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个小动物因为“挠痒痒”而走红。今天就让我们认识一下它吧!

儿童免费科普(科普馆在线小课堂)(1)

有袋类

儿童免费科普(科普馆在线小课堂)(2)

最早的哺乳类以卵生的方式来繁衍后代。但从白垩纪起,哺乳类就演化出了新的繁殖途径。有袋类及其亲戚直接分娩,产下细小的幼崽,其后幼崽会在母体外的育儿袋中发育完成。

有袋类动物在澳洲的动物中独占统治地位。这些动物在腹部有一个皮肤皱褶,它们可以把小宝宝放在里面。

有袋类主要的特征有:1、产下细小的尚未发育完全的幼崽;2、幼崽通常在育儿袋中完成发育;3、有4对磨牙;4、毛茸茸的身体;5、母亲用乳汁哺育幼崽。

袋鼠

儿童免费科普(科普馆在线小课堂)(3)

袋鼠是现生体型最大的有袋类,它们居住在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的部分地区。袋鼠幼崽出生时只有一个手指大那么大,看不见也听不到,毛发和后肢也未发育完全,但它们可以本能地钻进育儿袋并且在里面呆上几个月吃奶,直到发育完全。到外边单独活动,但受到惊吓还要钻回妈妈的育儿袋里,约三年左右,才能成年。

它们身长可达到2米,尾长可超过1米,体重近200公斤。灰大袋鼠的后腿十分强健,前腿平时着地,奔跑时呈跳跃式。它们一跃能跳12米多,同时向上能达到3米高。通常以时速13公里的速度前进,奔跑时可达到50公里以上。它们的尾巴不仅在奔跑时用来保持平衡和稳定,休息或吃草时还用来支撑身体。

袋鼠的骨骼

儿童免费科普(科普馆在线小课堂)(4)

儿童免费科普(科普馆在线小课堂)(5)

在邯郸北科科普馆,展出了灰袋鼠的骨骼。灰袋鼠体型较小,体长110~130厘米,尾长100~110厘米,体重60~80千克。

儿童免费科普(科普馆在线小课堂)(6)

通过观察袋鼠的骨骼标本,可以发现他们的脚趾是不对称的,一趾非常的小几乎看不到,二趾三趾合并在一起,四趾是最大的脚趾,和腿骨在一条直线上,在跳跃中起到跳板的作用,第五趾支持第四趾的并且给跳跃提供更多的推力。

为了承受跳跃的冲击,袋鼠的踝关节是不能转动的,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没有见过袋鼠倒着跳。

儿童免费科普(科普馆在线小课堂)(7)

袋鼠的膝关节也特化了厚厚的海绵状软骨,作为减少磨损的减震器有效地保护了袋鼠的膝盖。

儿童免费科普(科普馆在线小课堂)(8)

公众号名称: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bjast-wx

欢迎大家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