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上看到有人在问,为什么当年感觉VCD、小霸王游戏机很清晰。现在找来怀旧,结果发现很模糊,完全没有小时候的感觉,是什么情况。

回答中基本都非常刻意,从网上复制的模板,删删改改就发了上去,大多将原因全部都归结于之前的分辨率低,现在习惯了高分辨率后,眼睛刁钻了,再也看不得低清的东西了。少数人提到了电视及显示器大小的问题。

虽然分辨率确实是很重要,但如果你找来老设备,连上大屁股显示器,你依然会惊讶地发现,它的效果远超你从网上下载的老碟片和模拟器游戏的显示效果。不但清晰度可以接受,画面色彩可能也更加丰富。你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那个趁着家长不在家,偷摸着看电视玩游戏的下午,好似一切都回来了,童年的快乐回忆也都涌上心头。

在网上搜索许久,虽然也看到有人在提出质疑,但很快就淹没在了一个又一个分辨率之中。意识到在常见的地方,仍然有很多真相还被蒙住。因为我爱好此番,感觉确实该写一些关于这方面的东西,虽然知道以我现在发出去的影响,可能并没有什么人会看到。但万一有一个人看到真相,那真相就有可能被传播得更广。

分辨率和显示设备屏幕大小确实是影响观感的很重要因素,但是同样的条件下,大屁股的显像管电视,确实比你在普通液晶屏上看VCD,玩复古游戏,效果更好,甚至是好太多。其中的原因,我会从一个玩家爱好者的角度解释清楚,我会尽可能地将一些知识解释得简单些,减少专业名词的使用,但是确实无法避免,还请见谅。因为我作为一个玩家爱好者而非专业人员,知识储备毕竟有限,错误之处难以避免,还请多多指教,我还需进步

分辨率低和画面尺寸这方面你已经看过无数复制粘贴的套话了,我就不再赘述了。

小霸王适合哪些品牌电视 小霸王在老电视上看起来更清晰(1)

点对点的分辨率

CRT电视或显示器,传统上称为显像管电视,标准名称是阴极射线显像管电视。这个名字就将它的原理大致概括了下来。

在大家熟知1080P、4K这样的概念前,大家讨论分辨率一般说的都是多少多少线,这个线与现在的P是想通的,P是英文Progressive的简写。既代表屏幕分辨率的行数,也代表逐行扫描的技术(Progressive scanning)。传统电视一般有NTSC制式和PAL制式,NTSC是National Television Standards Committee的缩写,意思是“(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制定的标准,也是我们大部分人小时候看到的电视制式。PAL是Phase Alteration Line的缩写,意思是”逐行倒相“。NTSC标注与PAL标准互不兼容,虽然不准确,但是我们可以用更传统的称呼让你更清楚这两个电视,NTSC是传统上我们说的用三色线的电视,PAL是我们说的用色差线的电视,早期也别称作高清电视。但你也可能早就发现了,高清电视显示的画面时常还不如普通电视。

NTSC制式电视为525线,有效显示范围为480线。

PAL制式电视为625线,有效显示范围为576线。

为什么有效显示范围会比实际小,这点放到后面与相关内容一起讲。

大部分VCD或是老式游戏机的输出分辨率为240P或480i,NTSC制式电视的有效显示范围能正好满足这两者,而PAL制式的电视就需要拉伸了画面了。同样的,大部分人使用的1080p电视或显示器,既不是240的整数倍也不是480的整数倍,画面无法点对点显示,效果自然差了很多。4k分辨率电视或显示器,虽然能点对点显示240p,却不能点对点显示480i。反倒了2k显示器,确实是这两者的倍数。

点对点显示没有像素的偏移改变,确实能输出比较好的效果,但这距离我们找出显像管电视对老设备成像好的原因还有一定距离。

小霸王适合哪些品牌电视 小霸王在老电视上看起来更清晰(2)

CRT的优秀成像技术

显像管电视,屏幕表面上的荧光粉被机身内的电子枪发射的电子束轰击后,呈现红绿蓝三种颜色,通过不同颜色光叠加形成最终的色彩。电子束按照顺序,从左上角到右下角一直轰击屏幕不断变色。而因为荧光粉的特性,颜色又会很快消失,不会留下残影。当然因为颜色衰减过快,衰减后像素变暗呈现黑色,人眼看上去就很容易感到画面在闪烁,有对着显像管电视画面拍过照片的朋友肯定对我说的闪烁和扫描线有很直观的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好的显像管电视会再次对像素点进行轰击让它的颜色在还没有消退时,就再次被上色。这样能在保证显示画面的优秀素质的同时,让人眼不再感到画面一闪一闪的。

