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攴”部的一个汉字“效”。“效”是现代汉语常用汉字,收录在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

效。读xiào。《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效,象也。从攴,交声。”许慎认为“效”是形声字,本义是摹仿;师法。分析早期文字,我们认为“效”在造字之初是会意字。看一下“效”的字形演变:

东施效颦文言文及注释(说文解字第592课细说)(1)

(效的字形演变)

“效”在甲骨文时期已经出现,一侧是一个人形双腿交叉,正面站立的样子,另一侧是一只手拿一根小棍棒的样子,看上去像手持教鞭的人在敲打站立的人摹仿某种形象的样子。这就是“效”的本义摹仿;师法。比如:效仿;效法;效颦;上行下效。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象当作像,《人部》曰:像,似也。”

《玉篇·攴部》:“效,法效也。”

《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这里的“效”用的就是“效”的本义:摹仿。“东施效颦”这个成语就是从这里提炼而出的。这段文字的大义是:从前西施心口疼痛而皱着眉头在邻里间行走,邻里的一个丑女人看见了认为皱着眉头很美,回去后也在邻里间捂着胸口皱着眉头。邻里的有钱人看见了,紧闭家门而不出;贫穷的人看见了,带着妻儿子女远远地跑开了。

东施效颦文言文及注释(说文解字第592课细说)(2)

(东施效颦)

“东施效颦”这个成语,后来多用来比喻不切实际地照搬照抄,效果适得其反。亦用来作模仿别人的谦辞。

《易·系辞上》:“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韩康伯注:“极知之崇,象天高而统物。”知慧要求到崇高而后止,礼节则自谦卑入手,崇高效法天道,谦卑效法地道。《文心雕龙·论说》:“陆机《辨亡》,效《过秦》而不及。”陆机《辨亡论》,摹仿贾谊的《过秦论》而作,却远比不上它。

东施效颦文言文及注释(说文解字第592课细说)(3)

(贾谊像)

本义之外,“效”字还有很多用法:

(1)《墨子》经说中的逻辑术语,相当于推理法则或标准。《墨子·小取》:“效者,为之法也。所效者,所以为之法也。”相当于说:效,是为事物立个标准,用它来作为评判是非的标准。符合标准,就是对的;不符合标准,就是错的。这就是“效”。

(2)献出;尽力。如:效力;效劳。《广韵·效韵》:“效,效力也。《左传·文公八年》:“司城荡意诸来奔,效节于府人而出。”杨伯峻注:“效,致也。还其节于府人而后出奔。”司城荡意诸(司城是官职,荡意诸是人名)逃亡前来,把符节献给府人然后出去。

(3)授还。《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宣王有志,而后效官。”杜预注:“效,授也。”宣王有知识,然后把王位授还给了他。

(4)功;功效。如:有效;见效。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见效,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

东施效颦文言文及注释(说文解字第592课细说)(4)

(影视剧中写《出师表》的诸葛亮)

(5)验证;证明。《广雅·释言》:“效,验也。”《广韵·效韵》:“效,效验也。”《淮南子·修务》:“夫歌者,乐之徵也;哭者,悲之效也。”唱歌是欢乐的表达,哭泣是悲伤的证明。

(6)告白。《礼记·曲礼上》:“君车将驾,则仆执策立于马前;已驾,仆展軨,效驾。”郑玄笺:“白已驾。”孔颖达疏:“效,白也。”国君的乘车将要套马时,仆人应手执马鞭立在马前。马套好之后,仆人要检视车轮,并向国君告白(禀告)。

(7)明;明白。《方言》卷十二:“效,明也。”《荀子·正论》:“故桀、纣无天下,而汤、武不弑君,由此效之也。”杨倞注:“效,明也。”所以夏桀、商纣王并没有拥有天下,而商汤、周武王并没有杀掉君主,从这个角度(考察)就能明白了。又显示;显露。《韩非子·二柄》:“故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要君欲,则是君臣之情不效。”旧注:“饰行则伪外,故其内情不效。效,显也。”所以君主喜欢任用贤能的人,群臣就粉饰行为来迎合君主的欲望,这样群臣的实情便不会显露。

东施效颦文言文及注释(说文解字第592课细说)(5)

(荀子像)

(8)文。《方言》卷十二:“效,文也。”未见典籍有应用实例。

(9)具。《广韵·效韵》:“效,具也。”未见典籍有应用实例。

(10)通“校(jiào)”。考查。《广雅·释言》:“效,考也。”王念孙《广雅疏证》:“效之言校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小部》:“效,假借为校。”《庄子·列御寇》:“彼将任我以事而效我以功。”他们会把重任托付给我并考查我的功绩。

此外,“效”还是姓氏。《万姓统谱·效韵》:“效,见《姓苑》。”

“效”的小篆写法如图:

东施效颦文言文及注释(说文解字第592课细说)(6)

(效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592,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