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是唯一一类活到了现在的恐龙,早在距今约6700万年前,一部分带有翅膀和羽毛的非鸟恐龙演化出了最早的鸟类,也正是因为这个时间节点的演化,让它们躲过了白垩纪末期的大灭绝事件,成为了为数不多的幸存者。

鸟怎么进化到会飞(鸟中另类翅膀几乎完全退化)(1)

由于鸟类的祖先都是有翅膀和羽毛的,所以这个特征几乎成为了鸟类必备的一个器官。当然,在鸟类的演化史上,不能飞的鸟类也有,而且最早的不能飞的鸟类早在距今约5600万年前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了,比如冠恐鸟、不飞鸟、恐怖鸟等等。

鸟怎么进化到会飞(鸟中另类翅膀几乎完全退化)(2)

上图就是恐怖鸟,它有着接近3米的身高以及400公斤的体重,比我们平时吃的鸡重了约100倍。不过,尽管这些鸟不会飞,但是它们依然有翅膀和羽毛,只是它们体型太大了,这已经超过了翅膀能带动的极限了。

除了这些已经灭绝的巨鸟外,在现存的鸟类中,企鹅、鸵鸟也是不会飞的鸟,但它们也是有翅膀和羽毛的,因此,有羽毛的翅膀几乎成为了鸟类的标志。

鸟怎么进化到会飞(鸟中另类翅膀几乎完全退化)(3)

但是,在现存的鸟类中,却有一种鸟,它的翅膀几乎完全退化,但依然活得好好的,它就是鹬(yu)鸵,也称几维鸟、奇异鸟。这不仅让人对“进化论”提出了质疑,毕竟除了它,其他鸟类或大或小的都有翅膀。

那么,几维鸟为何没有翅膀呢?没有翅膀的它又是如何生存的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种奇怪的鸟。

鸟怎么进化到会飞(鸟中另类翅膀几乎完全退化)(4)

几维鸟

“奇怪”的几维鸟

几维鸟是新西兰的国鸟和象征,就如同我国的国宝大熊猫一样,几维鸟也是新西兰独有的一种鸟类,而且曾经仅分布在新西兰南北两个岛上。

从外观上看,几维鸟的全身几乎都被灰褐色的羽毛覆盖,而且这些羽毛并不像其他鸟类羽毛那样,而是有些像哺乳动物的毛发,从远处看有点像刺猬。几维鸟有着一个长而尖的喙,可以从十几厘米的土下找虫子吃。

鸟怎么进化到会飞(鸟中另类翅膀几乎完全退化)(5)

除了外观长得有些奇怪外,几维鸟还有六个比较奇怪的地方

首先是习性。在鸟类中,虽然也有夜行性的鸟类,比如猫头鹰,但是这些夜行性的鸟类都有敏锐的视觉,但几维鸟是个例外,它们的眼睛高度退化,退化的甚至比鼻孔都小,这使得它们的视觉能力非常的差。

不过,它确实一种夜行性的鸟类,喜欢在晚上出来觅食,当然它夜晚出来觅食并非浑水摸鱼,而且因为它们有着非常灵敏的嗅觉,能够准确的嗅到地下十几厘米深的虫子的气味。

鸟怎么进化到会飞(鸟中另类翅膀几乎完全退化)(6)

其次是懒惰。在脊椎动物中,鸟类的睡眠时间是比较短的,因为它们大多数情况下在浅睡眠中,而且会多次醒来,一天平均也就睡8个小时左右。但几维鸟就不一样了,它们一天平均要睡20个小时,只有4个小时外出觅食,是睡眠时间最多的鸟类。

鸟怎么进化到会飞(鸟中另类翅膀几乎完全退化)(7)

第三是奇怪的鼻孔。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一下鸟类的鼻孔位置,几乎所有的鸟类鼻孔都在面部,与喙没有任何的关系,但几维鸟不同,它是世界上唯一一种鼻孔在喙上的鸟,这种结构的好处就是可以让它在将喙插入土中时,就能将气味颗粒通过鼻孔收集到,以便更好的寻找猎物。

鸟怎么进化到会飞(鸟中另类翅膀几乎完全退化)(8)

第四是超长的寿命。鸟类在脊椎动物中的寿命其实不算长,比如我们常见的麻雀平均寿命只有5-10年,鸡作为一种鸟类,平均寿命也跟麻雀差不多,我们常见的鸟类中,喜鹊算是比较长寿的,平均可达20年,但更几维鸟比起来就差很多了,它们有着平均高达30年的寿命。

第五是最大的蛋。在现存的鸟类中,鸟的蛋大小通常是与鸟的体型正相关的,比如最大的鸟蛋来自于鸵鸟,重达1.5公斤。从体型上看,几维鸟的身高不足50厘米,它的蛋应该大不了哪去,但事实上,它们产下的蛋直逼普通的鸵鸟蛋,重达1斤。