显像管电视被淘汰的原因有很多,但你非要说是因为它的画质不行,我可真的不能认同。现在的低端液晶屏幕的显示效果怎么样大家也有目共睹,更别说刚刚兴起时的样子了。

电子枪轰击屏幕成像注定了显像管电视非得有个大屁股不可。无论技术怎么发展,电子枪可很难缩小,如果体积不够,电子束没办法在电子枪中提高到能轰击荧光粉的速度,就无法正确显色。此外,电子枪持续移动,电子束就可能在外侧衰减,屏幕边缘的色彩可能不佳。为了保证中心颜色与四周颜色效果,就将有效显示范围缩小,保证整体观感。这就是为什么NTSC制式明明是525线的设计,有效显示范围却只有480线的原因。我查阅的一些书籍中有写,CRT的水平分辨率只有实际扫描值的百分之80,垂直分辨率大约只有实际扫描值的百分之90(也有的写93),但这与480/525的数值都不相同,实际为什么,我着实不太清楚,请看到这儿的知道原因的朋友帮忙解释一下,非常感谢。也因为如此,显像管电视的边框也不可能做窄了,注定跟不上当前电视行业的轻薄潮流。

小霸王适合哪些品牌电视 小霸王在老电视上看起来更清晰(3)

电子枪主体部分图,电子需要足够的长度加速

逐行扫描与隔行扫描,240p与480i

前文提到的,老式游戏机或是VCD大部分为240p和480i,这到底是什么意思。P是追行扫描的简称(Progressive scanning),I是隔行扫描的简称(Interlaced scanning)。虽然电视支持480p显示,但是设备的性能达不到,输出画面的带宽不足,就只能委屈一下显像管电视,显示不那么清晰的画面了。

最初的机器一般输出为240p,这样电视的电子束只轰击奇数行的像素,每一行成像之间会有一行黑色像素区域。如果你在液晶显示器或电视上观看这样的画面,画面的拉伸与液晶显示技术的边缘填充,只会让你觉得画面整体亮度降低,色块变得棱角分明,看起来是真的别扭。但这样的画面放在显像管电视上就大不相同了,有时不得不佩服,人脑真的很厉害。黑色的留白,人脑确实会自动给他插值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想象的空间让画面感愈发丰富。即使没有拉伸和填充,你想在液晶屏上面体验这样的感觉,下载了一幅每隔一行都有一行的图片,虽然人脑也能帮你补全这幅图,但是它的感觉还是和你的显像管电视看到的完全不同,你能明显感觉那一行行扎眼黑色,这究竟为什么?留在后文与其他相关内容一起解释。

后面的机器,虽然性能没有提升到可以输出480p,但是聪明的工程师们想到了一种绝佳的解决方式——隔行扫描。隔行扫描的带宽需求只有逐行扫描的一半,480i与240p的需求带宽基本相同,但是其显示画面却基本能达到逐行扫描的效果。隔行扫描的原理很简单,电子枪先扫描奇数行,形成一个240p的画面,然后再扫描偶数行,再形成另一个240p的画面,然后反复交替进行,你看到的就是一个填充了整个屏幕的完整画面了。

这样看来隔行扫描很完美啊,为什么现在不用了?隔行扫描,虽然增加了画面的显示效果,而且整体画面不闪烁,但是毕竟每次只显示半幅图像,很可能造成画面抖动扭曲。放到现在的液晶显示器上面,有可能出现花屏、屏幕出现花斑等现象。现在机器性能大幅提升,大量机器都可以带的动4k60HZ甚至更高的显示效果,自然不需要隔行扫描这项技术了。

扫描技术我们懂了,但是这好像和画质关系不大啊,别急,现在就开始了。

小霸王适合哪些品牌电视 小霸王在老电视上看起来更清晰(4)

