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顶着“中原王朝”的帽子,明朝恐怕是一个封建王朝的“怪胎”。

它在各个方面都不能与宋清两朝相提并论。或许,这是我对明朝的偏见,但笔者想从帝王与知识分子两股封建社会中坚力量聊一聊,明朝到底“怪”在哪?

明朝后期三部曲(一个封建王朝的)(1)

烂到根子的“皇帝”

从整体水平而言,明朝皇帝的质量应该是最差的,无论受帝王之学的程度,还是勤政务实的能力,明朝都被历代王朝甩出八条街不止。

明朝能够入围千古帝王的皇帝只有两位——朱元璋和朱棣,这二位的雄才大略不容置疑,但是人品实在太差,为了达到自己的野心和目的,杀起功臣宿将从来不眨眼。

但很遗憾的是,即便这对残暴嗜杀的父子背负着血债累累,依然不耽误有一帮“明粉”为他们吹号打鼓抬轿子。

那些所谓朱元璋为了黎民百姓安居乐业而大开杀戒的说法,纯属是在开历史的玩笑,朱元璋真实的用意是为了老朱家江山永固和儿孙的富贵无边。

历史上,只有两位帝王崛起于草莽,一个刘邦,一个朱元璋。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龙椅坐稳以后,立刻磨刀霍霍向功臣。再看宋朝的赵匡胤,采用温和的杯酒释兵权。一正一反,格局立判高下。

如果把大肆杀戮认为是雄才大略的话,那就是人性的无知与无耻。

明朝后期三部曲(一个封建王朝的)(2)

死于朱元璋手下的冤魂,比元末农民起义死伤的人口更多。单胡惟庸一案,因受到牵连而被直接诛杀的人数多达3万。后来蓝玉出事,近2万受牵连而死。

笔者为什么要鄙视朱元璋呢?杀戮就是杀戮,而朱元璋把他的残暴嗜杀披上了为了天下苍生的道德外衣。一场见不得人的勾当直接被洗白载入青史流芳。

在朱元璋惩办贪墨的过程中,死者更是不计其数。虽然贪墨是人人痛恨的行为,但是朱元璋过头了。

或许与他原生家庭经历密切相关。因为幼年太穷了,所以内心种下了仇官仇富的种子,对士大夫和官僚阶层要求极为苛刻。明朝官吏拿着史上最低的俸禄,干着最苦最累的差事。

朱元璋一厢情愿地认为只要自己要求严格,底下的人便会乖乖地两袖清风。事实截然相反,明朝的贪墨达到历史的顶尖。

明朝后期三部曲(一个封建王朝的)(3)

除了老朱家的人,朱元璋从来没有信任过任何人,包括辅政宰相。为了防止宰相侵蚀皇权,朱元璋直接把宰相废了,结果导致后来的大明王朝陷入宦官泛滥的泥沼。

明朝的皇帝并不是除了朱元璋和朱棣以外都是废柴,中间也出现过有能力的皇帝,比如嘉靖。但是稍微有点能力的皇帝并不把心思用在正道上,而是一门心思钻营得道升仙。

明朝皇帝不上早朝的时间,光嘉靖和万历两位帝王加起来超过半个世纪,再把其他皇帝加进去能赶上元朝的国祚。

皇帝都烂到这种程度,他们治下的大明能好到哪去?

明朝后期三部曲(一个封建王朝的)(4)

朝不保夕的知识分子

历朝历代都离不开知识分子来治理,给予知识分子一定的保障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但明朝的知识分子活得实在太悲催,尤其是入仕为官可谓极其危险的职业。

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记载:

那些朝官每天早晨去上早朝,都要和家人交代后事。如果晚上能够平安归来,全家必须摆桌庆贺自己又多活了一天。

在这种情况下,明朝官吏冒死贪墨的表现也是可以理解的。反正动辄得咎,横竖都是死,不如痛痛快快地捞一把,死了也值得。

明朝后期三部曲(一个封建王朝的)(5)

让皇帝这么一搞,明朝历史上出现知识分子空荡时期,很多知识分子在尊严与性命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纷纷选择归隐不仕。从宋朝建立的“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观念被摧毁。

封建社会向来都是知识分子的社会,他们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所以大多数朝代都对知识分子礼遇有加。唐朝如此,宋朝也是如此,才有了唐诗宋词的繁荣文化氛围。

再看明朝社会,只会用高压来震慑知识分子,知识分子遭受笞刑更是家常便饭。明朝如此对待知识分子,关键时候指望他们出力想必很难。

受点皮肉之苦倒是轻的,有的人直接被朱元璋活活打死。永嘉侯朱亮三代人和工部尚书夏祥全部是被朱元璋用廷杖活活打死。

再加上东西厂特务机构时刻瞅着自己的脚后跟,知识分子相当于活在一种恐怖的环境中,整天提心吊胆,过着九死一生的日子。

明朝后期三部曲(一个封建王朝的)(6)

关于历史观的一点看法

华夏历史是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的历史,不是某一个民族单独的历史。我们不能因为明朝是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封建王朝而无限制地歌颂,这样的话也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也是对待历史的偏见与狭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