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红谷皮具官网(广东红谷皮具有限公司董事长邓申伟)(1)

邓申伟(陈悦摄)

邓申伟的江湖义气

对工作

“就是爱叨(tao)人,哪里做得不好我就要叨人,底下员工经常说我是‘叨声依旧’。”

对员工

“只要员工家里没钱用就来找我,三五万是没得问题的。”

“解决员工子女上学是行政部门的考核指标,没有完成好,到了年末是要扣罚他们奖金的。”

20年前,邓申伟还无法想象自己现在的模样,当时的自己,想的只是怎么让周围这帮亲戚朋友一起摆脱贫困,但是,默默的努力让这一切都已经成为现实。

2月15日,记者在成都某酒店的套房内见到了邓申伟,此时他正忙着给客人们找椅子。广州红谷皮具有限公司的年销售额已经达到了18亿元,但是作为创始人、董事长。邓申伟却很少在这样的酒店休息。“没有客人的话,住单间就够了。”

他出生于自贡市富顺县,创业过程中,常年在外,公司总部也在广州,不过近几年,他对家乡大举投资,不仅兴建城市综合体,还回到富顺投资建设红谷皮具生产基地。“四川如果在外的企业家有一半回乡投资的话,那么四川的经济绝对会更上一个台阶。”

创业初衷

为自己也为带老乡致富

邓申伟背井离乡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国内第一股打工潮兴起之时。四川是劳务输出大省。数以万计的四川打工仔如迁徙的候鸟一般,成群结队奔赴“北上广”打工。当时只有17岁的邓申伟只是其中弱小的一只,那时候的他,去北京做过搬运工,做过货车生意,失败后回到富顺跑过出租车。1998年又做起了火锅店,捞得了第一桶金。

随着生意的拓展,邓申伟的餐饮生意做到了云南。2002年秋天,自己的弟弟在昆明开了三家某皮具品牌的加盟店,生意正在上路时,这个皮具品牌总部资金链出了问题不再向加盟店供货。弟弟一时六神无主,找到了邓申伟。机缘巧合,邓申伟便开始做起了皮具生意。“做餐饮供应链确实不好管理,就转行做了皮具,初期只是为弟弟供货,后来便一发不可收拾。”

如今,红谷已成为一家集皮具品牌运营和皮具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集团公司,年销售额超18亿元,年税收6000余万元。可是当时,准备去云南开店的邓申伟却没有如此多的想法。“当时出去创业,不光是为了自己,也是让亲戚朋友有事做,改善贫困的生活,过上富裕的日子。”如今,在邓申伟的公司中,当初跟着他出去的闯天下的老乡和朋友,大多已经在公司的管理岗位,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的员工中他的富顺老乡也达到了3000多人。

而对于家乡,出身农村的邓申伟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红谷于2006年,在家乡发展“归雁经济”的感召下,回到富顺投资建设红谷皮具生产基地,目前解决就业1000余人。“未来我们希望倚靠广州的港口优势,开拓东南亚市场,而四川就是我们的生产基地。”

回乡建城

“返乡创业有后发优势”

2012年,在全省返乡创业的号召下,邓申伟回乡成立四川红瑞祥置业有限公司,该公司在富顺县城西投资兴建一座集仓储物流、家居建材、综合市场、五星级酒店、餐饮娱乐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瑞祥商贸城。按照邓申伟的话来说,这相当于在老家放了两个万达。

当初在决定回乡投资建设商贸城时,公司高管对该项目信心不足,部分合作伙伴认为沿海地区投资机会多,而中西部地区相对封闭和落后,回富顺投资是邓申伟个人的家乡情结重、盲目讲面子。

“这个项目肯定有情感因素,但是真正让项目成行的是,我认为这里面有很大的商机。”邓申伟说,富顺作为一个拥有百万人口的县城,并没有一座大型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其次,作为自己的老家,不管是自己还是手下的员工对这座城市都非常熟悉,这也是他做这件事的底气。“返乡创业也有后发优势,我做商业地产不会在成都甚至是地级市,因为那里有万达、有红星美凯龙,竞争激烈,我也没有优势。”

在邓申伟的坚持下,项目最终还是落地富顺县,在初期,邓申伟也遭遇了当地金融机构不支持等困难。“而在一座县城做如此大体量,甚至自己的团队都觉得老板疯了。但是大家都相信,只要我干事就能干成,只是过程艰苦点,大家有这样的信念。”

事实也的确如此,据其介绍,通过四年多的建设和运营,商贸城建成总面积已达50万平方米,入驻商家500余户,已成为富顺县城的核心商圈,目前商贸城完成总投资16亿元,实现消费收入6.8亿元,并且实现了满租的目标。

个人魅力

爱骂人也讲义气

作为一个起于草根的创业者,邓申伟笑着称自身没有什么个人魅力。“就是爱叨(tao)人(骂人),对工作生活都严格要求,哪里做得不好我就要叨人,底下员工经常说我是叨声依旧。”但是在另一方面,作为一个老板,他有一种江湖义气。员工们遇到困难的时候,邓申伟敢于站出来解决问题,为此也花了不少钱。

邓申伟鼓励公司内部创业,员工想出去开加盟店但是资本不足的,作为老板他会借钱给员工去做。而这其中也难免有创业失败的案例。“员工自己出了10万块,如果加盟店做了两年还在亏损,那对不起就只能换人了,这时候他可以回到原来的岗位工作,但是10万块钱我还会原样退还,尽量不让员工去承担这些损失。”

创立红谷的这些年来,员工因病或者生活困难找到邓申伟时,他也颇为爽快。“只要员工家里没钱用就来找我,三五万是没得问题的。但是耿直也有代价,有段时间经常有人来向我借钱,也是蛮痛苦的。”他笑着说,现在员工欠他的钱恐怕已经有上千万元了。

除了对员工花钱豪气,他也有细心的一面。邓申伟对员工子女的入学问题颇为重视。“不管是在广州还是云南或者四川,子女都是要解决上学,这个事情是行政部门的考核指标,如果没有完成好,到了年末是要扣罚他们奖金的。”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杨尚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