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冯新生

【作者简介】冯新生(心声):报社资深记者、北京作家协会会员,多家网媒传播平台专栏作家、签约作家。曾在省市级以上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杂文约7000余篇(首),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征文中,曾获小说一等奖、诗歌一等奖、散文二等奖,千余篇文学作品被新华书店发行的文学丛书选载,200余篇小说、散文,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文艺台选播,300余篇游记散文,分别被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教育学会编著的《课外语文》登载。专著包括: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的小说集《茉莉香茶》、散文集《物华天宝》《游出滋味》《行者手记》。创作成果,入载《中国文化名人大辞典》。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入淀读荷

写残藕散文(入淀读荷散文)(1)

炎夏,人们纷纷近水而乐,试图从波光潋滟间寻觅一丝清润。你也如是。近年,每临近农历六月,你便来到河北明珠——白洋淀,以观荷名义,体味酷热中的清丽之美。

尽管是盛夏时段,一望无际的淀泊之畔,清晨时分仍有几分清凉。拢纱般晨岚,在通往码头的观景大道上缓缓游移,让你有踏雾登云之感。旁观,萦回池塘上的鸟儿啾啾对语,栖身高柳上的蝉吟声韵悠长。一切都是那么恬静、那么淡然。

水中的荷花,在淡淡晨雾中摇曳。让圆叶的绿、娇瓣的红,含几分悬念。若即若离的缕缕清香,多情拂面……一切一切,都任你遐想、任你感悟。《爱莲说》那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此时此刻,被大自然精致解析。

在淡淡晨雾中“读荷”,没有围观、没有旁议、没有解说、没有提示,更没有嘲讽……只需静观遥想,便会让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浮现于散履之间。你由此认定,唐代七绝圣手王昌龄那首《采莲曲》是在晨雾赏荷时所写。否则,诗人岂会吟出“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写残藕散文(入淀读荷散文)(2)

你坐在游船码头的“北地西湖”竹廊,深感几缕江南气韵。人们谈及荷花,常会想到江南;想到杭城美荷;想到填词谱曲进入繁盛期的南宋,想到西湖之畔那首脍炙人口的咏荷诗。你遥望晨雾中色彩迷离、色感斑驳的荷花群,忽然忆起初识白洋淀的情景。

2012年,也是盛夏时段,你随北京作家到白洋淀之畔采风。安新县县委宣传部领导听说你在白洋淀,派新闻科科长披彩虹、驾快艇,来到北京作家协会笔会所在地——任丘市水上度假村。那一刻,恰是雨后黄昏、蛙鸣蝉吟、彩虹出现,空气清润。接你登艇之后,几人谈笑风生、劈波斩浪,来到安新县城一家老字号餐馆,与喜爱文学创作的宣传部领导、曾为中学语文教师的旅游局领导把酒畅叙。当时,也是荷花盛开时。你们说起荷文化、古诗词,话题自然转向南宋杨万里。于是,你开始解析那首咏荷名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片刻间,你眼前不再是当地领导,而是几位心投意合的文学爱好者……

写残藕散文(入淀读荷散文)(3)

800余年前,也是踏晨雾、看名荷时段。一日,曙色初开,在杭州净慈寺散步的杨万里,抬头看了看红日的高度,便直奔西湖之畔的长亭。送别之人,是直阁秘书林子方。(为皇帝草拟诏书的秘书)

这位升任福州、担任地方长官的年轻人,踌躇满志、喜形于色。而深谙官场险恶的杨万里则不这么想。试图在送别诗中,以隐喻笔法,劝林子方放弃去福州。

诗中“毕竟西湖六月中”。指的是林子方所在位置与“炙热”的程度。西湖,位于南宋首都临安。杨万里提示好友,在天子身边是近水楼台,堪称炙手可热。西湖的“荷花”,毕竟“风光不与四时同”,远胜于小城市的地方长官。

写残藕散文(入淀读荷散文)(4)

“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诗句,更是有所指向。“接天”中的“天”,指的是天子。诗人很想告诉好友,在西湖(天子身边),即便是普通的荷叶,也“接着天”,也非同寻常,大多呈现“无穷碧”之象。“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日”,自然是皇帝。身为林子方上级兼好友的杨万里,以诗歌为形式,一再暗示天子身边的秘书,御前官员,连“红”都是别样“红”,强似“放外任”。然而,林子方没有细品诗的含义,点赞之后,扬长而去。

你认定,那天清晨,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杨大官人,与好友挥别后,叹息连连,自斟自饮了很多伤感酒。

农历六月的白洋淀,映日的荷花,的确是别样红。或乘画舫、或乘渔舟、或乘快艇、或乘竹筏……以逍遥姿态漂移在星罗棋布的“淀泊”,除了感受潋滟千里、渔舟放歌之外,过眼的渔村、惊起的孤鹜、隐现的游鱼,迎面的爽风……特别是仰观蓝天白云、平视绿苇红莲……让你充分体味到,天然画卷如此奇美,华北明珠不虚此名!