美丽的像素点

说到像素,大家很容易就想象到它们整体的样子,也对一个一个小方块有很直观的印象。

但是,每一个小像素究竟什么什么样子的,它们又是怎么组合在一起的呢?我们先谈一谈液晶的像素点。它们大概是这么组合在一起的,周围还是一圈黑色。

因为红绿蓝三色的亮度不同,实际上RGB三色的大小还不尽相同。无论是什么材质,液晶显示器的每个像素点,基本为规矩的矩形,显示的效果也规规矩矩,理想状态下,像素该是什么颜色就是什么颜色。它们像军训中的学生一样,在能力范围内做着自己的事情,不完美还算服从命令。下图是大概示意图,一个像素点还要包含周边的黑色区域,但是你的电视很多还不是RGB排列,显示效果还更差一些

小霸王适合哪些品牌电视 小霸王在老电视上看起来更清晰(5)

CRT电视,像素发出的光会溢出自身像素点所在的位置,模糊像素之间的界限。就好像某一日你心情甚佳,站在明净的窗前,看着窗外雨打芭蕉的美景,大大的雨点砸在窗户上,模糊了一丝视线,但屋外的景色却看起来更美了

这里再引入一个概念,马赫带效应,我直接引用百科上的解释:“一种主观的边缘对比效应。当观察两块亮度不同的区域时,边界处亮度对比加强,使轮廓表现得特别明显。”说点大家能听懂的话,叫做锯齿。同样的画面,在规矩的液晶下看锯齿感就很强,放到显像管电视上面看,溢出的一部分像素光斑填补了部分黑色行距,光线柔和的衰减让弱化了图案周边的断裂感。相邻的光电叠加在了一起,形成了自然的过度。

小霸王适合哪些品牌电视 小霸王在老电视上看起来更清晰(6)

前面是显像管像素点你看到的情况,后面是液晶屏像素点你看到的情况

液晶屏因为整体背板发光的特性,显示黑色是由像素前面的挡板遮挡来形成的,就造成了黑色不黑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在也常见分区背光技术。不过都只能减缓不能避免。而显像管电视面对这个小问题解决起来真的游刃有余,显示黑色直接不轰击那个像素点就是了,简单且粗暴,效果还好。同样能做到像素点可控的还有等离子电视、自发光LED电视、每个像素点下单独发光的MINILED电视等等。说实在的,如果现在让我评选出一个显示效果最好的电视,我还有可能去投等离子电视一票。显像管电视、等离子电视,他们都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与时代脱轨了,不再有厂商愿意继续研究、投产了,但是他们在历史中都留下了属于各自的精彩篇章

黑的纯粹,对比度就高。液晶显示器的漏光现象,进一步让画面色彩还原不佳,这就是为什么设计师专用的显示器价格如此高昂的原因。

小霸王适合哪些品牌电视 小霸王在老电视上看起来更清晰(7)

玻璃的艺术

首先说明,这一点我并非是鼓吹显像管显示器的好,不过它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显示的画面感。

常见的显像管电视表面一般是球面或者柱面,后期产品也有不少纯平电视出现(但你想想看是不是你看到的很多微微曲面的电视反而是显示效果更好的),他们的表面都覆盖了一层玻璃。正是这层玻璃可能给当时年幼的你带来了不一样的观看体验。

更亮的像素点,光线溢出像素就更多,看起来仿佛是从玻璃上发出的,暗一些的像素点看起来像是在玻璃内部,而不发光的黑色像素点就静静躺在原处。画面的层次感直接就出来了,你看到的仿佛不再是一个平面,而是所有像素点在不同的距离下舞动,充满了立体感。此外,是玻璃总会反光的,像素的光打到玻璃上,形成一层淡淡的光晕。你仿佛在清凉的夜晚走在霓虹灯下,心中涌起无数好的词汇评价这个感觉,这些词汇也被无数导购用于形容新的显像管电视,尤其是那句“通透”!

小霸王适合哪些品牌电视 小霸王在老电视上看起来更清晰(8)

通过玻璃看窗外的景色,景色会变得模糊。但是透过玻璃去看像素块呢?棱角分明的像素似乎变得圆润了,一切看似不那么精巧的设计组合到了一起,电气的艺术就诞生了。

显示设计

电视的设计之初就是为了显示动态画面的,而显示器的设计之初就是为了显示静态画面的。当然在现在这个时间点说这件事情已经不那么准确了,毕竟显示器技术革新的非常快,现在大量高刷新率显示器对动态画面显示效果也非常棒。

