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中国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我们了解孔子,有着各种各样的途径。民间传说、正史记载,当然还有他人的论著。如果还是不行,我们可以到孔子的家乡去拜访、去探寻、去寻找孔子曾经的足迹。

但今天我拿到的这一本关于《孔子》的著作,是极为另类的一部,不仅仅是因为它是由日本人所著,更是它内容的另辟蹊径。他引用的资料也仅仅是《论语》和《史记》中的《孔子世家》,他所看的这些资料就还不是中文原本,是日本学者武内义雄的译注,但他却写出了非常另类,但有言之成理的学术见解。

这位日本学者就是和辻哲郎 ,他被我们中国学者所认识是因为他的著作《风土》,而这本小书《孔子》,是他1938年出版的“大教育家文库”中的一本,是向日本介绍古今中外的著名教育家的科普书籍。因此,在这本书中把孔子叫作教师也就顺理成章了。

孔子学说对后世影响(日本学者和辻哲郎从文本中批判性的解读孔子生平和理论)(1)

和辻哲郎在这本中,开篇就把孔子和释迦牟尼、苏格拉底、耶稣并称为四圣,分别代表了世界闻名的四个地区教师的代表。他们作为教师,必然有着优秀的徒弟,他们的理论就这样传递给徒弟,传递到了后世,深远的影响了曾经当地的民众。释迦牟尼之于印度,苏格拉底之于希腊,耶稣之于犹太地区,孔子之于中华文明,之于中国黄河领域,都有的深邃的影响。

他们的功绩是毋庸置疑的,但对于他们的生平考察,和辻哲郎提出了他的质疑。毕竟这些历史人物的生平都是在他们死后上百或几百年之后,才确认并记录在案。这就一定有着非常大的出入。对于孔子,和辻哲郎指出,他的生平大多来自于《史记》,而《史记》的成书年代,已经是在孔子去世三百多年之后了,其中有错误,那就是不可避免的。而和辻哲郎对于其中的异议之处,逐条进行分析批判,指出了很多更加不确定的结论。

孔子学说对后世影响(日本学者和辻哲郎从文本中批判性的解读孔子生平和理论)(2)

我们不去评论和辻哲郎的这些结论对还是不对。毕竟我们无法穿越到孔子生活的年代,对于他的事情,我们和和辻哲郎一样要根据现有记录的去研究,但现存的记录,有很多是根据当时现实的需要而做的修改或者创造。文本的东西本来就有相应的目的性,这样理解也是可以成立的。比如,作者认为老子和孔子的会面是汉代儒学家为了让两大正统的儒教和道教在最开始之初就有在相应的碰撞而创造,既可以提高相应的地位又可以得出孔子虚心请教的形象。这种理解也是说得通的,这样解释孔子生平的内容,书中还有很多。同时,作者对于《论语》也进行了批判性的解读。

我们不一定要接受和辻哲郎解读出来的观点,但批判性解读的方法确实值得我们借鉴的。历史上的这些文字,包括《论语》,写出来之后,就已经不再属于作者,而怎样解读的权利,已然在后世的读者。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来丰富填充这些内容,特别像《论语》这种语录体,截取生活中一两个片段,没有前后的语境,本身就有着非常大的歧义。我们通过思考,去揣摩、去恢复当时的情境,凭自己的想法还原当时孔子的和他的弟子们要传达的意思,这就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读书并思考的重要意义所在。

孔子学说对后世影响(日本学者和辻哲郎从文本中批判性的解读孔子生平和理论)(3)

和辻哲郎写了一本《孔子》,给我们了一种批判意识,阅读这本书让我们以另外一种眼光来审视孔子,审视他的《论语》。阅读这本书,也许能够给我们理解儒家文化另外的启迪,这也就不失阅读此书的意义所在了。#阅读的温度##全民荐书人##孔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