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师级导演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吧,无论在哪个日本电影史TOP榜单上,他都是牢牢占据前三甲的位置,甚至放眼整个电影史上的这种家庭题材类型片,它都能够名列前茅。

我个人觉得王家卫的电影看不下去(连王家卫都怒赞)(1)

能够和《东京物语》相提并论的电影是少之又少,或者说能和其放在一起讨论的作品肯定不是无名之辈。

但今天推荐的这部电影却是个例外,很多人可能连作品的名字都没听过,却得到了“中国版《东京物语》”的褒奖,并且这个评价并不是出自影迷之口,而是“最会装逼”的导演王家卫说的。

豆瓣评分7.8,被标记的却仅千人。

我个人觉得王家卫的电影看不下去(连王家卫都怒赞)(2)

何谓喜丧?百度词条上是这样说的:

"人家之有丧,哀事也,方追悼之不暇,何有于喜。而俗有所谓喜丧者,则以死者之福寿兼备为可喜也。"。

其实不看翻译,因为自小在乡下长大的缘故,影叔也知道其中含义。

简单来说就是家里有人去世了,而死者是德高望重,福寿双全者;家族兴旺;年纪在八九十岁,这样的死者葬礼可谓喜丧。

无疾而终,寿终正寝。

在第十届FIRST青年电影展上,《喜丧》获得了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两项大奖。

我个人觉得王家卫的电影看不下去(连王家卫都怒赞)(3)

说道这里,影叔额外提一句,不要小看FIRST青年电影展这个电影活动,近些年从这里走出来的片子大多数都是可以秒杀院线上映的那些国产片的。

忻钰坤的《心迷宫》,还有前段时间刷爆朋友圈又紧急撤档的《中邪》都是从这里打出名声的。

我个人觉得王家卫的电影看不下去(连王家卫都怒赞)(4)

它不迎合大多数人的喜好,却潜移默化地成为中国电影新生力量的艺术发源地,成为国内独立电影不可忽视的力量。

同时,FIRST青年电影展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称呼——处女作发源地

因为这些作品很多都是一些青年导演的第一部作品,没有大牌明星,没有大投资,甚至连专业的演员都曾具备。

《喜丧》就是由非职业演员演出,影片透露着生活本来的面目,人间烟火尽藏其中。

我个人觉得王家卫的电影看不下去(连王家卫都怒赞)(5)

电影的主人公林郭氏,86高寿。身体硬朗,在鲁南张庄农村老宅独自生活。平日里,老太太在老房子一个人听广播,一个人吃饭,谈不上安逸,更多的是孤独。

我个人觉得王家卫的电影看不下去(连王家卫都怒赞)(6)

然而有一天,林郭氏突发脑血栓,身体状况逐渐恶化,生活不能自理。而她更是成为子女们的累赘。

子女没有一个人愿意拿钱给老母亲看病。在百般无奈下,他们打算凑钱将老母亲送到村里条件低下的养老院,以逃避他们应负的赡养义务。

我个人觉得王家卫的电影看不下去(连王家卫都怒赞)(7)

我个人觉得王家卫的电影看不下去(连王家卫都怒赞)(8)

我个人觉得王家卫的电影看不下去(连王家卫都怒赞)(9)

我个人觉得王家卫的电影看不下去(连王家卫都怒赞)(10)

可就像中国很多人的固有思维一样,许多老人就算死在家里也不想“客死养老院”。

我个人觉得王家卫的电影看不下去(连王家卫都怒赞)(11)

而此时,养老院传来消息,因为床位紧张,他们只能等着养老院里病危的胡嬷嬷去世,才有空床位。

我个人觉得王家卫的电影看不下去(连王家卫都怒赞)(12)