但不得不说,现在市面上还存在大量低规格显示器和电视,并且是销量最好的那一部分。在动态画面上,因为各种原因,显示效果是真的不行。无论从明亮度、色彩还原、动态表现、对比度等等方面都是被显像管电视碾压的存在。你可能很好奇,为什么玩家愿意去花大价钱去收老电视,甚至花比你买台高端电视更高的价格去收一台你看不懂的彩监(彩色监视器,和彩电对应,专业显示设备)。情怀可能真的值钱,但是终究是因为这个情怀确实值得玩家去购买。

小霸王适合哪些品牌电视 小霸王在老电视上看起来更清晰(9)

刷新率or场频

早期这个概念大家都不那么在意,甚至商家也不在意,导购员也不懂。你可能只能从一些专业爱好者或是家电维修人员的口中听到它的名字,场频。当液晶屏进场之后,几乎所有的产品都是极低的的场频,随着市场开始出现一些高端的产品,场频作为一个噱头粉墨登场了。还得到了一个响当当的新名字,好懂也好记,刷新率。那么当年高端的产品究竟有多少刷新率呢?60HZ,每秒最多刷新六十次。

当然,现在高刷新的机器屡见不鲜,你已经能在市面上买到360hz的显示器和120hz甚至144hz的电视产品了,但看看那些爆款,那些销量高的产品呢?虽然各种电视标称的分辨率都上去了,一个个爆款从720p提升到1080p到现在尺寸稍微大一点的都上了4k,刷新率却从来都不是爆款电视的宣传点。因为他们该怎么宣传呢?我30hz刷新率我骄傲了吗?即使你看到过宣传60hz的也不一定可信,它可能仅在低分辨率下支持,一切换到标准分辨率,有妥妥地变回了30hz。别惊讶,事实就是如此。各种销量极高的电视盒子,一看参数,各种惊喜,投到电视上,还得刷新率分辨率二选一。

我就看个24hz的片源我要那么高刷新率的电视做什么?当刷新率一定时,你看越大的电视,画面看起来就越卡顿。这个很好理解,你看小电视,一帧之后,画面移动了一毫米,你的眼睛可能觉得他就是顺滑移动的,你看大电视,一帧之后,画面移动了一厘米,你的眼睛就感觉他是瞬移过去的,卡顿感十足,当你拥有了高刷新率,电视会在画面之间插帧,你就会感觉画面又变得流畅了。这样看来,普通电视60hz自然是很好的,大尺寸电视还是上120hz更佳。

那么小尺寸的显像管电视是多少刷新率呢?按照CRT的标准来说,如果刷新率达不到85HZ是不能标称自己达到标准的480p分辨率的。但是为了降低成本,国产屏幕刷新率也会降低要求到60hz,是的,可能你看不起的老显示器,现在还比爆款液晶显示器强。而当年的高端进口产品,大多刷新率都能达到100hz。这种情况下,显示480i的画面,实际上一秒时间内,显像管电视足足给你显示了两百张一半的画面,可谓劳苦功高。画面流畅不卡顿。

那这时候我就不得不再提一嘴等离子电视了,等离子电视的刷新率是多少呢?你在市面上随便能买到的等离子电视,它的刷新率基本都在600hz,现在仍然没有能与之抗衡的产品。

小霸王适合哪些品牌电视 小霸王在老电视上看起来更清晰(10)

残影、延迟、拖影

液晶电视无可避免地会出现残影现象,一个像素的颜色切换到下一个像素的时间非常慢。你可能在购买显示器的时候才会注意到这个参数。一般标注为响应延迟,但是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可就多了去了。传统意义上说延迟应该说灰阶响应时间,毕竟黑白切换是最快的灰阶切换是最慢的,响应时间最高,如果在这个时间内没有完成颜色的切换下一帧的画面就会出现残影,整体画面就会出现拖影。如果一个显示器标注的不是灰阶响应时间,而是别的,你大概率就能判断出他的灰阶响应时间很慢。比较差的屏幕灰阶响应时间几十毫秒甚至上百毫秒都是正常的。即使某个屏幕标注了它的灰阶响应时间为1ms,那也不能相信。要达到这种效果,必须在驱动中开启低响应延迟才能实现,而你要付出的代价就是颜色失真。除了高端的FPS游戏玩家,其他人真的没有任何理由去开启这个功能。

