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湖心亭看雪(答案在下一篇文章),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初三语文第12课湖心亭看雪?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初三语文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语文九上湖心亭看雪练习)

初三语文第12课湖心亭看雪

13.湖心亭看雪(答案在下一篇文章)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4分)

崇祯( ) 拏( ) 更定( ) 一芥( )毳衣( ) 雾凇( ) 铺毡( ) 沆砀(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8分)

(1)余拏一小舟( ) (2)拥毳衣炉火( )(3)雾淞沆砀 ( )

(4)焉得更有此人( )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6)客此( )

(7)舟子喃喃曰( ) (8)莫说相公痴( )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上下一白/则一舸无迹

B.独往湖心亭看雪/矜、寡、孤、独、废疾者

C.天与云与山与水/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湖中人鸟声俱绝/哀转久绝

4.文学常识填空。(6分)

本文选自《 》,作者 ,字 ,号 , (朝代)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 》等。

5.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A.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B.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C.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D.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6.根据原文填空。(6分)

(1)“痴”字是文眼,以舟子的话结尾,具有画龙点睛、深化意境的作用的句子是: 。

(2)描绘了一幅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的句子是:___ 。

(3)“独”字用得精妙,展示出作者不随俗流、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的句子是:___ 。

(4)运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举目皆白的景象的句子是:_ 。

(5)使用数量词表现出景物依稀可辨、使人唯觉其小的句子是:___ 。

(6)衬托出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的句子是:_ 。

二、课内阅读(22分)

7.请赏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中的数量词。(3分)

8.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2分)

9.下面描写雪景的句子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特点?请加以赏析。(3分)

雾凇沆硕,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10.作者“问其姓氏”,对方答“是金陵人,客此”,你如何理解这种答非所问?(4分)

11.文中最后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4分)

比较阅读: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白云山岳皆文章》:观朱霞①悟其明丽观白云悟其卷舒;观山岳,悟得灵奇;观河海,悟其浩瀚,则俯仰间皆文章也。对绿竹,得其虚心;对黄华,得其晚节;对松柏,得其本性;对芝兰②,得其幽芳③,则游览处皆师友也。

(节选自王永彬《围炉夜话》)

【注释】①朱霞:美丽灿烂的彩霞。②芝兰:兰花香草。③幽芳:幽然醉人的芳香。

1.用“”为下列句子断句。(2分)

观朱霞悟其明丽观白云悟其卷舒。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2)悟其明丽    (    )

(3)悟其浩瀚    (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则游览处皆师友也。

                                      

4.甲文中加点的“独”字与乙文中加点的“皆”字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5.甲乙两文通过写景各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