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古人们来到现代社会,如何“正确”的拥有一个英文名呢?各路网友纷纷大开脑洞,从王安石叫Vans,朱棣是Judy,汉哀帝是Eddie,秦始皇是Swan开始,取英文名这种事本来就不容易,于是提出以下三种方法,为有取名恐惧症的人多种选择。

王安石的别称怎么来的(古人姓名的正确译法有哪些)(1)

其一,直译法。简单来说就是中英文名字一样,例如周瑜是Joey,当然人红是非多,部分人对于“唐宋八大家”中王安石的英文名Vans也存在不同的意见,因王安石字介甫,难道不应该叫做Jeff吗?正是由于新的需求催生出新的解决方式,于是其二便是字译法,但此字非彼字,因古人除了“名”之外还有“字”,也就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所以诗圣杜甫字子美(Jimmy),李商隐字义山(Eason)。

然而除了这些简单粗暴的取名法,不少网友创新提出——意译法,也就是将名字的内涵转换为英文来表达,例如路由,不不不,陆游成为WiFi,李莫愁是don't worry,张无忌是whatever zhang。在为网友的脑洞惊奇的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这三种取名的方式总归离不开“直译”和“意译”,这也是翻译界一直在争论的问题。

提到翻译就不能不提严复,作为中国最早被派前往西方的留学生之一,其翻译的《天演论》成为中国近代翻译史开端的标志,不管是其中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还是在自序中提出的“信、达、雅”翻译三原则对后世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19世纪末以来中国译论体系中的权威存在,直至今日仍旧有效的指导国内译者们的工作。

王安石的别称怎么来的(古人姓名的正确译法有哪些)(2)

其中翻译界对于“信”和“达”的理解基本一致,也就是准确、忠实地“直译”原著的内容。但关于“雅”的定义众说纷纭,简单来说,“雅”就是译者的翻译风格。在《翻译概论》之中,许钧先生将之归结于“神”的概念,也可以与精神、神韵等联系在一起。但值得注意的是,严复提倡的“信、达、雅”是为了翻译科学著作,对于文学类作品的翻译,直译并不完全的适合。

之后,梁启超指出在翻译界存在的质量问题,源语和目的语使用的不熟练,不能将原文中的深奥微妙翻译出来,或者译出来的文字诘屈聱牙让人生厌。在翻译的启蒙时代,只能依照原文翻译,照葫芦画瓢,也就是梁启超口中“未熟的直译”,而后译文逐渐通顺,与原文是否符合也不在意,这种被梁启超称为“未熟的意译”。

由于前期译本数量稀少,对于翻译的得失问题不甚在意,但之后译本增多鱼龙混杂,质量良莠不齐,求真的风潮兴起开始追求直译,但过分的矫枉过正都会为人诟病,发展到最后成为直译和意义的融合发展,也就是兼顾直译和意译。因此针对古人的名字怎样翻译才是正规操作呢?

王安石的别称怎么来的(古人姓名的正确译法有哪些)(3)

首先按照汉语拼音,姓与名分开拼写,首字母大写:例如李白Li Bai。

其次如果是单姓双名,姓和名的拼音首字母大写,双名连写,例如李清照Li Qingzhao。

此外如果是复姓单名,姓连写,姓名首字母大写,例如欧阳询Ouyang Xun,如果是复姓双名,同时将姓名的拼音字母连写,例如司马相如Sima Xiangru。

如此,知道你姓名的正规译法了吗?

喜欢润界本地化,请多多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