也从这时开始,老母亲便开始了“寄人篱下”的轮宿生活。殊不知,这是一趟尊严逐渐剥落,最后荡然无存的旅程。

在三儿子家,因为三媳妇作为在小城镇生活的“城里人”,对来自农村的婆婆总是一脸的“狗眼看人低”。

自家的碗洗了又洗,甚至用指甲去刮那些顽固的污渍,对老太太吃饭的碗筷却只是拿水轻轻一冲,就嫌弃地搁下了。

我个人觉得王家卫的电影看不下去(连王家卫都怒赞)(13)

在四女儿家,老太太受到了细心的照顾,但一家人依旧挨不过现实的贫穷,也无法支付母亲医药费的四女儿还是说出了最真实的心里话:

娘,你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我个人觉得王家卫的电影看不下去(连王家卫都怒赞)(14)

然而最可气还是二儿子家。二儿子生性软弱,二媳妇又是无利不露笑,有怨及时报的农村泼妇,对着老太太是当面吐槽背后嫌弃。

林郭氏中风摔倒,脑神经损伤,得了笑病而时常在拜菩萨时发出不能自主的笑声。心生烦躁的二儿子索性摔了母亲的菩萨,甩下一句“让你拜!”

我个人觉得王家卫的电影看不下去(连王家卫都怒赞)(15)

随后还把老太太送进了牛棚,可即便住在了牛棚,无儿女再来过问,老太太还是每日在没有光线的牛棚里,眯着早已模糊的眼睛为子女纳着鞋垫,并准时的对着只剩下一个头的菩萨念叨着:

请菩萨保佑我们的孩子们平平安安。

我个人觉得王家卫的电影看不下去(连王家卫都怒赞)(16)

敬老院终于有老人亡故,空出床位。却在去敬老院的前夕,一个风云交加的夜晚林郭氏怀揣着全家福老照片阖然长逝。她简单的梳理了头发双手紧紧的攥着“全家福”,迎来了她的结局。

那天晚上,她在吃老鼠药前给自己洗了个脸,理了理头发,照了照镜子。死了,就不再是儿女的负累了。

我个人觉得王家卫的电影看不下去(连王家卫都怒赞)(17)

更可笑的是,电影在林郭氏死后仍在继续——儿孙们给她办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喜丧,葬礼上恶俗欢乐的歌舞,与母亲生前的孤苦,形成了鲜明对比

我个人觉得王家卫的电影看不下去(连王家卫都怒赞)(18)

她是一个无私的母亲,但在孩子眼里活得久成了一种罪过,成了一个负担,一个包袱。她是一个有尊严的母亲,这种尊严甚至凌驾于“活着”。所以宁愿死去,也不想再面对苟延残喘的生活。

我个人觉得王家卫的电影看不下去(连王家卫都怒赞)(19)

这是人性,还是生态?看《喜丧》这个电影,真是沉痛。其实这个时代,远不是生活困难到一个老人无法养活的时代,而是,信仰丧失了,传统丧失了。

我个人觉得王家卫的电影看不下去(连王家卫都怒赞)(20)

导演张涛接受采访时说道,这部影片的灵感来源于自己的生活。所以影片的每一幕都格外的真实,就像是一部生活纪录片,记录的当代社会养老问题,映射的传统信仰的丢失。

善与恶都是很模糊的,像是这部影片中,并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从维护自己家庭的角度出发,无论是生活在农村还是城市,人总有私心,她们也都是母亲,并不是什么坏人。

我个人觉得王家卫的电影看不下去(连王家卫都怒赞)(21)

上面的这段话,说的很圆滑。你可以这么尝试着去理解——道德从来不能要求别人,只能用来约束自己。

但不能否认的是影片极端地讽刺了当下中国社会中关于“养老”所传递出的诸多问题,这是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母爱的伟大在儿女们的冷漠里显得唏嘘万分,生命的崇高也在貌似荒诞实则相反的喜丧中显得格外低贱。

生活在这个世界很难,你有你的苦衷,你有你的为难之处。但生育你的父母当初又背负了多少磨难?生老病死,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过程,当初他们给予你呵护,那么也请你给予他们关爱。

这是良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