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热播剧《猎场》揭开了猎头行业的神秘面纱。真实的猎场同样精彩,林林总总的职场故事不断上演。

林秋敏如今是一名经验丰富的猎头。7年前,向往挑战的她进入国内最大的一家猎头公司,在这个猎头行业的“黄埔军校”中做一名普通寻访员。后来跳槽到几家不同的猎头公司。经过几年的历练,她的猎头“方法论”逐渐成熟。两年前,她和合伙人创办了广州市思觅达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在林秋敏看来,猎头其实是猎心。她对猎头的定位是“个人职业规划顾问”,她也为行业理清一个误解,“猎头不是挖墙角,是成就三方(用人公司、候选人、猎头公司)的资源整合。”她解释说,人才想走,猎头不挖也会走;人才不想走,猎头挖不走。

猎头真实生活 广州女猎头讲述真实猎场(1)

林秋敏

〉〉〉打陌生电话

成为猎头,打cold call(陌生电话)是入门的第一课,林秋敏坦言:“刚开始打陌生电话,压力大,心情很不好。”有时要使出浑身解数,避开目标人物公司前台接线员,还要取得对方的信任,毕竟难免要涉及一些隐私信息。

林秋敏遭遇过不同类型的状况:对方“啪”一声把电话挂断;起初以为对方是男性,打过去后发现原来是女性……最尴尬的一次,林秋敏寻访的几个目标人物是同一公司的,她一一打电话过去,打到第三位时,对方告诉她,他们三位在同一车上,林秋敏顿时觉得很不好意思。

如果与对方电话聊天还不错,下一步是聊得更多,第三步就是约谈见面了。林秋敏感觉,打陌生电话前期很难,后面轻松很多,“是不断进级的过程”。

在第一家公司工作了两年半,从寻访员成长为顾问,林秋敏变得更加专业、成熟。2013年10月,她离职跟随上级去了另一家猎头公司。2015年4月,她再次离职。在以往的工作经历中,她看到消费升级,连锁行业猎头市场相对空白,她希望专注于这一领域。4个月后,她和合伙人创办了广州市思觅达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深耕连锁行业,主打餐饮连锁业。

经过几年的历练,她的“猎头方法论”也逐渐成熟。在她看来,猎头最基础的一点是取得候选人的信任,这体现在两点上:猎头人品要好,做事靠谱;专业知识过硬,能给候选人中肯建议,提供行业趋势判断和对方不了解的信息,能为他着想、帮助到他。林秋敏说,猎头每天需要接触不同的资讯,了解不同公司的发展动态,对行业趋势有一定预见性。

〉〉〉为人才画像

热播剧《猎场》让公众认识了猎头这一职业。作为从业人员,如何理解猎头呢?林秋敏说,猎头是招聘的一种方式、渠道,这个人才需求可能内部无法解决,或者某个岗位特别重要,不方便通过公开渠道招聘,又或者某个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很紧迫……这样的地带便是猎头公司施展拳脚之地。猎头的收费不菲,费用一般是候选人年薪的25%左右。

通常,公司的HR或老板与林秋敏对接后,林秋敏和团队会帮助公司做分析:用人需求是怎样?目前公司为什么需求这个位置?有哪些目标公司的人合适?

猎头猎人有着流水线式的流程,有了业务后,需求分析是第一步。林秋敏在实战中,遇到过一些用人公司其实并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人才,特别是创业型公司。

猎头真实生活 广州女猎头讲述真实猎场(2)

制图:广州参考·广州日报编辑 张鸿雁

例如,林秋敏曾为当下某家爆红的饮料公司找运营人才,这家创业公司老板是“90后”,没有太多管理经验,对于人才的需要是根据感觉,对于市场上是怎样分工不清楚,对于人事组织架构也只有大概的概念,并不清楚在不同阶段需要用怎样不同的人才。林秋敏要做的是就和用人公司一起是为目标人物画像,将人才的面目清晰化。

“我要告诉他,市场上其他公司是怎样做的,不同的阶段是怎样的,根据你的战略,你要用怎样的人,如何搭配帮你完成目标。”在分析过程中构建候选人胜任力模型,为人物画像,“要找的人是长这样。”

〉〉〉让候选人把心交给你

下一步则是重要的寻访环节,找到潜在的目标人才。林秋敏说,猎头公司一般都有人才库,有着长长的候选人名单;在业界摸爬滚打多年的猎头也会有一些自己的资源,可以通过人际关系介绍候选人,另外一些招聘网上也会有一些潜在的候选人信息。

人才的寻访,很多时候功夫在积累。林秋敏的心得是,猎一次人,会将这个领域或岗位可能的目标人才做一个人才地图,他们分布在什么企业、什么岗位等等这些信息都会一一掌握。“需要持续性地跟他们接触,不是一次性买卖。”林秋敏也感觉到,一些在岗的或许还没有换岗的在职者也需要猎头朋友,以便及时了解市场行情,补充相关行业知识,有时猎头朋友充当着他们24小时顾问。猎头和他们接触的目标人物的关系时常在工作关系、朋友与客户间切换。

“要抓住候选人动机,这是猎心。让候选人把心交给你。” 林秋敏的猎人秘籍之一是真心为候选人着想,“要理解他,强扭的瓜不甜。”

猎头真实生活 广州女猎头讲述真实猎场(3)

