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总规划师 周建军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编制之年为落实国家对舟山的相关战略要求,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目标任务,加快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是舟山落实国家战略的又一重大机遇沪舟甬跨海大通道能否从设想和建议层面更进一层,再次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和热议 我认为,加快规划实施沪舟甬跨海大通道其战略意义和必要性至少有以下几点: 一是从国家层面看:沪舟甬跨海大通道位于长三角地区伸入海上的最外切边线段,是我国交通“十横十纵”沿海大通道最东外切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实现杭州湾由“C型”尽端交通变成“O型”环杭州湾综合环装交通网络和空间发展新格局,为上海(浦东)打通向南至长三角金南翼、海西经济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开辟新便捷通达海上大通道,大大缩短时空距离,具有十分重大的国家层面的战略意义和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现实必要 二是从长三角建设一体化综合性世界级港口群来看:沪舟甬跨海大通道是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和国家建设世界级港口群重大支撑性和标志性工程,是长三角实施陆海统筹、面向世界,海铁联运、江海联运和环太平洋经济圈先进制造业及物流枢纽开放的关键性和先导性通道有利于形成加快构建更高开放度的沪浙组合港群为核心的长三角自由贸易港 三是从有利于长三角落实海洋强国战略,加快构建长三角海上经济大走廊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必须更加关注沿海经济大走廊的规划和培育,强化陆海统筹,加快构建长三角“一核两翼、带状发展”的长三角海上经济大走廊,同时加快提升长三角沿海城市走廊(1 7)更高质量和更高层级一体化的开放发展 从历史进程看,沪舟甬跨海大通道并非空穴来风,特别是近10年来关于沪舟甬跨海大通道的相关谋划和研究从未间断,前期基础工作扎实推进,有基础有成果比如2018年7月,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印发的《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开展东海二桥的规划研究工作;又如2019年6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提升省际公路通达能力,规划建设东海二桥、沪舟甬等跨海通道”2019年9月,中国国铁集团和上海市政府批复的《上海铁路枢纽总图规划(2016-2030年)》提出,“远景规划预留沪甬(舟)铁路”,线位为经规划东海二桥至洋山并继续向南延伸2018年3月,中铁总和浙江省政府批复的《宁波铁路枢纽规划(2016-2030年)》提出,“远景规划预留上海经洋山至舟山铁路”,线位为经衢山、岱山、秀山至舟山本岛 沪舟甬跨海通道有利于上海和宁波两市海上互联互通,打通长三角海上“断头路”,有利于沪舟甬港口功能分工合作,空间优化布局及提高物流通道综合运转效益浙沪两省应在原有沟通合作工作的基础上,共同推进沪舟甬跨海大通道作为国家和长三角重大支撑性、功能性和标志性工程落地实施 沪舟甬跨海通道能连接起世界上最大的港口群上海与宁波,二龙戏珠,这颗“明珠”,就是舟山舟山群岛新区是国家首个以海洋为主题的国家新区,理应为海洋强国发挥更大作为同时,舟山群岛新区战略位置独特,又是国家各项战略叠加地,更是长三角海上国际开放门户,是国家江海联运中心、联系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的综合枢纽及平台,要实现两个世界港口深度一体化,首先必须实现沪舟甬海上综合交通一体化,实现海铁联运、水水中转,江海联运等交通基础先行,而实现沪甬舟世界级港口一体化发展,有必要考虑打通沪舟甬世界级组合港群之海上断头路,加强建设沪舟甬跨海大通道 目前,沪舟甬跨海大通道北侧上海段和西侧甬舟段已有通道(东海大桥),舟山本岛—岱山段宁波舟山港主通道也将于2021年底建成通车,关键在于公路通道岱山—洋山段约35公里尚未列入规划,铁路通道舟山本岛—洋山段约65公里尚未列入规划,形成了事实上的长三角省际海上大通道的“断头路”对沪舟甬跨海大通道的下一步规划建设,我有以下建议: 一、主动作为、加强对接,加快全面接轨大上海抢抓机遇,迅速行动尽快形成符合国家规划导向和政策,统一口径,专业水准的规范综合报告,向国家、浙江省和上海市相关部门进行汇报、对接,协同推进沪舟甬跨海大通道的规划研究工作 二、完善规划、科学论证,全力争取国家支持深化研究,争进规程建议邀请有决策影响力的国家级研究机构参加沪舟甬跨海通道的规划研究工作,并视情开展沪舟甬跨海通道省际“断头路”部分的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向上争取,全力争取进入国家和上海市、浙江省“十四五”规划,为早日开工奠定建设依据和工作基础 三、加强领导、组织专班,强化集中攻关创新建议沪浙两省市组建强有力的工作专门组织机构或重大项目平台,增加人力财力支持,立足长远、远近结合,加强相关专业人员配备,统一思想、担当作为,攻关创新,全力持续为沪舟甬跨海通道的进一步研究、设计和建设前期打下坚实基础,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沪甬舟北上大通道?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沪甬舟北上大通道(沪舟甬跨海连连看)

