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看“粤读的力量”主题视频。

读书达人秀一米阅读(阅读之星读书多)(1)

张佳源

读书达人秀一米阅读(阅读之星读书多)(2)

林雨婷

读书达人秀一米阅读(阅读之星读书多)(3)

舒诚

读书达人秀一米阅读(阅读之星读书多)(4)

孔艺莲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许多人的梦想。每年世界读书日,各大图书馆的阅读报告都备受关注,而各类高校图书馆的年度报告更是为众人津津乐道。近日,广东不少高校公布了学校图书馆2021年阅读报告。在这些高校当中,有许多同学成了学校图书馆的“阅读之星”;还有一些同学,以图书馆为家,天天泡在图书馆学习钻研,堪称“泡馆达人”。

在第27个世界阅读日,让我们一起听听高校学生与图书馆的特别故事。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林霞虹、王婧 实习生郑涵 通讯员卢庆雷、李伟苗、廖晓键、广大宣、王向岭

广大、暨大总入馆人次突破200万

2021年,广州大学的入馆人次达2680346。其中,6月份的入馆人次最多,高达327672人次。

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大学城分馆的总入馆人次为713334,12月达到了年度最高入馆人次,为117184人次。

暨南大学图书馆总入馆人次约262万人次。

经管类学生入馆次数最多

据统计,以学院为单位,广州大学总入馆次数前三名的学院分别为管理学院(357554人次)、经济与统计学院(277247人次)和人文学院(219302人次)。

华南理工大学总入馆次数的前三名分别为工商管理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其入馆人次分别为120799人次、105082人次和94570人次。

暨南大学图书馆总入馆人次约262万人次,其中56%的同学为本科生群体,经济学院的学生入馆次数最多,其次则为管理学院和文学院。

从个人的情况看,广州大学个人入馆次数的前30名以研究生为主。其中,经济与统计学院的研究生袁同学以3297次的入馆次数位居榜首。袁同学这一年平均每天入馆超9次,是当之无愧的“泡馆达人”。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的博士生胡侦同学,去年有36次在早上8:30前就走进图书馆,平均入馆时间为早上7:20,堪称最早达到图书馆的华工人。

本科生借阅量不亚于研究生

2021年,广州大学流通图书借还共400997册,其中借出217025册,还书183972册。

广州中医药大学两校区图书馆2021年总借还图书114996册,同比2020年提升176%,月均借还图书10454册,日均借还图书349册。

暨南大学全年借书量约16万册,借书人数约1.6万人,人均借书10册。

以学院为单位,广州大学总借阅册次排行榜的前五名分别为人文学院、教育学院(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管理学院和新闻与传播学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借阅册数排行榜的前五名则分别为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中药学院和经济与管理学院。

暨南大学文学院的学生借书量最大,其次是新闻与传播学院和经济学院。

从个人借阅量来看,本科生的借阅量较为可观。在广州大学读者借阅排行榜的前10名中有7名是本科生,其中,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工程学院的本科生张同学以594次的借阅册次排名第一。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电子商务的本科生谢同学以133次的借阅次数位居借阅排行榜第二,仅次于化学与化工学院材料与化工的研究生周同学。

暨南大学深圳校区的本科生余同学借书233册,在借阅排行榜上排名第二。

高校学生大多喜爱文学

2021年,广州大学借阅图书的前三名分别为《万历十五年》《围城》和《茶馆》,后两本均为文学类图书。

华南理工大学最受欢迎图书的前两本,分别归于社会类图书和文学类图书。

在暨南大学,文学类图书也最受学生青睐。

广州中医药大学作为一所医药类大学,其借阅排行榜的前两名则是中医类和生物医学类的图书,分别占比34%和23%。

高校“借书王”分享读书秘诀

姓名:张佳源

广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专业大三学生

2021年借阅594册图书

阅读宣言:阅读让自己变得更谦卑

594本,这是张佳源去年在广大图书馆的借书量并因此成为去年广大图书馆的借阅“状元”,借书册数比第二名多出了270多本。但594本并不是他一年的阅读量,他偶尔还会用舍友的卡借书。

张佳源说,除了学业外的时间,他几乎都用来看书、写作和创业了。“如果安排这一天要看书,那我就只做看书这件事情,我可能会速读10到20本,精读3到5本。”