业务对接

〉〉〉更高级技能是影响客户

为客户找到合适的人选是猎头的基本修养,在林秋敏看来,能对客户施加影响那是更高阶的技能。

创业后,林秋敏成为某茶饮料公司人才招聘独家供应商,这当中还缘起一段她在施加影响时与公司老板的“摩擦”。

当时林秋敏为这位“90后”老板招纳贤才,“他要这样的人,但市场没有这样的人。”林秋敏向他陈述了市场上相关的候选人要么不匹配要求,要么没有跳槽的意愿,林秋敏试图影响他改变用人观念,“老板有自己的想法,让他改变,需要通过事实告诉他。”

林秋敏搜集了市场上相关岗位的调查数据,真实反映了当下市场该岗位的人才实际情况,并做成报告呈给这位老板,“我需要用很多数据、市场的实情让他相信。”

林秋敏浸染在这个行业当中,对市场有前瞻性,市场报告验证了林秋敏的预判,这位老板知道她所说有依据,他愿意去相信。

“他的看法和我看法不同,是因为我们掌握的信息不一样。我告诉他信息,让他判断。”最终老板听取了林秋敏的建议。也就是在4个月内,林秋敏为这家公司猎了包括设计总监、供应链总监在内的5、6位总监级别的人才,年薪50-80万元。

“不仅仅是赚了钱,我帮他搭建了稳定的团队,这些人在公司是非常关键的位置,这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

当然,有时候对客户施加影响,也可能让对方不悦,林秋敏就曾被客户认为过于强势。

当时,林秋敏为一家创业型公司董事长推荐了一位负责运营的候选人,双方起初都很满意,但这家公司董事长对候选人有一个疑虑一直未打消:2011年刚刚做上副总位置,很快就升到了总监的位置,是不是履历造假?如果不假,升的太快是不是基础不牢?

而林秋敏的想法却截然不同,她认为,一个人之所以快速升职,说明能力很强,这是优势,不是劣势。为了进一步核实候选人的履历,林秋敏亲自做了背景调查,问了候选人公司的HR,她把资料和录音都摆在董事长面前,“希望你能录用他。”林秋敏强势地对董事长说,董事长觉得她很强势,不再理她了。

“老板觉得,你作为一个供应商,为什么强势对我。”但林秋敏有自己的出发点——对公司、对候选人都是好事,为什么不能做。一周后,这位董事长打来电话说,“我对开始候选人未必很有感觉,你据理力争后,我反而有兴趣。”原来在那周内,老板再去打听了这个候选人的情况,打消了顾虑,想要这个人。在电话中董事长也说出了对林秋敏的看法,“其实你挺强势的,我当时都不敢跟你说话了。”

现在说来,这是一段趣谈,林秋敏现在回想依然认为,“其实我的据理力争不是胡闹,我是觉得候选人很好。”经过这次激烈的争论,林秋敏和这位董事长关系很好,所谓不打不相识。

〉〉〉猎头不是挖墙角

猎头的一次“猎人”有着十几道工序,时常还有反复与意外发生。

林秋敏遇到过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有次猎人已经到了最后环节,候选人却突然失联,后来候选人给出的理由是“新公司办公室装修影响健康”;还有候选人因为该职位的前任在岗位上离世而不愿上任……这些经历让林秋敏学会不要用一种思维看人,“自己觉得不靠谱,可能对方觉得很重要。”

在候选人面试与入职之间的拉锯也是猎头会面临的问题。林秋敏曾为某全球知名品牌的咖啡店招聘店铺选址候选人。面试走到了最后一轮,一位候选人之前表现得很不错,但最后一轮因状况不好,表现不突出而错失良机。过了一段时间,这位候选人找到林秋敏询问可否再试试。

西方人做事干脆,刚巧这位负责面试的西方高管说一不二,被拒的人几乎不可能再重新考虑。林秋敏费了很大心思,打了一个迂回战,她让候选人写了一邮件陈述为什么这个岗位适合他,为什么上次发挥不好。林秋敏将邮件转发给该公司的HR,让HR去说服这位西方高管。最后成功给了候选人offer。但候选人打算辞职时被老板大力挽留,又不愿离开了。而这家西方公司允诺他可以带团队,有上升空间。候选人在两边摇摆不定,一直在反复。

最后这家西方公司邀请他参加体验一下公司的派对,让他感受一下公司的人性化关怀,一位高管还特定从外地飞来广东和他吃了一顿饭。最后候选人被对方三顾茅庐的求才之心打动,加入了公司,如今已升了两次职,还加了薪。

林林总总的职场故事不断在林秋敏的猎头生涯中上演,在猎场中结识的很多人也成为她的宝贵财富,“出来创业,很多以前的候选人给我介绍了很多客户,这是做猎头很好的福利。”

猎头真实生活 广州女猎头讲述真实猎场(4)

林秋敏的团队在工作。

对于此前的热播剧《猎场》,林秋敏有自己的观察:在行业中几乎看不到《猎场》里由职介所转型成为高大上猎头公司的案例;在现实当中也不太可能像剧中那样花大量时间在一位候选人身上。林秋敏每次至少为客户提供3名候选人。

“《猎场》让有种神秘感的猎头行业进入大众视野。”林秋敏认为让大家理解行业是做什么的对他们有好处。她对比发现,前几年打电话给候选人,对方不知道什么是猎头,而现在有些身份的、想换工作的人接到猎头电话会很高兴,“终于有猎头找到我了。”但对于顶尖的人才则有些烦,经常接到猎头的骚扰电话。

林秋敏也为行业理清一个误解,“猎头不是挖墙角,是成就三方(用人公司、候选人、猎头公司)的资源整合。”她解释说,人才想走,猎头不挖也会走;人才不想走,猎头挖不走。

文/图:广州参考·广州日报记者 李华广州参考·广州日报编辑 张鸿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