沪甬舟北上大通道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总规划师 周建军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编制之年。为落实国家对舟山的相关战略要求,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目标任务,加快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是舟山落实国家战略的又一重大机遇。沪舟甬跨海大通道能否从设想和建议层面更进一层,再次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和热议。 我认为,加快规划实施沪舟甬跨海大通道其战略意义和必要性至少有以下几点: 一是从国家层面看:沪舟甬跨海大通道位于长三角地区伸入海上的最外切边线段,是我国交通“十横十纵”沿海大通道最东外切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实现杭州湾由“C型”尽端交通变成“O型”环杭州湾综合环装交通网络和空间发展新格局,为上海(浦东)打通向南至长三角金南翼、海西经济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开辟新便捷通达海上大通道,大大缩短时空距离,具有十分重大的国家层面的战略意义和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现实必要。 二是从长三角建设一体化综合性世界级港口群来看:沪舟甬跨海大通道是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和国家建设世界级港口群重大支撑性和标志性工程,是长三角实施陆海统筹、面向世界,海铁联运、江海联运和环太平洋经济圈先进制造业及物流枢纽开放的关键性和先导性通道。有利于形成加快构建更高开放度的沪浙组合港群为核心的长三角自由贸易港。 三是从有利于长三角落实海洋强国战略,加快构建长三角海上经济大走廊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必须更加关注沿海经济大走廊的规划和培育,强化陆海统筹,加快构建长三角“一核两翼、带状发展”的长三角海上经济大走廊,同时加快提升长三角沿海城市走廊(1 7)更高质量和更高层级一体化的开放发展。 从历史进程看,沪舟甬跨海大通道并非空穴来风,特别是近10年来关于沪舟甬跨海大通道的相关谋划和研究从未间断,前期基础工作扎实推进,有基础有成果。比如2018年7月,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印发的《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开展东海二桥的规划研究工作;又如2019年6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提升省际公路通达能力,规划建设东海二桥、沪舟甬等跨海通道”。2019年9月,中国国铁集团和上海市政府批复的《上海铁路枢纽总图规划(2016-2030年)》提出,“远景规划预留沪甬(舟)铁路”,线位为经规划东海二桥至洋山并继续向南延伸。2018年3月,中铁总和浙江省政府批复的《宁波铁路枢纽规划(2016-2030年)》提出,“远景规划预留上海经洋山至舟山铁路”,线位为经衢山、岱山、秀山至舟山本岛。 沪舟甬跨海通道有利于上海和宁波两市海上互联互通,打通长三角海上“断头路”,有利于沪舟甬港口功能分工合作,空间优化布局及提高物流通道综合运转效益。浙沪两省应在原有沟通合作工作的基础上,共同推进沪舟甬跨海大通道作为国家和长三角重大支撑性、功能性和标志性工程落地实施。 沪舟甬跨海通道能连接起世界上最大的港口群。上海与宁波,二龙戏珠,这颗“明珠”,就是舟山。舟山群岛新区是国家首个以海洋为主题的国家新区,理应为海洋强国发挥更大作为。同时,舟山群岛新区战略位置独特,又是国家各项战略叠加地,更是长三角海上国际开放门户,是国家江海联运中心、联系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的综合枢纽及平台,要实现两个世界港口深度一体化,首先必须实现沪舟甬海上综合交通一体化,实现海铁联运、水水中转,江海联运等交通基础先行,而实现沪甬舟世界级港口一体化发展,有必要考虑打通沪舟甬世界级组合港群之海上断头路,加强建设沪舟甬跨海大通道。 目前,沪舟甬跨海大通道北侧上海段和西侧甬舟段已有通道(东海大桥),舟山本岛—岱山段宁波舟山港主通道也将于2021年底建成通车,关键在于公路通道岱山—洋山段约35公里尚未列入规划,铁路通道舟山本岛—洋山段约65公里尚未列入规划,形成了事实上的长三角省际海上大通道的“断头路”。对沪舟甬跨海大通道的下一步规划建设,我有以下建议: 一、主动作为、加强对接,加快全面接轨大上海。抢抓机遇,迅速行动。尽快形成符合国家规划导向和政策,统一口径,专业水准的规范综合报告,向国家、浙江省和上海市相关部门进行汇报、对接,协同推进沪舟甬跨海大通道的规划研究工作。 二、完善规划、科学论证,全力争取国家支持。深化研究,争进规程。建议邀请有决策影响力的国家级研究机构参加沪舟甬跨海通道的规划研究工作,并视情开展沪舟甬跨海通道省际“断头路”部分的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向上争取,全力争取进入国家和上海市、浙江省“十四五”规划,为早日开工奠定建设依据和工作基础。 三、加强领导、组织专班,强化集中攻关创新。建议沪浙两省市组建强有力的工作专门组织机构或重大项目平台,增加人力财力支持,立足长远、远近结合,加强相关专业人员配备,统一思想、担当作为,攻关创新,全力持续为沪舟甬跨海通道的进一步研究、设计和建设前期打下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