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天启六年十二月的江南,下了好大一场雪,张岱《陶庵梦忆》回忆说“大雪深三尺许”,万山载雪,月光照在积雪上,又被反射回去,一片雪白,竟映得月色都黯淡了。

下这么大雪,张岱没有堆雪狮子玩,也没有在家设宴赏雪,倒是约了朋友夜晚去爬山,爬到山上城隍庙,一群人就都挤在在山门坐着,实在太冷,只能喝酒驱寒,喝了平常酒量的数倍竟没能醉,大概是酒喝进去都被身体拿去御寒了。

来都来了,总得热闹一下,有人唱起小曲,有人吹洞箫和之,但实在是太冷了,无论是唱得人还是吹的人,都抖抖索索,惹得旁人笑作一团。

冷成这样子,这群人还是坚持到了半夜三更才往回走,有人不想走路,便相拥着从山顶滑雪滚到山脚,好像洗了个雪浴,而张岱则坐着小羊头车,拖着冰凌归来。

这一年张岱大概三十岁左右,所以还能这样放肆夜游,若是到他九十多时,遇上大雪天,恐怕也只能闭而不出了。

下雪了,但明朝的千里江山依然很热闹。

明朝的4月26日(明朝的那一场雪)(1)

明 谢时臣 峨眉雪图

峨眉山上大雪纷飞,骑驴过栈道,风雪吹得挑担的仆人缩起了手,哈口气取取暖。

明朝的4月26日(明朝的那一场雪)(2)

文徵明 关山积雪图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雪再大,还是要赶路,河面全部都结了冰,他们便骑着驴儿抄近路,直接从冰面上走过。

明朝才子文徵明的这幅《关山积雪图》,前后画了五年,灵感来源于嘉靖六年冬天,他与弟子同游姑苏楞伽山,恰逢大雪,只得借宿僧舍。

师徒二人望着窗外白雪纷飞,文徵明起了画兴,但却并没有急于完成,而是经过五年的增补才将画画完,也不知是否因为要等冬天大雪时才有灵感?

明朝戏曲家高濂也有一次雪夜借宿寺庙的经历,说有一次夜宿禅林,室外大雪,冷得不行,就学着庙里的僧人一样拥着火炉取暖,又将山芋放入炉内煨熟,剥皮入口,感觉比自己平常吃过的要好吃的多,不知不觉竟然吃山芋吃饱了,于是就着山芋这个话题,和寺僧讨教佛理,甚觉欣慰。

明朝的4月26日(明朝的那一场雪)(3)

明 朱端 寻梅图 局部

雪与梅花总是更般配,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下雪的时候踏雪寻梅是文人不能错过的雅事。

画中的文人一手撑伞,一手持杖,顶着风雪寻梅而去,后面跟着的两个小童,一人抱着琴,一人背着包袱,也许是还带着茶具,准备寻到梅花时,便弹琴饮茶,尽享浮生半日闲。

踏雪寻梅这件事,刚才那位跑到寺庙里吃山芋的高濂也做过,但他做得更夸张。

他在《遵生八笺》中说要在数九寒冬披着披红毡衫,裹着毡笠,骑着黑驴,“踏雪溪山,寻梅林壑”。

找到数株盛开的梅花,便在一旁席地而坐,“浮觞剧饮,沉醉酣然”,先喝个痛快,醉倒在梅花香气中,不知道自己是花中的人,也不知道梅花是眼中的景。

忘了我的存在,也忘了梅花的存在,物我两相忘,倒是更有几分禅意。

明朝的4月26日(明朝的那一场雪)(4)

明 朱邦 雪江卖鱼图

雪下得很大,是不是就不用上班了?想得倒是美,赶紧起床打渔了。

孩子撑着桨,老伴儿守着鱼筐,老头儿提着鱼给水榭上的买主过目,鱼很大,希望能卖个好价钱,这是贫穷百姓的雪渔。

也有不为鱼而渔者,钓鱼不是为了鱼,那是为了什么?

