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90 年,一个叫李晋肃的基层小官喜得贵子,孩子身体虚弱,瘦瘦小小的,李晋肃照样捧在手心,百般呵护,给他最好的祝福。取名李贺,字长吉,希望他一生吉祥,事事顺利,如果没有意外,李贺会快乐长大,沿着父亲轨迹,参加科考,步入仕途,娶妻生子,生活富足安康,可事与愿违。长大后的李贺照样瘦弱,时常发烧咳嗽,才十几岁就药不离口,正值青春年华,早早已有了白头发,像个小老头,病弱是命运给他出的第一道难题,但李贺喜爱文学,李贺骑着父亲送的小毛驴四处采风,爬过神秘的女几山,到过奇特的银屏山,去过缥缈的兰香神女庙,抓住转瞬即逝的灵感,晚上彻夜不眠整理成诗稿。

李贺一生的坎坷经历(浅聊李贺的热血人生)(1)

因为他爸爸叫桓温。当时的社会风气就是如此,李贺也没办法,如果父亲叫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吗?这都是些什么道理。韩愈说的没错。但是面对天罗地网般的世俗道德,李贺只能"卒不就试",主动放弃科举考试成就孝道。就好像现代社会中,你可以在家中和父母吵架,但绝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指责父母,要不然马上就会上新闻头条。这种舆论压力,谁敢不考虑,从此以后,李贺的科举梦断。他再也不能通过科举实现理想抱负了,什么出仕、什么做官、什么拯救大唐,统统成了镜花水月。

李贺一生的坎坷经历(浅聊李贺的热血人生)(2)

母亲很心疼孩子,要呕出心了才罢休。家人不止一次劝李贺别这么拼命,可他每次都置若罔闻,照样看书、写诗、找灵感,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属于他的时间可能不多了。死亡像一柄悬在头顶的剑,不知何时就骤然落下,他只能选择与之赛跑。18岁那年,李贺做出一个重大决定:他要去外面闯荡,要去东都洛阳。他知道洛阳城人才济济,想出人头地,有才学还要有关系,这条路并不好走,但他还是整理好诗稿,用帽子盖住满头白发,毅然决然出发了,一到洛阳,李贺片刻不停歇,向文坛大佬韩愈献上自己的代表作《雁门太守行》,一首描写边塞激战的诗。

李贺一生的坎坷经历(浅聊李贺的热血人生)(3)

没几天,家里来了两个贵客,骑着高头大马,衣着华丽,器宇轩昂,其中一位相貌奇特,面目和蔼,见到李贺,念了一句诗: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接着念:甲光向日金鳞开,真是三生有幸!李贺按捺不住内心激动,大笔一挥,韩愈看后赞不绝口,真是天才少年,又一颗文坛新星要升起啊,在韩愈大力推荐下,李贺很快声名远扬,他踌躇满志,正准备科举考试,一困就是三年,每一天李贺都度日如年,只想着青云直上,却不曾想过,更残酷的命运或许在后面,一千多个日夜过后,李贺收拾好行囊,带上诗稿,再战江湖,他在心里发誓:我一定要拿回属于我的荣耀。仕途绝望是命运给他出的第二道难题。在最狂妄的年纪,前途被判了死刑,李贺只得拖着病体灰溜溜的回老家,他的一生似乎已注定碌碌无为。

李贺一生的坎坷经历(浅聊李贺的热血人生)(4)

尽兴而来,败兴而归,人有两种生命:精神生命和肉体生命。精神生命一旦死去,留下的肉体也只是一具行尸走肉,没有梦想、没有活力、也没有朝气。看看这个画风吧,是不是像一个高考失败、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的可怜孩子?大概从此时开始,李贺的精神生命就死了。留在世间的,只是一只脚踏入幽冥地狱的行尸走肉。可他是天才。巨大的脑洞可以自行演化世界,现实中的不得志,让李贺得以在另一个世界名垂不朽。如果用武侠境界类比的话,则是人剑合一。当然,这只是我的推测。只是一家之言,姑妄言之姑妄听之。从此以后,李贺的诗中经常出现神、鬼、墓、纸钱之类的词汇,真让读诗的人背脊发凉。

