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战队》的制作,让我们得以一窥它从票房萧条,到经典佳作的不寻常之旅。如今,这部电影被视为一部带有讽刺意味的科幻故事。1997年,三星影业在该片的制作和宣传上,投入了大量资金,甚至给了它一个相当轻松的11月初的上映日期。但令该公司沮丧的是,这是一部评论界和商业上的失败之作——花费了1亿多美元才把它搬上银幕。

电影可以有很长的保质期,因而,在一个时期不成功的电影可以在另一个时期大获成功。在过去的23年里,《星河战队》获得了评论家和观众的重新评价。它甚至催生了几部直接拍成dvd的续集。尽管几年前曾被RiffTrax的喜剧演员们轻轻嘲笑过,但它已经不再是人们的出气筒了。

那为什么当时没有引起轰动呢?简而言之,这部电影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商业化。事实上,这是一部讽刺法西斯主义的电影,它鼓励观众支持那些最法西斯主义的角色。几年前,导演保罗·范霍芬(Paul Verhoeven)也用类似的方式,颠覆了人们对《机械战警》的期待,但那一次,观众明白了这个意味。这一次,情况就不同了。

以下《星河战队》的幕后故事,将让你更近距离地了解1997年,很少有人明白的东西。

《星河战队》被宣传为一部大制作动作片,但观众不知道他们在看什么

星河战队中最后谁赢了(星河战队幕后故事)(1)

预告片的制作隐藏着一个肮脏的小秘密,它们不是为了推销电影而制作的,而是为了推销电影公司认为人们会花钱看的电影。一次又一次,预告片被证明是一种误导,它承诺给观众带来某种体验,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星河战队》的市场营销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预告片一开始,著名的预告片配音员唐·拉方丹,就在他的招牌台词“在这个世界上……”中吟诵道:“在每个时代,都有值得为之奋斗的事业。”然后,用大字宣布这部电影来自《机械战警》和《全面回忆》的导演。随着这些内容的建立,预告片将继续专注于与虫子战斗的场景。这让这部电影看起来像一部传统的大预算动作片。而后电视广告和印刷广告,也渲染了这场战斗。

市场营销中明显遗漏的是《星际舰队》中无处不在的,对法西斯主义的讽刺。三星显然知道这会让一些人反感,所以它突出了电影最商业化的方面,因此未能准确表达故事的基调。以为会看到R级《星河战队》的观众,根本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这部电影改编自1959年的一部科幻小说,“军国主义的,甚至是法西斯主义的”

星河战队中最后谁赢了(星河战队幕后故事)(2)

罗伯特·海因莱因1959年的小说《星船伞兵》已经流行了几十年,但保罗·范霍文并没有被它迷住。他形容这本书是“军国主义的,甚至是法西斯主义的。”而后他将原始资料颠倒过来,制作“一部关于不知道自己是法西斯的法西斯主义者的电影”。考虑到导演是在被纳粹占领的荷兰长大的,因此对这个主题存在一些强烈的想法,是很有道理的。

保罗·范霍文在编剧爱德华·诺伊梅尔那里,找到了完美的合作者。这名编剧被告知,他与维罗文合作的另一部电影《机械战警》在基调和内容上都是法西斯的。他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所有的动作片都是法西斯主义的,因此他急于制作一部将这一概念推向前沿的动作片。他们的方法本质上是把原始材料,变成一种对自身的讽刺,使法西斯元素变得非常明显,以至于夸张得幽默。

正如大卫·罗斯(David Roth)在《纽约客》(New Yorker)上所写的那样,“保罗·范霍文通过让每一帧都是专横的法西斯主义,来推进他的论点。”

影片大量借鉴了德国二战时期的宣传片

星河战队中最后谁赢了(星河战队幕后故事)(3)

保罗·范霍文计划将《星河战队》变成一部对法西斯主义的讽刺电影,其中一个主要部分就是让它看起来像德国二战时期的宣传电影,特别是著名导演莱尼·雷芬斯塔尔(Leni Riefenstahl)的电影。她是一名德国电影导演,她的视觉风格吸引了阿道夫·希特勒的注意,随后希特勒招募她制作电影,使第三帝国看起来像英雄。她最著名的作品是《意志的胜利》(Triumph of the Will),一部关于1934年纽伦堡集会(Nuremberg Rally)的纪录片,利用非常规的摄像机角度和灯光效果,给观众营造出一种戏剧性的印象。

《星河战队》有意模仿雷芬斯塔尔的电影。例如,在一个镜头中,约翰尼在新兵训练营的训练中获胜后挥舞着旗帜。这张照片的拍摄风格——背光的约翰尼以低角度拍摄,完全符合雷芬斯塔尔在《意志的胜利》中塑造的德国人风格。导演精心安排了自己的作品,不仅要强调镜头前的人的身体属性,而且要突出他们所拥有的巨大的民族主义。

