得到成功,而是因为没有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俗话说:“人要富须强邻。”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不能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目标和信念而安于现状、好逸恶劳、自以为是、目中无人,那么他只会得到别人的鄙视和厌恶,甚至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相反地,如果一个人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和远大的抱负,那他便会时刻警醒自己要“韬光养晦”、“低调做人”。越是有能力、有领导力、受人尊敬与爱戴的人自然越能显示出它非凡的魅力与作用,如果一个人老是自以为是、目中无人、不可一世,那么他是注定失败的。因为他失去过很多机会和机遇,他所拥有的往往没有得到想要得不到的东西;相反地他反而能把这些机会抓住并努力争取过来了!

1、低调做人

俗话说:“得理要让三分,无理别三刀。”一个有权有势、高高在上的领导就是能够掌握权力的,但是,如果领导想让你尊重他或者崇拜你,那么首先你就必须要把自己当作一棵大树来精心呵护,千万不能让你的周围围满了虚伪、自私、自以为是的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中国古训。古时候有个读书人读了一本《论语》,他感慨地说:“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就是“静功”的意思。静功指静坐思考,修身指养性自重。静功之所以说“静”是一种修养、一种品质和一种境界;说“俭”是一种品质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有“俭以养德”以及更大的力量支持着他不断地向外发展并最终成为一个受人尊敬与爱戴的人!谦虚是做人一大美德;低调是做事一个人必备的品格。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有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精神风貌才会被大家所尊重和爱戴。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就特别喜欢拿自己的功绩来炫耀,用“满招损”来掩盖“千好万好”,以保持这种自以为是心理。

2、谦虚待人

有句老话说得好:“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经纶的人,总是得到更多人的敬仰和爱戴”。由此可见,谦虚待人对人非常重要。做人如果缺乏谦虚精神就会像鸟儿没有翅膀一样整天在鸟巢里乱蹦乱跳。而对事对人既要求做到谦虚谨慎、与人为善、宽以待人甚至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真正具备了这样那样的优点就会受到大家的尊重与爱戴。反之,如果一个经常目中无人、骄傲自满的人,他就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戴。因此我们在平时与人交往时应谦虚待人、坦诚做人、谦虚谨慎,只有这样才能让别人真正感受到自身实力的强大,从而使自己得到更多人对自己的尊敬和爱戴!

低调做人才是真正的成功 低调才能使人成功(3)

三、谦虚谨慎地行事

谦虚是一种良好的品质,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庄子说:“我本小人,性喜静而多金”?古往今来多少人都在用谦虚来告诫自己的子女、亲属、朋友以及敌人等人一定要做好。谦虚最易受到人们注意,当人们看到或听到谦虚的言行时要提高警惕。

只有谦虚谨慎做事,才能避免让别人误会自己。所以在与别人交往时保持谦虚低调很重要。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总是过于自信地表现自己,或者为了显示自己的高贵品质而去讨好他人、取悦他人,那么这样做往往会遭到他人的反感;或者为了显示自己的高人一等而故意与他人冲突甚至是爆发冲突。一旦自己的行为遭到他人的反对时,则会自尊心受到伤害甚至遭到别人的排斥等原因而导致被别人孤立甚至是打击报复等不良后果。这也可以从一个人性格当中就可以看出一二。

1、谦虚者善于谦虚,不虚荣,有一种“高人一等”的自尊心,但他们不愿与人发生冲突。

有一次,一个老板找到总经理谈话,告诉他,公司业务很大,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家企业。总经理十分惊讶,因为这位老板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地对待自己的下属。因为谦虚,所以他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他看来,下属都非常优秀。总经理感到很欣慰,还对公司的发展充满了信心。但有一天,总经理却发现了一位年轻的副总经理私下里跟老板关系非常好,也希望老板能提拔他。可是第二天发现经理对自己表现得十分谦逊不敢造次。最后还是由于副总经理的个人恩怨而导致了两人的矛盾不断激化,最后酿成了一场战争。

2、谦虚谨慎者往往谦虚,并不张扬。

《三国演义》中刘备的性格很复杂,有人说他心胸狭窄,爱斤斤计较,有人说他心高气傲,喜欢张扬放肆,有人说他刚愎自用;有人说他心胸狭窄,不善于团结朋友。但是对于一个真正具有实力的英雄来说,他在性格上并没有什么大问题。因为他心胸开阔,不会因为自己比别人高而对人大手大脚;因为他懂得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哪里,不会因为自己的缺陷和不足而自满;因为他知道,如果他谦虚谨慎行事不张扬而懂得低调下去,那么他将来一定能大有作为。一个真正具有实力和才华的人才能真正走出封闭自己内心的怪圈。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强者并不容易,但往往也并不是不可能做到。当我们了解到一个真正的强者的性格之后就会发现这个人很有自己的主见和思路。一个有主见和思路的人是一个明智之人;一个富有创造性和原创性的人也可以成为真正的强者;一个有远见、能与世界进行沟通合作的人也可以成为真正出色的人才……所以我们要多听多看多学多做少说多动多思考多行动多交朋友而不是像小凡一样只做表面文章。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价值和理想的人生道路!

低调做人才是真正的成功 低调才能使人成功(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