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跨时空”奏响一曲人工智能(AI)交响曲。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昨天开幕,来自全球各地的人工智能顶尖科学家、行业专家及著名企业家仿佛在不同的时空中交会:一些大咖以全息影像形式现身会场,一些专家在视频中侃侃而谈,还有一些行业领袖则现场回应热点。

不管身处何地的“跨时空”相见,思想的火花共同碰撞出激情。人类究竟处于AI发展的哪个阶段?AI的未来会如何演绎?我们又如何借助AI来赋能百业?围绕AI领域的技术前沿和产业趋势,这场云端峰会给出了权威解答。

ai技术发展到高精度(AI向前的加速度比想象中更快)(1)

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上海·机器人矩阵现场,多款5G服务型机器人亮相。文汇报记者 赵立荣摄

立足当下:AI发展处于哪个阶段

人工智能究竟已行进到哪个阶段?每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为当下准确定位都是绕不过去的主题,因为只有立足当下,才能更好审视未来。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首次提出“AI发展三阶段”理论,将AI分为技术的智能化、经济的智能化以及社会的智能化3个阶段。他表示,经济智能化阶段又分为上下两个阶段,在前半段,人工智能的发展主要围绕通用能力的开发和作为一种资源的AI能力平台化。在后半段,人工智能开始全面产业化,行业应用与商业化全面普及。

“目前我们正处于从经济智能化的前半段向后半段过渡的时期。”李彦宏认为,经过前半段的发展,全球范围内已出现少数几家通用AI平台和一些专注于某个垂直行业的细分AI平台,在信息搜索、信息流推荐、无人驾驶这几个垂直行业,人工智能也初步证明了其对所在行业的颠覆和重构潜能。

与李彦宏的判断相似,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钹从不同的维度划分认为,我们正在迈向第三代人工智能。在他的理解中,第一代人工智能提出符号模型,这是人工智能的第一个重大突破,第二代人工智能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则是深度学习,这是一种通用工具,不需要领域知识,它所构造的多层次和多维空间能够处理大量数据,可以极大推动AI应用的发展。然而,深度学习所解决的问题依旧有限,在环境感知、理解环境、AI安全和推理决策等方面会出现不安全、不可靠、不可解释的局限性。

在张钹看来,正在到来的第三代人工智能是安全、可信、可靠和可扩展的技术,目标是完全解决计算机的智能问题,“人工智能最重要的表现是随机应变、举一反三,为此,必须充分利用知识、数据、算力和算法4个要素,才能解决不完全信息、不确定性和动态环境下的问题,达到真正的人工智能。”

放眼未来:算力会超越摩尔定律吗

推开未来的大门,人工智能向前的“加速度”,或许比想象中的更快。依图创始人兼CEO朱珑将AI算力的演进与计算机CPU芯片进行对比,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他发现,按照摩尔定律,也就是CPU速度每18到24个月翻番的曲线,计算机的算力、存储能力以及数据传输能力在过去30年增长了100万倍,造就了今天的信息社会。

“AI的成长曲线要远比计算机更加陡峭”,朱珑说,过去5到6年,单个AI计算单元的算力就提升了1万倍,全世界用于算法训练的能耗提升了1万倍;而今天AI算法的感知能力,和2015年围棋机器人第一次战胜人类棋手时相比,又提升了100万倍。这表明,AI在未来可能进入“算法霸权”时代,也就是说,大家都要用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集群,才能完成最高水平的机器学习,才能提出最好的AI算法。朱珑预测,未来十年,AI算力会进入一个“超摩尔定律时代”,十年后,能支撑整座城市高效管理的10万路视频信号,只需要一块“巴掌大的芯片”就能完成处理。

联合国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联合主席马云也给出了同样的判断,他认为,数字技术的大趋势并没有发生变化,但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这只“黑天鹅”的影响,本来需要三五十年才能完成的数字化进程,可能会大大提速,10年或者20年内就能完成,“这是巨变以后的巨变,技术变革提前并且加速,这是我们需要做好准备的,也是我们今年人工智能大会和去年所面临的完全不同的局面。”马云说。

中国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图灵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则立足当下,提出建议:“如果我们观察周围,会看到AI领域一些新的进展,所有这些光环都来自于一些基础科学,来自于基础理论。对于我们来说,应该在理论创新方面有所突破,特别是在AI方面,现在的AI应用来自于过去的理论研究,现在做的理论研究在未来某一天会让我们获得巨大进步。”

赋能百业:从“AI ”到“ AI”

创新工场创始人兼CEO李开复一直是新技术的倡导者。他对AI前景很乐观,但他也认为,AI广泛落地的过程和过去互联网行业相比会有很大不同,如果说在互联网浪潮中,互联网公司会占据主导地位,那么,在AI领域,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

过去两年,AI走完了其他新技术通常需要20年才能走过的道路,从技术驱动转为商业驱动,从而使得人们从“AI 时代”过渡到“ AI时代”,但这两种路径并不相同。在李开复看来,所谓“AI ”,行业发展主要是以AI人才为核心推动,产业以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AI芯片等为主;而“ AI”则主要针对传统行业,甚至是以传统公司为主导、AI公司为辅助,从而实现商业价值。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随着软硬件技术和能力越来越强,人才越来越多,AI的门槛越来越低,甚至再过几年,传统行业可以很方便找到AI人才,用很简单的方式应用AI。也因此,AI行业很难出现互联网那样的超级平台,传统行业会具有更大的话语权。

“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过去20年借助互联网实现了前端效率的大幅提升,未来应该应用AI提升后台效率,这种改变是中国经济提升最大的机会,也是投资最大的方向。”李开复说。

今年的大会上,全球跨国制药巨头阿斯利康首度亮相,这是人工智能与医疗产业走到融合深处的必然。阿斯利康全球首席执行官苏博科从全球视野谈及人工智能赋能医疗产业发展趋势时也提到,阿斯利康在AI实践上,不是以碎片化的方式来应用技术,而是采用一个整体方法,把数据科学和AI运用在药物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这意味着,AI成为药物研发过程中最好的辅助工具。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则认为,人工智能是一个非常包容的学术领域,不仅跨越学术研究领域、跨越工业应用行业,也跨越学术和产业边界,“人工智能发展的未来,需要各领域的学者、各产业的工程师、各个国家的研究人员紧密合作,共同努力”。(文汇报记者 徐晶卉 张懿 唐玮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