李贺一生的坎坷经历(浅聊李贺的热血人生)(5)

比如明明只是听了一场箜篌演奏会,偏偏被他写出玄幻世界的宏大和瑰丽,就问你服不服?父亲走后,家境日渐窘迫,姐姐嫁了人,弟弟也外出谋生,李贺和老母亲相依为命,日子一天比一天艰难。生存压力是命运给李贺出的第三个难题。为了生计,李贺不得不外出谋生,托韩愈关照,当上"奉礼郎",从九品的小官,主管祭祀巡灵仪式调派,工作枯燥无味,薪水勉强够药费,可就连这份差事,也因身体太差干不下去。休养半年后,看着老母亲日渐枯槁的脸,李贺再次启程,这次他去的是潞州,临走前他给自己打气:或许我的转机在战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一生的坎坷经历(浅聊李贺的热血人生)(6)

他的诗歌仿佛一个面无表情、毫无生气的绝美女子迎面走来......这就是李贺。如果可以选择,他或许更愿意做"愚且鲁、无病无灾到公卿"的俗人。我们只看到玄妙的唐诗、凄惨的世界,我们平时用来把玩的诗文,耗尽了李贺的全部生命和运气。当然,李贺也不是没有努力过。他曾经得到奉礼郎的职位,只是从九品,在祭祀朝会的时候跪在地上引导:您向左走、您的位置在右边、跪拜、起立......相当于大会门口的引导人员,对于一个心怀天下的人,哪能受得了如此细琐的工作。

李贺一生的坎坷经历(浅聊李贺的热血人生)(7)

再加上他身体也不好,十几岁时就两鬓斑白,814年6月,辞职1年的李贺病情逐渐好转,他从昌谷出发前往潞州,投奔韩愈的侄女婿张彻。张彻对他也蛮好,经常设酒宴款待,但打败李贺的依然是身体,每月的工资基本都用来抓药了,可惜,理想有多高昂,现实就有多惨淡,大唐帝国江河日下,藩镇割据愈演愈烈,他所在的部队勉强支撑三年后,解散了,李贺再次失业,只得回家,哎,又失败了,张彻只好让他做一些整理文书的工作。由于军队讨伐叛军不利,节度使跑路了,张彻也溜了,李贺也只好返回昌谷,这份工作只做了3年。理想破灭、功业无望、身体又每况愈下,他已经心如死灰。公元817年,昌谷。李贺躺在老宅的床上,气若游丝,迷离的眼神已经很久没有光彩了,只有苍白的脸颊和细长的手指特别显眼。他就像一个身患绝症的学霸,在和病魔抗争多年后,终于扛不住了。

李贺一生的坎坷经历(浅聊李贺的热血人生)(8)

可生命是留不住的,那些往事如电影镜头一般闪过。少年时骑驴写诗的煎熬、和韩愈畅聊未来的喜悦、离开长安的落寞、家徒四壁的狼狈......阳光透过窗棂照在李贺的脸上,他很想拼命夺回自己的生命,却总是徒劳。"哎,好不甘心啊。"他说过:"天若有情天亦老。"事实证明老天无情,人寿有时,一语中的,就代表生命力又减弱一分,死亡的脚步离李贺越来越近,一年后,他油尽灯枯,享年27岁,病弱、贫穷、仕途绝望犹如三座大山,压的李贺动弹不得。他这一生总是事与愿违,以皇室宗孙自居,却只是落魄子弟,想金榜题名,连考试资格都被剥夺,想封侯拜相,却只当个九品小官,想出人头地,却每走一步都备受打击,想光芒万丈,可被韩愈赏识已是人生最大亮光,用世俗角度评判,他这一生短暂又黯淡,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可在另一个世界,他用一枝笔,凭借惊人的想象力,搭建一座奇谲瑰丽的艺术殿堂,供世人瞻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