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播撒种子最好的季节,正如阿甲老师说,喜爱这个主题,为爱撒播阅读的种子;在这个最适合撒播种子的季节里,给大家分享阿甲老师-中国最会讲故事的爸爸带我们畅游图画书,传授图画书玩法十字诀!

【图画书玩法十字诀】

“念,说,唱,做,画,演,吃,破,聊,想”

一个字一个玩法,更接地气告诉我们一套方法更或说是十种玩法,如何读好一本图画书,他这样做自我介绍,谈及他和他的红泥巴,为何是泥巴,回归自然,回归最初,哪个孩子不爱玩泥巴,不适合孩了玩的泥巴不是好泥巴,只适合孩子玩的泥巴也不是好泥巴,那什么才是最好的泥巴呢,且看阿甲老师的十字诀……

【十字诀详解】

(一)动口篇

1、念:

几乎所有识字的人都会念书,阿甲老师说念(读)图画书就是玩法中最高级别,也是最基础的功法,所以他特意把“之一”删掉,而往往人们也会小看“念”这种玩法,真正的高手应该拿起来就能念,自己也作为一名特殊的听众,与其他听众一起看着图画、听着声音(自己发出来的)进入原汁原味的图画书故事世界。这需要勤学、勤念、勤琢磨,当然还要真心喜欢。除了无字书,几乎所有图画书都可以念。让听众看着画,说故事人照着书上的字念(朗读、或大声读),这是最简单、最有效的玩法。

大概就是这样的感觉,因为没有拍照,也没有一手的图片,这是我在网上找到的相关拓展的图片

小班绘画绘本创作(图画书阅读玩法十字诀)(1)

就是这样一个意思!

小班绘画绘本创作(图画书阅读玩法十字诀)(2)

我们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读《小鞋子,走一走》我们一起做一双鞋子,走起来

小班绘画绘本创作(图画书阅读玩法十字诀)(3)

还比如,我们曾经一起看《小蓝和小黄》的时候,我们边看边玩橡波泥,还演绎他的情节呢

小班绘画绘本创作(图画书阅读玩法十字诀)(4)

5、画:一本图画书就是一座美术馆,各种风格、各种文化背景,我们在读的时候就俨然在欣赏参观一个画展一般,而这有时候也会自然产生一定的刺激,诱使一些读者也拿起画笔来表现。图画书上的图画主要是用来表现故事和情绪的,因此对于小读者而言,最能激发他们创作欲望的往往不是那些在大人看来很华丽的图画,而通常是那些简单、朴拙、直白的作品,比如“米菲”、《彩虹色的花》、《好饿的毛毛虫》、《好饿的小蛇》、“花格子大象”等等。

这个我也是深有感触,之前我们读《彩虹色的花》的时候,那确实是构起我我的画的欲望,也曾小作了一番,特别喜欢这本的用色

小班绘画绘本创作(图画书阅读玩法十字诀)(5)

小班绘画绘本创作(图画书阅读玩法十字诀)(6)

6、演:有角色的图画书一般都是可以演的,所谓演,就是重在参与,体验,把自己带进去,陶醉进去

最简单的演法就是“分角色朗读”,这个却是非常容易让孩子喜欢上阅读的好办法?听到这里时,我忍不住想说,居然我们之前也用这个方法啊,还是乐乐刚学会讲话那会吧,有一本《小小百货店》,我们三个人分角色朗读,我念旁白,乐乐演来买东西的小动物,爸爸演山羊售货员,这本小书中还配有唱词,边唱边读边演,他可不就是那样的爱上这本书,有一段时间天天就是这样,我们三人一起读这一本书,还录音下来的,时常还拿出来听,他听着听着就乐得哈哈大笑!

