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稍加留意,就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面对贫穷、意外或者出现的天灾人祸,很多人会有不同的心理和表现。

有的急切地伸出援手,希望自己能帮助到他人;有的却显得比较冷漠,认为事不关己,就连少数孩子也会这样。

不愿帮助他人度过困难,究其原因,是缺乏爱心的表现。

缺少关爱的孩子(别抱怨孩子缺乏爱心)(1)

进入冬天以后,天气异常寒冷。美林曾经到过一个乡村扶贫,由于交通不便和土地贫瘠,目前那里还比较贫困。想着有些孩子在冬天穿得比较单薄,美林回家就开始忙碌,想收拾一些衣服寄给需要的孩子,另外还找了一些书籍和玩具。

看到妈妈想把自己的玩具送人,5岁的女儿很不情愿:“他们与我有什么关系呢?”女儿的态度使美林非常生气:“有些同龄的小朋友缺衣少穿,你怎么能这样没有爱心呢?”看见妈妈生气了,女儿才勉强同意。

美林知道,孩子是被家人惯坏了,小小年纪就有些自私,缺乏同情心,接下来要好好教育才行。

缺少关爱的孩子(别抱怨孩子缺乏爱心)(2)

缺乏爱心不是一件小事,没有爱就像在黑暗中行走,缺失光明的感觉十分可怕。因此,父母要引起重视,对孩子的爱心教育不能松懈。

为什么有的孩子容易缺乏爱心呢?

1、家人的过度宠溺

现在很多孩子是独生子女,被家人过分宠溺,享受到全家所有的优势资源,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因而这些孩子在心理上先天存在一种优势,那就是唯我独尊、理所当然,以为家里的东西都是自己的,他人不得染指。

缺少关爱的孩子(别抱怨孩子缺乏爱心)(3)

2、在缺爱的环境中长大

因为各种原因,有的孩子从小离开父母,在陌生的环境中长大。如果生活得不好,没有得到父母的爱或者缺乏亲人的关心和帮助,容易养成孤僻和自卑的性格,在行为上也变得比较冷漠,不愿意帮助别人。

有的即使心里想提供帮助,也不知道怎样表达。久而久之,这样的孩子就养成了不愿付出的习惯,甚至被认为是天性凉薄。

缺少关爱的孩子(别抱怨孩子缺乏爱心)(4)

应该怎样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呢?

1)给孩子做好示范

孩子长大以后,对身边的亲人好不好、对他人有没有爱心?这些问题与父母很有关系。

缺少关爱的孩子(别抱怨孩子缺乏爱心)(5)

2)让孩子学会表达爱意

孩子虽然年幼,但有超强的模仿能力,能够很快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父母在与孩子的互动中,要让他懂得分享的含义,知道这是一种爱的表达,并有意识地让他这样做,从中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

缺少关爱的孩子(别抱怨孩子缺乏爱心)(6)

还要鼓励他用心去思考和体会,找到自己独特的表达爱的方式,这会让家庭的氛围更温馨。同时,在孩子表达他的爱意时,父母要做出热情的回应,不能当面拒绝,否则会伤害他的感情。

3)找到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总是讲大道理,他可能难以理解也不会上心。这就需要找到一个好的办法,才能让他留下难忘的印象。

缺少关爱的孩子(别抱怨孩子缺乏爱心)(7)

很多父母都会选择讲故事,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孩子记住故事里的乐于助人的人物形象。同时,也可以让孩子看充满爱心的动画片和小人书,这比直接要求孩子去帮助他人更有效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孩子天生就有爱心固然难得,但后天的引导和教育更加重要。

要让他心中有爱,眼中有情,将来成为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就需要家长做好引导和教育,给予他足够的温暖,让他沿着正确的道路走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