“虫子”被选来代表冲突中对手的非人性化、毫无疑问的“坏”本性

星河战队中最后谁赢了(星河战队幕后故事)(4)

海因莱因小说中的生物,被称为“伪蛛形纲动物”。在电影版本中,保罗·范霍文决定采用外星虫子的想法。他喜欢这个概念,因为大多数人普遍讨厌虫子,这让它们成为冲突中对手的天然替代品。换句话说,战争的全部意义在于消灭对方,所以敌人通常被认为是没有人性的或明显是坏的一方,就像虫子需要被压扁一样。

特效创造者给了虫子一个军事等级,有地面部队、空中支援队和一个“指挥官”

星河战队中最后谁赢了(星河战队幕后故事)(5)

为《星河战队》创造虫子的任务,交给了特效天才菲尔·蒂皮特,他曾因在《侏罗纪公园》中让恐龙复活,而获得奥斯卡奖。在那部电影中,他可以参考真实的恐龙类型。但保罗·范霍文的电影与众不同,因为他必须从零开始,自己决定虫子的样子,并找到区分它们的方法。

他的解决方案是给这些虫子一个实际的军事等级制度。蒂皮特和他的合作主管克雷格·海耶斯想出了不同种类的虫子,每种虫子都有自己独特的进攻策略。“勇士是地面部队,等离子虫是重型火炮,跳跃者是空军,而Tankers就像火焰喷射坦克,”蒂皮特向美国电影摄影师解释道。

它们甚至还有一种叫做脑虫的“指挥官”,海耶斯把它描述为“有点像脓包,肉色的,两边起伏,像一个大肠。”各种各样的虫子,让观众看到了故事中敌人的多样性,这反过来又放大了对人类角色的危险。

大多数时候,演员们都是在和拿着扫帚的人演对手戏

星河战队中最后谁赢了(星河战队幕后故事)(6)

当然,太空虫子并不是真实存在,所以它们必须在事后由电脑生成。大量使用cgi的制作,对演员来说是一种负担,他们必须把想象力发挥到极限,因为他们必须和一个没有威胁的替身演对手戏。

《星河战队》电影摄影师Jost Vacano向《美国电影摄影师》描述了其中的一些挑战,他说:“主要的艺术问题是,你必须对不存在的物体进行拍摄。你必须时刻记住虫子的大小——甚至连线条都很重要。你可以在上面插上带旗子的长杆,这样你就可以确定虫子的高度。”

举个例子,丹尼斯·理查兹(Denise Richards)不得不与拿着扫帚的人演对手戏,包括和导演。这位演员说:

我必须学会如何在绿幕前表演,而保罗是个很棒的老师。我们只是从图片和电子视频片段中,了解到这些虫子的样子。而他会在那里跳上跳下,把扫把举在空中,这样我们就能知道它们有多大。如果我们付出不够,他会付出更多。

这部电影的预算高达1.05亿美元

星河战队中最后谁赢了(星河战队幕后故事)(7)

因为需要大量的特效,《星河战队》的预算显然会很高。当三星意识到这部电影的制作成本将超过1亿美元时,他们与迪士尼达成了一项协议,由迪士尼分摊成本,最终士尼获得了这部电影的海外发行权。

这个数字现在听起来可能不那么大,但你要知道的是,《星河战队》是在1997年发行的。在那个时代,这被认为是一笔很奢侈的预算,尤其是对于一部R级电影来说。如果电影公司真的花了那么多钱,那也是为了让孩子和青少年,能够进入PG或PG-13电影。例如,索尼(Sony)就在《黑衣人》(Men in Black)上投入了9000万美元。

2016年的另一部R级影片《死侍》(Deadpool)的制作成本相对经济,仅为5800万美元。

这些演员都是按照“漫画里的金发、白种人、傲慢”的形象,来挑选的

星河战队中最后谁赢了(星河战队幕后故事)(8)

保罗·范霍文对《星河战队》中的演员,心中有一个非常具体的形象。因为他是在讽刺法西斯主义,所以重要的是选择那些具有某种超人的身体特征的演员。换句话说,他希望他们有“漫画书的样子”。

据这位导演说,“我一直在寻找金发、白种人和傲慢的原型,而卡斯帕·范·迪恩和我记忆中莱尼·雷芬斯塔尔电影中的形象,非常接近。”如果范·迪恩是心目中的原型,那么他又击败了谁呢?保罗·范霍文拒绝了马特·达蒙和马克·沃尔伯格。虽然两人都参加了这部电影的试镜,但都没有被选中。

回顾过去,这位导演承认他的选角做法,可能是被误导了。在谈到对演员们表现不佳的批评时,他告诉Digital Spy,“我可能太过于关注流线型的身体,和雕刻的面孔,可能没有对所有的表演内容,给予足够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