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一向讲究有礼有节,而有礼有节意思是指:注重礼节、言行举止有礼貌。史书上也记载: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意思是“礼”崇尚交际上的有来有往,给对方恩惠,对方不来回报,是失礼的;人家前来施恩,而受恩惠者不知回报,也是失礼的。

说文解字中礼是指 说文解字礼非礼(1)

而早在几千年前的西汉年代,中国出了一本经书《礼记》,主要是对秦汉以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后代很多学者加以注解,最终成为为士者必读之书。那么礼做为一种社会行为,传承了几千年,经历了不同年代的社会,一直是人们争论的重点,好与坏,功与过,是非对错等我们今天就不讨论了,在历史滚滚而来的车轮下,肯定是有需要才会进化到今天的礼貌!最后让我们怀着一颗简单的心去搜寻一下礼貌的发展史,看看礼是怎么演变来的!

甲骨文“豐”字,字形像是祭祀的礼器里盛满祭品,以表示对天地自然的全心全意忠信与礼敬。同时,也表达礼节、礼貌、和礼德的意思。

说文解字中礼是指 说文解字礼非礼(2)

因为这一内涵,这个“豐(礼)”字又表示“豐满(丰)”、“丰盛”的意思。

《說文》:“豆(古代酒具)之豐滿者也。”

《易·豐卦疏》:“豐者,多大之名,盈足之義。財多德大,故謂之豐。”

故甲骨文“礼”与“丰”在最初就是同一个字,只是读音不同。到金文时代才有了“丰”字,以示区别。到汉代小篆“禮”字加了“示”旁,表示与祭神之礼有关。

说文解字中礼是指 说文解字礼非礼(3)

再到后来,“礼”字就衍生出来“礼物”、“送礼”的含义,由此“礼”的本义就变质变味了。以至于到简化“礼”字,右旁就成为一个大鱼钩模样,有了类似“诱饵”的功能。“送礼”和“收礼”也就演变成为有行贿和受贿的意思了!

说文解字中礼是指 说文解字礼非礼(4)

古人认为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廉为廉洁方正,耻为有知耻之心。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在孔子以前已有夏礼、殷礼、周礼。夏、殷、周三代之礼,因革相沿,到周公时代的周礼,已比较完善。

到了战国时期,孟子把仁、义、礼、智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礼为“辞让之心”,成为人的德行之一。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不断的发生着改变和调整。

说文解字中礼是指 说文解字礼非礼(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