鸟怎么进化到会飞(鸟中另类翅膀几乎完全退化)(9)

第六是繁殖习性。在鸟类中,雌雄鸟的关系通常是在繁殖期过后就解散,但是几维鸟却是少有的“一夫一妻制”鸟类,它们终生只认一个伴侣,当伴侣意外死亡,它们也不会再到其他异性,而是孤独终老。

而且在雌性产卵后,几维鸟也是鸟界少见的由雄性单独孵化后代的鸟类,正是因为这个习性,几维鸟被新西兰人称为“顾家的男人”。

鸟怎么进化到会飞(鸟中另类翅膀几乎完全退化)(10)

没有翅膀的几维鸟

在鸟类中,确实存在不会飞的鸟,但这些鸟翅膀都非常明显,而且翅膀即便是对于不会飞的鸟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鸵鸟的翅膀可以让它在高速奔跑和转弯时保持身体平衡,也能张开为雏鸟阻挡非洲的烈日,企鹅的翅膀可以帮助它在水中更好的游动。

鸟怎么进化到会飞(鸟中另类翅膀几乎完全退化)(11)

但是,同样不会飞,我们从外观上根本看不到几维鸟的翅膀,即使是扒开它的羽毛,我们也只能看到几乎已经退化的连小鸡翅都不如的小翅膀。

鸟怎么进化到会飞(鸟中另类翅膀几乎完全退化)(12)

这对已经退化的几乎不可见的翅膀不会给几维鸟带来任何的便利,因此,它的全力的奔跑速度只有15公里每小时,作为一种走禽,它的速度甚至跑不过鸡,在野生环境下,鸡不但要奔跑,还要飞行才有可能躲过猎食者。

那么速度不快,又不会飞的几维鸟是怎么活下来的呢?原因其实很简单,缺少天敌。在几维鸟的祖先到达新西兰的时候,它的体型还跟鸵鸟差不多大,而且是会飞的,但是当时它们有着竞争对手恐鸟,为了躲避恐鸟,几维鸟的祖先开启了夜生活,与恐鸟的活动时间完美的错开,而这也是它们的蛋为何跟鸵鸟蛋差不多的原因。

鸟怎么进化到会飞(鸟中另类翅膀几乎完全退化)(13)

当恐鸟灭绝后,几维鸟就没有了能威胁到它们的动物了,而鸟蛋的大小其实与它们能够更加灵活地躲避天敌有关,但没有天敌,也就没有了促使它们将蛋进化的更符合体型的原动力。

同时,没有天敌的生活也可以让它们一天睡20个小时,至于翅膀也是在漫长的没有天敌的生活中逐渐地退化掉了,不过,这么说并不贴切,应该说几维鸟出现了翅膀退化的基因突变,而这个基因突变由于不影响生存,所以被自然选择给保留下来了。

鸟怎么进化到会飞(鸟中另类翅膀几乎完全退化)(14)

几维鸟的“末路”

几维鸟虽然进化得比较奇怪,但无疑它是成功的,因为能活到今天就是适应大自然的结果。但是,这种进化也是“极端”的,因为它的逃跑能力、攻击性都太差了,一旦发生一些改变,它们是最容易受到影响的,尤其是人为的影响。

早在以前,新西兰与其他大陆隔海相望,这才使得这里的物种能够独立的演化,就像澳大利亚的有袋类动物一样。但是,随着人类的发展和进步,船只的出现让这种天堑不复存在。

鸟怎么进化到会飞(鸟中另类翅膀几乎完全退化)(15)

最初发现新西兰的是毛利人,之后是欧洲人,这些人发现了这片未知的大陆上,不断地移民过去,跟着人一起过去的还有老鼠、狗、猫以及白鼬,这四种动物堪称完美的组合,老鼠可以趁着几维鸟晚上外出时偷吃鸟蛋,狗和猫甚至直接可以捕杀成年的几维鸟,而白鼬则专门负责捕杀几维鸟的雏鸟。

人为的带入这些物种后,不但让几维鸟差点灭绝,还带走了至少50种新西兰本土的鸟类,使得它们永远的消失了。好在,几维鸟以其独特的习性和外观,在19世纪就成为了一些动物园中的展出品,这才保留了它们的“火种”,再加上2018年提出的保育计划,才将已经岌岌可危的几维鸟再次拉了回来。

鸟怎么进化到会飞(鸟中另类翅膀几乎完全退化)(16)

总结

几维鸟是无翼鸟目下唯一一类活到今天的鸟类,这要得益于它们的祖先早早地就来到了与其他大陆隔绝的新西兰,并且在安逸的生活下,它们变得越来越放松,以至于视觉高度退化,翅膀几乎不可见,成为了最奇怪的鸟类之一。

不过,由于人为的因素,它们差点消失了,幸好它们的特殊性在人眼中有了一席之地,最终才免于灭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