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人在《金罍井记》中是这样描述金罍山:“城南有小阜,特立旷野,广数十亩,四山环如画,汉魏伯阳居之,著《参同契》。”

史济荣老师的章回体小说《金罍山演义》,对金罍山的往事、魏伯阳的不平凡人生和历史功绩作了详尽的描述。

《金罍山演义》第五回:立丹鼎 执衡定元纪

诗曰:

云牙飞去洞天开,丹井相招我复来。

欲问参同契中诀,乾坤门户即金罍。

此诗为明代诗人杨柯所作,说的是魏伯阳在金罍山上炼丹,思考参同契的要诀,之后豁然开朗,升天而去,在金罍山上留下一口丹井,供后人凭吊。

诗歌暂且一放,书接前回。魏伯阳几年游历,足迹遍布华夏,学识大长,这时又重新回到金罍山老家,继续悉心钻研丹道之学。

偏远清幽的金罍山,是极佳的修炼之所。他以山上的薪炭作燃料,以八卦井作水源,以金罍作盛水器皿,又从各处取来炼丹所用的原料,诸如礬石、戎塩、朱砂、雄黄、云母、空青、硫磺、雌黄(以上合称八石),点起鼎炉,潜心炼丹。

第五回金陵十二钗判词和结局 金罍山演义第五回(1)

▲魏伯阳炼丹图

他汲取“龙虎经”的精华,又勘正古人的谬误,在前人的基础上,取百家之长,融会贯通,拓古人之未竟,补古人之未涉,精益求精,不断探索,炼丹术渐至炉火纯青的境地。

伯阳将八石合成“六一泥”;用1/3水银、2/3铅放在铁器内加热,制成“玄黄”;用赤土作釜,内外涂上三分厚的六一泥,晒十日,让其里外干透,即成赤土釜,其容量有八升至一斗。把丹砂放入釜中,用六一泥封固,用马粪、糠作燃料,灼烧六六三十六日,经三次大变,就炼成了“金液还丹”…… 炼丹最难的是掌握火候,由于他学识渊博,擅于将大易、黄老、炉火学说作为理论指导,承古代《龙虎经》之道,集百家之长,融众法之精,反复实践,终使火候恰到好处,将炼丹术推向了历史的最高峰。

凤鸣山是伯阳炼丹的又一去处。炼丹成后,他曾邀好友聚于峭壁下,饮酒庆贺,而所饮之酒则由石壁中喷泄而出的清泉代替。如今在凤鸣山尚存炼丹台,附近有摩崖石刻云:“敲开石壁曾飞饮,炼得金丹不卖钱”句,均与魏氏有关。

第五回金陵十二钗判词和结局 金罍山演义第五回(2)

▲凤鸣山上的炼丹遗迹

凤鸣山是四明山的支脉,亦为道教发祥地。唐代李白有诗赞曰:“四明三千里,朝起赤城霞。日出红光散,分辉照雪崖。一餐咽琼液,五内发金沙。举手何所持,青龙白虎车。”其中的“琼液”、“金沙”、“青龙白虎”多与炼丹和道教有关。清代思想家黄宗羲在《四明山志》中引晋代木玄虚言:“天下洞天三十有六,四明第九,其号曰丹山赤水是也。”这更直接与道教有关。

一天,魏伯阳与弟子汝南周燮、南阳冯良、虞巡三人入凤鸣山炼丹,丹成,试喂狗,狗食丹死。伯阳道:“吾背违世路,委家入山,不得道,亦耻复还,死之与生,吾当服之。”乃服丹,入口即死。三弟子面面相觑,不可名状,独一弟子曰:“吾师非常人也,服此而死,得无意也。”因乃取丹服之,亦死。

第五回金陵十二钗判词和结局 金罍山演义第五回(3)

▲魏伯阳炼丹图

余两人不敢服,出山而去。伯阳见两人去,乃起。另取丹药纳入弟子与白犬口中,皆起。数十年后,出山而去的两弟子白发伛偻,蹒跚街头,见伯阳与师兄气宇轩昂,年轻如旧,带白犬穿城而去,俨然天上人也。然拦道求师不许,遂传为神仙。

此事,东晋道教理论家、炼丹术家葛洪所著《神仙传》及现代《辞海》均有记载。

道家之丹,其实有外丹和内丹之别。《通幽诀》言道:“气能存生,内丹也;药能固形,外丹也”。上面所说的有形之丹为外丹,而魏伯阳最擅长借外丹之形言内丹之理,其内丹学说更为后世推崇。

外丹指用铅汞等物炼制而成的红色丸状药物。魏伯阳云:“金来归性初,乃得称还丹”。炼制的过程须经“七返九还”,最后复归于“道之初始”,故称“还丹”,又此丹以金(实为铅、汞)为主要原料,亦称“金丹”,并取“金性不朽败”之义,以喻还丹能令人永生不死。

内丹基于道家天人合一学说,“人身是一小天地”,谓人身即丹鼎。以身为鼎,精、气为药物,神为驭能,在体内烧炼,使精、气、神凝结成物,藏之丹田,是为内丹。内丹修行就是积聚能量、疏通自身经络。炼内丹时间愈长,阴邪辟而正阳立,正气愈多,病、邪、秽气等自然逐渐减少直至消失,渐臻内气充盈,病气无存,达到神清气爽,颜容润泽,精神充溢的状态,终达提高人体的生命功能,延长寿命之功效。

第五回金陵十二钗判词和结局 金罍山演义第五回(4)

▲魏伯阳炼丹图

魏伯阳糅合大易、黄老、炉火三道于一炉,认为炼丹应遵循自然界天地日月生成运转之法则,以乾坤(阴阳)二卦为本,逆自然之易,夺造化之功,由阴阳和合而返本归元,复归于虚无之道,其理论奠定了中国传统内外丹学的基础。

欲知魏氏在炼得丹药之后,又有何建树,且听下回分解。


第五回金陵十二钗判词和结局 金罍山演义第五回(5)


作者简介:史济荣,丰惠中学老师。致力于文学创作和乡土文化研究,曾创作《丰情惠韵》等小说,主编《丰惠老台门探秘》等书,在网络播音平台上播讲《史说上虞》和《听史老师讲上虞民间故事》。系绍兴市作家协会会员,上虞古县城文史研究会会长。

第五回金陵十二钗判词和结局 金罍山演义第五回(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