“看得快是因为从小养成了看书的习惯。”小时候,张佳源常年一个人住,刚好家旁边有一个中等大小的书店。“那时候我太小了,觉得去其他地方不安全,书店就成了我消磨时间的地方。我可以一整天在里面看书,然后心满意足地回家。”就这样,让张佳源自发地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兴趣导向的阅读让他觉得阅读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张佳源记得,即将升上高二的暑假的某天,他在书店翻开了《周国平的人生哲思录》。“这是我的精神初恋,那时,被书中凝练的文字和背后的哲学思维方式,深深震惊了。我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知道了哲学。”高考完的暑假,张佳源说,他已经把家旁边的书店里面的几乎所有书籍都看完了。随后,他参观了多所广州有名气的书店,给自己开了一个“非常庞大”的书单。进入大学后,他的阅读更加自由。他最喜欢的书籍依然是哲学类,“哲学书籍一次又一次让我超越思维的极限”。

张佳源则很少在手机上进行碎片化阅读。“我看书一般要笔记,同时要整理思考脉络心得。除非是有明确的目的要搜集信息,我才会使用互联网,或者要在网上写作,不然不怎么上网。”

姓名:林雨婷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大二学生

2021年借阅130本图书

阅读宣言: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人,人生是不一样的

林雨婷是去年学校图书馆的借阅之星。这一年,她借阅了130本书。其中,文学类占多数,还有社会学、哲学、经济学以及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书籍。

她说,自己看书的速度很快,每次去图书馆,都会沉浸其中,专注看书,一两个小时就能够看完半本书。养成这样的习惯,与她的初中语文老师密不可分。“她是一个50多岁的老师,上课捧着一本书,在办公室也经常拿着书阅读,在校园里碰到她,还是在看书。”林雨婷说,当时她本来就喜欢这位老师,自然也爱上了阅读。

林雨婷最喜欢阅读文学类书籍。“记得当时老师推荐了《平凡的世界》。书中有着一群平凡的人,生活在平凡的世界里,但却凭借勇气和坚韧的力量,创造了不平凡的人生。”在她看来,大学生除了阅读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书籍,还应该拓宽阅读书籍的类型,以不同角度看问题。

除了爱去学校图书馆借书,林雨婷有时也会去广州图书馆或一些适合大学生阅读的书店看书。偶尔,她也会通过手机阅读APP和微信公众号推荐书籍等途径来阅读。

“阅读给我带来不一样的人生和不一样的知识,让我更善于思考,让我发现了喜欢做的事,为生活增添了乐趣。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始终相信,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人,人生是不一样的。如果不读书,那么你只能过一种人生;而读书,可以‘经历’千万种不同的人生。”林雨婷说,对她来说,阅读就是生活的一部分,除了上课、锻炼身体、学习外,另外的时间就是阅读。她还有一个习惯,就是当她阅读时,她通常会找个有阅读氛围的地方,将手机调为飞行模式。

学霸情侣一起“泡馆”学习

姓名:舒诚、孔艺莲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大三学生

2021年两人入馆次数均超800次

“泡馆”趣事:在图书馆相遇相识相知,情侣每天“泡馆”学习想一起保研

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公布的阅读报告中,两名来自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同学——孔艺莲和舒诚,入馆次数都超过了800次。

图书馆是他们相识的地方,也是他们恋爱的“据点”。今年20岁的孔艺莲与男友舒诚是名副其实的“学霸”,舒诚前五个学期全部必修课成绩排名专业第一,孔艺莲则不仅担任了环境与能源学院学生会主席兼团委副书记,成绩也保持在前10%。

大一时,二人在图书馆相遇。“因为很早就确立了免试保送研究生的理想,而保送研究生需要必修课排名在专业前20%,因此大一开始我们就一起来图书馆学习,相互鼓励、相互支持。”舒诚说,“图书馆的氛围非常棒,非常安静,绝大多数时候只听得到笔尖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和清脆的翻书声,很适合学习,偶尔做设计课程的时候,我们也会借阅一些专业指导性非常强的书籍、期刊。”

舒诚介绍,通常周一至周五他们一下课就会来图书馆。长期“泡馆”,二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偏好。舒诚比较喜欢窗边的二人座,孔艺莲更偏爱不靠窗的四人桌。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们虽然几乎每天都去图书馆,但在馆时的大多数时间他们并不会坐在一起,只是会在同一楼层。孔艺莲解释道:“这样可以不干扰对方,而如果有任何问题,又比较方便讨论。”