在传统文化里,“渔”经常和“隐”联系在一起,在古诗中、在古画中,“渔父”常被用来代表出世的隐者。

《庄子》和《楚辞》都有提到渔父,《庄子》中渔父甚至能训导孔子,《楚辞》中的渔父则有资格劝导屈原。在屈原不听劝告之后,渔父并无丝毫不满,只是笑而不答,唱歌而去,何等潇洒恣意。

渔父以舟为室,自在悠游于天地之间;渔父亦是钓者,听其自然,愿者上钩,超然世外。

明朝的4月26日(明朝的那一场雪)(5)

明 陆治《寒江钓艇》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陆治的这幅《寒江钓艇》显然就是后一种渔父,“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揣着手捧着鱼竿,只钓了一江的雪。

不过也有人不同意,乾隆皇帝就看不惯,题诗说:

水寒鱼不饵,垂钓意如何。

冰鲤虽坚致,钓成名者多。

皇帝陛下说,大雪天水这么寒,鱼根本不会来上钩,这人想钓得究竟是什么?恐怕大多数人,是想沽名钓誉吧!

隐者有真隐,也有借隐而博名声的,是真是假,见仁见智,白茫茫一片大雪应该都知道。

明朝的4月26日(明朝的那一场雪)(6)

明 唐寅《柴门掩雪图》局部

下雪天,还是窝在室内最惬意。唐伯虎的《柴门掩雪图》里自题诗道:“柴门深掩雪洋洋,榾柮炉头煮酒香。最是诗人安稳处,一编文字一炉香。”

管他外面风大雪大,都被拒在柴门之外,煮一壶酒,燃一炉香,写一首诗,便是诗人我的安稳雪乡。

唐伯虎命运多舛,有状元之才却被卷进科考舞弊案,从此与仕途无缘。失意的他曾踏遍大江南北,寄情山水,一定也曾在雪天里赶过路。

到最后尘埃落尽,他回到姑苏城外建桃花庵,方觉得雪天里还是窝在家中自得其乐吧。

明朝的4月26日(明朝的那一场雪)(7)

明 沈周 《雪中访友图》局部

唐伯虎的师父,“明四家”之首的画家沈周,下雪天也窝在家里,却意外迎来了一位不惧风雪前来拜访的好友。沈周在画上题诗道:

“对酒且烧红榾柮,看山尚是白芙蓉。先生自说王猷后,千载犹寻泛雪踪。弘治改元正月立春前一日,汝高王先生冒寒过溪居,时雪犹载道,以拙画鄙言,以答其雅厚云。”

来访的王先生自说是东晋名士王子猷的后人,今天他冒雪来拜访,不由得让人想起王子猷雪夜访戴的典故。

只不过,王子猷到了好友戴安道的门前,却不曾进屋,而是“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这位王先生却与沈周燃炭煮酒,看窗外雪山似白芙蓉,在茅屋中促膝而谈。

虽然室外天地间一片白雪茫茫,屋内却温暖而有诗意,也难怪沈周要将这次会面画下来以纪念。

明朝的4月26日(明朝的那一场雪)(8)

明 钟礼《寒岩积雪图》

说到最后,明朝的那场雪,还是少不了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张岱住在杭州西湖边上,大雪下了三天,“湖中人鸟声俱绝”,不仅人不出门,连鸟都不愿意出来飞了。

晚上八九点,张岱穿着裘毛棉服,拥着炉火,独自乘船前往湖心亭看雪,湖边树上结满了雾凇,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皆是白茫茫一片。

远远望去,湖心亭就像湖上的一个小点,小舟就像一芥子,舟上的人就像天地间一粒尘埃,哪里知道到了湖心亭之后,已经有两个人在亭子里铺着毛毡相对而坐,还有童子正在烫酒。

他们见到张岱也大吃一惊,说:“居然还有人于此时来湖中赏游!”便盛情邀请他一起喝酒,等张岱喝完酒,辞别他们返回岸边后,船夫嘀咕着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船夫说,嘿,我以为相公您已经很痴了,没想到还有比您更痴的人。

那是因为,美景佳境总是在无人登临之处,其妙处自然也只有这些“痴人”才能领会。

如何?你那里也下雪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