写残藕散文(入淀读荷散文)(5)

你端详那一片片圆润、伸展、挺立、青翠的荷叶,认定那是映衬朵朵娇瓣的不二标配。青少年时,你每每诵读古文中那句“松风水月,未能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融入方其朗润。莲出绿水,飞尘不能染其叶”,便加深对名荷的爱慕。眼前这一片如伞如盖、流动晶莹水珠的荷叶,再次让你心潮如涌。

在这片开放性5A级旅游景区观荷,自然首选荷花大观园。船泊岸、人登岛,步入大观园,已是红日中天。沿岸柳一路缓行,但见“淀中岛、岛中湖”之内,片片红荷竞相绽放、粉嫩醉人。小桥之下,睡莲静美,亭台之间,王莲贵气。缕缕清香沁人心脾、依依荷影引动诗情。一泓碧波中,四面观音雕像垂目而立,一曲多心经悠扬深沉。你倏然感悟:荷香之境、空灵之音的高伟与博爱,岂是文字、语言、表情、动态可以诠释?

面对满目荷香,你脑际忽然掠过两位历史人物。那是《金史》记载的金章宗完颜璟与元妃李师儿。那年夏日,风雨交加,你在北京“雕刻时光”书屋的茶室,纵情博览。无意间“邂逅”金章宗完颜璟。

写残藕散文(入淀读荷散文)(6)

古今很多文人墨客,在议论这位既多情又多才的皇帝时,总把他与宋徽宗联系到一起,甚至说完颜璟是宋徽宗赵佶的“转世灵童”。深究起源,倒也巧合——宋徽宗与完颜璟都酷爱书法与收藏。前者迷恋才女李师师,后者宠幸美女李师儿。都是“才帝”,都很浪漫。

生长在今日安新县一带的李师儿,非常喜爱荷花,即便到了京城,依然念念不忘。那日,李师儿吟诵完颜璟创作的“蝶恋花”之后,翩然起舞、舞姿婀娜。完颜璟问起舞蹈的名称,李师儿说,这是家乡的荷花舞。瞬间,“多情帝”便把元妃李师儿的体香与荷香想到一起,同时,也对宠妃的一脉乡愁深表同情。

不久,“多情帝”在巡幸李师儿家乡之时,把那座偏僻小城设置、构建为方圆九里、城高三丈、阔九尺、池深一丈的州治,并把它改名为渥城。(现今安新县城)在东城建起梳妆楼,西城筑造观莲台。在观莲台一侧挖了荷花池。由此,这里的荷塘连片成淀,清丽香远。

近年来,安新县以荷文化交流的名义,吸引全国多地、千余种名荷供人观赏。此后,参展的珍稀荷种在此落户、日渐增多,逐渐向京城延展。君不见,北京的圆明园、北海公园、莲花池、稻香湖景……不仅展现白洋淀的画舫渔舟,更彰显白洋淀的千百种名荷。

写残藕散文(入淀读荷散文)(7)

明月初上,白洋淀荷花在夜景中暗香盈盈。或随挚友、或伴亲朋、或携情侣、或约同仁……以欢愉之态登舟入淀、体验夜游,把形态各异、色彩缤纷的荷灯放在水面,随着光束缓缓漂移,送一念祝福向远。

此时,你很想用诗的视角凝望。在目力所及处,荷灯当是辉映淀泊的点点彩星。你坚信,万亩名荷倘若入梦,会生发璀璨感和轻灵感。

写残藕散文(入淀读荷散文)(8)

从夜码头归来,几位文友执意要小酌畅叙。于是,水畔小楼,波光靓影、夜风习习、知己把酒,古今评说、佳句迭出。让你拍案惊奇的是,佐酒的小菜,大多与荷相关。凉拌荷芽、糖酥荷花、冰糖莲子、鱼香藕合……你似乎看到,春光下,“小荷初露尖尖角”,夏雨后,“映日荷花别样红”,秋风中,“采莲情歌随渔火”,冬雪时,“肥藕如玉泊寒江”……

写残藕散文(入淀读荷散文)(9)

叶、花、根茎,无一不与人们亲近的名荷!展现轻柔、香美之后,竟然能可成为美味,引发人们浮想联翩!

你认定,在白洋淀读荷,近赏之余、驻足思远,或许更有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