对于未来,舒诚说,他们两个都想努力学习,能保研到上海同济大学的市政工程专业深造读研究生。现在,他们正在为这个梦想加油努力。

七位名医推荐居家医疗科普读物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梁超仪、任珊珊 通讯员彭福祥、林伟吟、陈鋆、李心怡、邰梦云、甄晓洲、叶张翔)人间四月天,阅读正当时。连日来,广州日报记者团队分兵多路,采访了多所来自广州知名三甲医院的七位名医代表,就如何获取权威科普医学读物以及时常面临生死冲击的工作场面如何平衡内心等话题展开采访。工作中,这些名医一号难求,时常与病患打交道;生活中,他们亦有通过阅读获得的平衡之道。来自儿科、妇科、眼科、口腔科、中医科、麻醉科、泌尿外科等各专科领域的名医,为我们的读者打造了一份居家医疗科普读物推荐书单。

市面上,有关身体健康、疾病、养生的书籍这么多,究竟哪些是历经验证的科普好物呢?

“市民应该阅读权威、优质的科普书籍。”麻醉科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黑子清教授推荐了由钟南山、曾益新、陈君石等三位院士领衔、三十三位资深专家编写的《健康中国·家庭必备健康生活丛书》,他认为这本书贴近中国家庭的实际,适合作为家庭健康工具书,对指导百姓自身的健康保养有帮助。

来自广东省名中医、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的孙升云教授推荐了一本历史非常悠久的书籍:《黄帝内经》,孙升云表示:“我们可以从这本书中细细体味到,在养生中要特别注意顺应自然,顺应社会,顺应人生。”

家庭保健、中医等领域之外,一名专家的提醒也十分有意思,那就是留意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一样东西:水。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廖贵清教授表示:水,最简单最便宜的生活必需品,却常常被忽视,很多慢性病就是因为没有重视喝水的问题。巴特曼的《水是最好的药》告诉大家以最朴实的方式获得健康指南,让人耳目一新,“这本书提醒大家,请拿起你的水杯。”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沈振宇副主任医师推荐解读消化道疾病的《肠子的小心思》,“儿童消化道疾病十分常见,其实家长们无须把发烧、腹痛、皮疹、湿疹等消化道疾病常见症状当成‘敌人’,它们反而是儿童健康的预警‘信使’。”

常年与疾病和患者打交道,这些医者除了疾病的研究外,同样很注重人文情怀。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梁凌毅教授告诉记者,有一本书叫《医生的修炼》,记录了作者当住院医师的经历和心路历程,掩卷感慨于医学科学纵然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但以人为本是医学不变的初心,医者需要的不仅是医术的精进,还有职业修养的提升。

医学的温度同样让医生们惦记。泌尿肿瘤外科专家、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院长刘卓炜教授从韩启德院士主编的《医学的温度》中获益匪浅:“我们在锤炼医术的路上需时刻谨记,医生面对的不仅仅是疾病,而是一个个思想殊异、有血有肉的人,不忘初衷,心怀暖意,方得始终。”

“面对挫折,人要有一种迟钝的感知力。”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产科生殖专科一级主任医师杨冬梓喜欢的一本枕边书,来自渡边淳一的小说。同样是医生出身的渡边淳一对人性有着深刻的洞悉,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人生态度和处世智慧令人受到启发。如《钝感力》一书所言,面对挫折,人要有一种迟钝的感知力,它是我们获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从医也是如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病人“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名医推荐医疗科普类书单:

《生殖内分泌疾病的检查项目选择及临床应用》

《黄帝内经》

《水是最好的药》

《泌尿外科手术学》

《肠子的小心思》

《百病之源——微循环障碍》

《医生的修炼》

30位“粤读推荐官”等你来点赞!

为进一步在大中小学生中推广阅读文化,助力广州、广东营造爱读尚读的良好社会氛围,在书香羊城全民阅读活动组委会办公室指导下,由广州日报社主办、广州日报求学指南承办的“粤读的力量”短视频点赞活动今天正式上线新花城客户端,30位“粤读推荐官”在线分享他们的“心头书”。

自4月11日正式启动,活动得到广州市各级各类学校广泛支持,其中天河区华康小学、越秀区锦城幼儿园、广州高新区第一小学、广州空港实验中学、白云区华师附中实验小学、广州实验中学、白云区三元里小学、西关培正小学、广州市财经商贸职业学校等多所学校积极推荐、发动学生参与,学生们反应也相当积极,踊跃投稿。

据了解,本次征集活动共计收到参赛作品一千多份。经过激烈角逐,30位参赛者脱颖而出,进入新花城客户端线上点赞环节。最终将根据专家评审组评定意见,网络点赞数作为重要参考,产生10位“最佳粤读推荐官”。每位“最佳粤读推荐官”将获得由广州日报颁发的荣誉证书,以及2022年“书香羊城”十大好书一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