比如《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爱心树》,《会飞的抱抱》,《鳄鱼哥尼流》,不过读者如果愿意费点儿功夫,结合“做”字诀,也可以自己制作一些有趣的面具或布偶来演着玩的。

小班绘画绘本创作(图画书阅读玩法十字诀)(7)

小班绘画绘本创作(图画书阅读玩法十字诀)(8)

7、吃:这是最需要创意的一种玩法了,因为说到吃的图画书可多了,但真正能拿来吃的好像还没有,需要自己想办法。比如说读到《绿鸡蛋与火腿》,你或许真的就想做一道来试试?还有《云朵面包》,面包容易,云朵难求!《石头汤》《生气汤》都可以来试试;你有没有试过,喝一碗石头汤呢?如果你没有,那么就不能说你看过《石头汤》,阿甲老师在他的平里的活动里,有那样的场景,就在乡间支起一口锅,放上三块石头,然后再放下各色菜,煮一锅美味的石头汤,我们一起来喝一喝,吃一吃,相信那样的惬意只有身在其中才能体会吧!

小班绘画绘本创作(图画书阅读玩法十字诀)(9)

(三)动脑篇

8、破:这是看起来技术性最强的玩法,适合喜欢玩技术、玩侦探游戏的读者。所谓“破”,就是动脑,破解,破谜,找到奇妙奇特之处,符码之乐,细节之乐,有些图画书的确需要破了才好玩,比如安东尼· 布朗的作品,几乎本本都大有文章,如果《我爸爸》你是否注意到爸爸衣服上的那个小太阳呢?Voices这类作品不破一破,趣味大减。破解图画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读出藏在作品表面下面的故事,但并不是发散、延伸的联想。比方说,《蚂蚁和西瓜》中的戴帽子的蚂蚁的故事,《爷爷一定有办法》中小老鼠一家的故事;还有更深一些的,如《在森林里》里更具隐喻色彩的故事。上期大师班导师彭懿的《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主要就是讲破解图画书的趣味。

尤其《爷爷一定有办法》这本因为之前看过,故事梗概是清晰,却不知其中隐藏着小老鼠一家的发生的变化,今天回来又再翻了翻,原来如引,恍然大悟……

小班绘画绘本创作(图画书阅读玩法十字诀)(10)

小班绘画绘本创作(图画书阅读玩法十字诀)(11)

阿甲老师更是举例:研究图画书就特别需要“破”的精神,在这方面可能最执著的当属加拿大的诺得曼教授,他曾经为《和甘伯伯去游河》这本书的第一页(上面写着“This is Mr. Gumpy”,直译为“这是甘先生”,中文版译作“他是甘伯伯”)写过一篇长达6000单词的专题论文。

9、聊:这是看起来最容易的玩法,实际上在日常人们最用此招,当然往往用得不大好,比如明明是一个很好玩的故事,偏偏要紧追着孩子问:故事里有几只山羊、几匹狼、几头小猪、几个猎人?狼穿了什么衣服、小羊说了什么、猎人又干了啥?还有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如此聊法,不如不聊。

如何与孩子们聊书?这是一门大学问。钱伯斯曾经专门写过一本书《说来听听》,中文版收在《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一书之中。不过即使读过这本书,也未必就适合开聊。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真正对所聊的书感兴趣,像孩子一样的感兴趣。如果没有做足功课,没有真正的兴趣,最好不聊。当然,如果暂时放下“通过这本书要教孩子一个什么道理”这样的想法,随便聊聊倒是无妨的,比如读到狼的书,就聊起小时候山里面家乡闹狼的故事……夸张了一点吧,其实意思就是要聊得有趣一些、与自己的生活关联一些。

10、想:联想、想像、漫无边际地瞎想……这是最具个性的玩法。在思想和想像的领域,如果不以大人为标准答案的话,大人比孩子并没有多少优势的。

为图画书的“想”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不为疆域设定范围,这种玩法有无限的可能性。很多图画书我读一遍时并不知道读的是什么意思,还有很多没有结尾的开放式故事,都留白给予读者一个这样的空间去想像,可不要错这样的好机会,读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结局,何尝不是一种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