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坎村麦冬高架蔬菜基地

美丽的宜居乡村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1)

万家坎村农房新貌

中国绵阳新闻网(记者 谢艳 文/图)海德格尔说:人,当诗意地栖居。一湖清水,荷叶田田;一片田庄,果蔬生香;一幅美景,四季如画……如今,在梓州乡村,人们正以自己勤劳的双手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村”,为“诗意的栖居”赋予美好的注脚。

三台县把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统筹实施“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文化传承”五大行动,加快建设一批“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截至2015年底,全县已建成幸福美丽新村149个,推动了农村群众生活条件和环境的持续改善。

连日来,记者走进幸福美丽新村,探访村民们的美好新生活。

完善基础设施 让条件好起来

芦溪镇五柏村是三台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中比较成功的例子。

如今的五柏村早已抽掉了“穷筋”,拥有了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宽阔平坦的道路四通八达,渠系配套的水利设施浑然一体,兼具现代和川西风格的民居触目可见。“新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三台县委农办副主任景安荣说。“一楼一底的房子花了近20万元,如今家里通电、通水、通网,生活设施齐全。”村民林志胜指着一栋漂亮的“小别墅”告诉记者,他家的老房子原本是土坯房,新村建设开始以后,他家修了这座别具特色的“川西民居”,拥有独立的庭院,院子里果蔬飘香。

据了解,在五柏村,像林志胜这样住上“小别墅”的人家就有58户。

更让林志胜想不到的是,如今村里还有了公共服务中心,配备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农村警务、计生卫生、农技防疫、便民代办、农家超市、农民书屋等公共服务设施,生产生活一下子方便多了。

以前林志胜要靠外出打工维持家庭生计,随着“盛世樱花悠乐谷”乡村旅游项目在芦溪镇火热兴起,以及藤椒产业园的迅速发展,林志胜和村里11户人家开起了农家乐。而村里其他人也可以就近到藤椒产业园、樱花谷务工,不用出远门就可以挣到钱了。

扮靓村容村貌 让环境美起来

一栋栋小洋楼掩映在绿树丛中,宽阔整洁的水泥路直通农家院落,蔬菜基地里绿油油的蔬菜长势正旺;与城里人一样,村民们吃上了安全放心的自来水,用上了清洁方便的天然气……

摘要:海德格尔说:人,当诗意地栖居。 一湖清水,荷叶田田;一片田庄,果蔬生香;一幅美景,四季如画……如今,在梓州乡村,人们正以自己勤劳的双手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村”,为“诗意的栖居”赋予美好的注脚。

仲夏时节,记者走进三台县永明镇万家坎村,一幅幅如诗如画般的美景映入眼帘。

为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万家坎村按照“整体把握新建、改造和保护三种基本形式,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保则保”的思路,实施了农房风貌提升及微庭院建设工程,按照“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的格局引导村民相对集中居住,统一协调农房风格。

更令人可喜的是,该村还以净化、绿化、美化为追求,全面开展农村院落整治。统筹建设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新建垃圾收集房,在全村推广生活垃圾户集、村收、乡(镇)处理模式。

景安荣告诉记者,在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过程中,三台坚持“一盘棋、一张图、一抓到底”,高标准编制了《三台县统筹城乡示范区建设规划》《民俗农庄建设规划》《蓝莓产业园建设规划》等8个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建设规划,分类打造“麦冬葱郁,果蔬飘香”的现代田园新村、“江水环绕,宜居宜游”的旅游新村。

正是在这些规划的指引下,包括万家坎村在内的“田园新村”“旅游新村”遍地开花,以各具特色的风貌和姿态吸引着八方游客,给村民们带来了新的增收门路。

发展特色产业 让腰包鼓起来

只有产业发展了,农民的腰包才能真正“鼓”起来。

基于这一理念,三台在推进新村建设的过程中,围绕“2 2”产业体系,以“一村一品”为抓手,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花园镇涪城村是省级新农村示范片重点推进村,按照产村相融总体要求,该村大力推广“药-粮-菜”高产高效种植模式,连片建成麦冬高架蔬菜基地700亩、药粮套作基地1100亩,为“涪城麦冬”打开了助农增收的大门。

而永新镇崭山村,通过大力发展米枣产业,走上了增收致富的路子。2015年,全村2650亩枣树产鲜枣375万公斤,产值19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460元,并成功举办了首届米枣采摘节。

“农旅结合”,成为三台突出“一村一品”特色,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模式。在芦溪—立新省级统筹城乡示范区,成片的藤椒产业园、中国民俗农庄乡村旅游综合体、盛世樱花悠乐谷等,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来三台旅游、观光,让三台新村建设的美誉度、知名度不断提升。

业兴、家富、人和、村美。梓州乡村大地,“幸福美丽”底色日渐厚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