那么我们可爱的大屁股CRT显示器的延迟是多少呢?真真切切的1ms,毕竟电子枪打在哪里它就变在哪里,还记得前文提到的荧光粉衰减特别快吗?残影完全不需要担心。

输入延迟

怎么还有输入延迟这个概念?没怎么听说过啊。因为宣传这个一般都在高端电视上,我们平时挑选的性价比高的产品肯定不会宣传自己的弱势,而宣传的结果都是实验室结果,距离你买到的产品实际使用体验还差得远。一般的机器输入延迟在几十毫秒到上百毫秒之间,有时候是不是感觉明明我的游戏操作也对,为什么实际的结果却不是这样呢?从你的大脑到你手的反应,再到输入延迟的反应,再到显示显示器显示,这之间的时间加在一起就很长了。这也是你明明感觉当年小霸王玩起来是多么顺畅,现在常常感觉卡顿的一个原因。

此外再讲一个你可能在大部分地方从未听说过的延迟,为了不花屏,现在的显卡设备总会预存一帧,所以你看到的画面总是晚了一帧。那么30hz的电视机,你就需要额外等待1000/30=33ms,60hz的电视机,你就需要额外等待17ms,120hz的电视机,你就需要额外等待8ms。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即使你看到的电视或者显示器产品宣传了自己的输入延迟,你终究还是需要加上这个一帧的延迟,才是实际最少最少的延迟。

那么说回来了,显像管电视的延迟是多少呢?拜托,我们可是模拟信号啊,当然没有延时,电子在电线中的传播速度很慢吗?真较真算起来,那就算1ms吧。

这就结束了吗?当然没有!如果你用老设备接在现在的电视或是显示器上观看碟片或者游玩游戏,你还得经过一层模拟信号转数字信号,不同的芯片速度肯定不同,但现在这方面的需求这么低,你觉得厂商会给你用上最好的、最快的芯片吗?你还是曾经那个单纯的少年吗?

CRT就这么好吗?

嗯,在我描述的这些方面,他确实不错。但是,它终究只是个偏科生,只是个随着历史的潮流,随着科技的发展被淘汰的产物。老机器连接液晶屏确实很难达到CRT显示的效果,但是如果换成模拟器玩家,很多我们关注的点都能弱化甚至忽视。运用各种滤镜、插件,显示效果甚至可以提升到原机都达不到的效果。很多老机器受限于当时的机能问题,时常有降频困扰,这在模拟器上通过超频基本不需要担忧。配合更先进好用的各种外设,游戏体验很可能超越原机。即使作为玩家,对喜爱的东西无尽美化。但是它仍旧有太多太多的缺点我没有诉说。在当年小米公司的对比下,红米都要完胜苹果了,大体上也就是这个道理。

CRT显示器在自己的时代,带给了我们太多幸福,它已经完美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后辈光辉中谢幕了。以上几点说它的显示效果好,也都仅限于在低分辨率下,在当前我们很容易就能在网上观看高分辨率的综艺,甚至能买到蓝光盘观看高码率的高清电影,那的的确确不再是显像管电视擅长的领域了。

小霸王适合哪些品牌电视 小霸王在老电视上看起来更清晰(11)

我需要为了老设备购买一台CRT显示器吗?

如果你是究极电子爱好者,可能不用我说,你手头已经有CRT显示器,或是显像管电视,甚至是彩监了。如果你只是看到这儿了偶然感兴趣,那我觉得真没必要。

因为此类产品早已停产,存世的产品良莠不齐,想收到就非常困难了。因为存世量不多,价格也肯定不会美丽。不少破烂产品都当做传家宝的卖,只能抱着上当的心态来购买。如果真的需要,建议线下找能验机的地方,当场验机,多测试一番再收购。网上购买基本不可取,显像管电视分量都很实在,我们又不能指望快递温温柔柔。不是抱着买到废品的决心,就别考虑了。你的钱包和心态都撑不住。

不够万一哪天路过一个旧货市场,或是赶集时看到一台成色还不错的机器,价格也合理,只要家中还有地方放,拿下来也不是不可以。哪天不喜欢了,你可能很容易就找到一个对显像管电视着迷的朋友了。谈谈天,回忆回忆过往,喝一盏茶,交一个朋友。

我热爱数码,这篇文章也是有感而发。希望看到这儿的您每天都过得开心。

作为一个没有关注量的人,如果您需要这篇文章作为参考,需要引用或者制作视频,请提前告知。偶然间发现之前的发文已经被洗稿做成了视频,真的有点无奈啊。本身没有阅读量,却以这样的方式被推广了。谁写的话谁还是能看出来的,ai洗过的稿件,顺序也没换,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