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干就干不干就歇歇(要干就有干不完的事)(1)

想干就干不干就歇歇(要干就有干不完的事)(2)

“作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你不干事就没事,要干就有干不完的事。”合阳县水保站干部王亚龙,去年3月被县委组织部选派到和家庄镇西马社区担任第一书记。谈及自己一年来的体会,他如是说。跑项目、找资金,拓宽村道、改建涝池……在合阳县水保站扶贫工作队及王亚龙的努力下,仅一年多,西马社区从和家庄镇的“后进村”变成了“先进村”,村民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改善。

初到岗位

走村入户“拉家常”

西马社区距合阳县城约35公里,是该县最偏远、最落后的村。“刚来时工作确实不好开展,实话说,有些后悔。”6月6日上午,提起初到西马社区,王亚龙有点不好意思。他说,2014年6月至次年3月他曾担任其他村第一书记,本以为有工作经验,但现实并非如此。

为摸清社情民意,刚进入社区工作,王亚龙对社区党员、干部进行了摸底调查,闲暇时进村入户与村民拉家常、讲政策,听取大家意见及建议。期间,他还制作“第一书记联系卡”,将自己基本情况、照片及联系方式张贴在村民家门口,方便大家联系。

“王书记来了后社区班子有了核心,我们也有了‘主心骨’!”西马社区党总支书记曹建军介绍,西马社区辖四个行政村,矛盾多、人心散,去年以来王亚龙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同时规范社区事务管理、推行“阳光村务”,调动了村民监督、参加社区工作的积极性。

自筹垫资

修复基础设施

“身为第一书记,就要给村民办些实实在在的事情。”王亚龙说,基础设施薄弱、村民收入来源单一是西马社区存在的现实问题。

原吴家、西一村两口涝池年久失修、起不到蓄水排涝作用,逢雨季社区道路、地势低的村民家便被淹。王亚龙与社区两委会成员商讨多次,决定对涝池进行修复。

“改建涝池资金是关键。若按正常程序申报、审批涝池修复项目,至少得一年才能完成。”王亚龙说,资金到不了位,修复工程就无法开工。但眼看进入夏季多雨期,若不及时动工部分村民将受到损失。于是,他决定先自掏腰包、甚至动员身边亲朋好友自筹资金,先后垫付工程款40余万元,修复工程才顺利完工。他还给修复后的涝池配备了围栏和大门,避免了安全事故发生。

据了解,王亚龙与所在单位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协商、沟通争取资金,先后投资数十万元,对社区办公场所、主要村道硬化及绿化、垃圾堆放点等进行了修建改造。

产业帮扶

助推早日脱贫

作为西马社区扶贫工作队队长,如何让困难村民早日脱贫,是王亚龙最操心的问题。刚上任不久他就与包联同事对辖区贫困村民进行了精准排查,制定帮扶计划。

“这几年有些村民种花椒,但并未形成规模。”王亚龙说,经协商沟通采取自愿的方式,将村民土地进行整合,大规模种植花椒、核桃苗木带动支持贫困户走产业致富之路。据统计,去年3月以来,合阳县水保站已累计投资13.65万元为贫困户发放花椒和核桃苗木7.5万余株。

74岁的曹启泰患有眼疾,老伴也丧失劳动力,是王亚龙扶贫包联户之一。6月6日中午刚走到曹启泰家门口,听说王书记来看他,曹老激动地忙上前打招呼。

“这娃年轻有为,办实事!”曹启泰说,这一年来,王亚龙和帮扶单位逢年过节给贫困家庭送来生活用品或慰问品,不仅给社区争取资金修建、完善村道等,还送政策、帮助村民进行免费技能培训,帮助贫困家庭孩子上学问题等,“这样的干部我们都欢迎!”

谈及以后,王亚龙表示,经考察调研,下一步他们准备筹建西马社区“千头羊场”,统一管理、形成规模效应,实现贫困户产业脱贫。 华商报记者 张苗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