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辖县级市,简称“凯”,别名苗岭明珠,位于中国贵州东部,是中国贵州省主要中心城市之一。“凯里”系苗语音译,意为“木佬人的田”,苗语称木佬人为“凯”,田为“里”,“凯里”即“木佬人的田那个地方”。截至2016年底,下辖7街道、11镇,总面积1556平方千米,总人口54.31万人。

贵州凯里市区美景(贵州凯里乡村美景及结婚拾趣图集欣赏)(1)

凯里市地处云贵高原向中部丘陵过渡地段的苗岭山麓,清水江畔;东接台江、雷山两县,南抵麻江、丹寨两县,西部福泉县,北界黄平县。地势西南高,北东低,属中亚热带温和湿润气候区,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2]、国家卫生城市[3]、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等荣誉称号[4]。2016年,凯里市地区生产总值243.39亿元。

贵州凯里市区美景(贵州凯里乡村美景及结婚拾趣图集欣赏)(2)

春秋时期属牂牁(牂柯),战国、秦、汉、两晋、南北朝属且兰,隋、唐属宾化县,宋属合江州。明、清时期置清平堡、司、卫、县或凯里司、卫、县。民国三年改称炉山县,1958年复称凯里县,1983年设立凯里市。“凯里”系苗族语音译,意为“木佬人的田”(苗语称木佬人为“凯”,田为“里”,“凯里”即“木佬人的田那个地方”)。

凯里市原为炉山县。炉山县汉为故且兰地,元朝时麻峡(今麻江县)县地。

贵州凯里市区美景(贵州凯里乡村美景及结婚拾趣图集欣赏)(3)

明洪武初年置清平堡,洪武二十年(1389年)置清平长官司,洪武三十年(1397年)改为清平卫。明弘治七年五月(1494年)置清平县,隶都匀府。

清康熙七年(1668年)并入麻哈(今麻江)州,康熙十一年(1672年)复置清平县,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凯里安抚司并入清平县。

民国二年(1914年)清平县改为炉山县。

1949年11月炉山县获得解放,中共炉山县委、县人民政府同时宣告成立。同月,县委、县人民政府宣废除旧的乡、镇公所,建立新的乡、镇人民政府。

贵州凯里市区美景(贵州凯里乡村美景及结婚拾趣图集欣赏)(4)

美丽宜人的凯里

1950年,废除保甲制度,建立村级人民政权。

1951年1月27日,在中央慰问团的关怀下,凯里区苗族自治人民政府成立,为贵州省第一个苗族自治区。

1952年9月,炉山县苗族自治人民政府成立。

1956年7月23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成立,确定凯里为州府所在地。

1959年1月,炉山县、麻江县、雷山县、丹寨县合并为凯里县。

1961年8月4日,县相继分置,炉山县仍为凯里县。

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凯里县,设为凯里市。1984年1月,凯里市成立。[5]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0年,全市共设4个区4个街道,21个乡和5个乡级镇,205个行政村,2269个村民小组,46个居民委员会,461个居民小组。

贵州凯里市区美景(贵州凯里乡村美景及结婚拾趣图集欣赏)(5)

凯麻同城规划

1990年,全市共设4个区4个街道,21个乡和5个乡级镇,205个行政村,2269个村民小组,46个居民委员会,461个居民小组。

2003年,凯里市辖8个镇、2个乡,5个街道办事处,65个村委会、201个居委会。年末总人口45.4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34.09万人,非农业人口16.46万人。

2007年,全市划为8镇2乡5街道。[6]

2014年9月,贵州省政府批复,同意黔东南自治州人民政府将麻江县下司镇、碧波镇划归凯里市管辖,原下司镇、碧波镇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凯里市、麻江县行政区域界线做相应变更。[7]

2016年1月29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凯里市凯棠乡、大风洞乡撤乡设镇。

区划详情

截至2016年底,凯里市下辖7街道、11镇,市政府驻地大十字街道。[6]

贵州凯里市区美景(贵州凯里乡村美景及结婚拾趣图集欣赏)(6)

凯里市地图

凯里市主城区:大十字街道、城西街道、西门街道、湾溪街道、开怀街道、洗马河街道、三棵树镇、舟溪镇、旁海镇、湾水镇、万潮镇、龙场镇、凯棠镇、大风洞镇

凯里经济开发区:鸭塘街道、下司镇

炉碧经济开发区:炉山镇、碧波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贵州凯里市区美景(贵州凯里乡村美景及结婚拾趣图集欣赏)(7)

凯里市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北部,为自治州首府所在地。东接台江、雷山两县,南抵麻江、丹寨两县,西部福泉县,北界黄平县。地理位置在东经107°40‘58“—108°12’9”、北经26°24‘13“—26°48’11"之间。总面积1556平方千米。东西最长跨度51.76千米,南北最长度44.3千米。[8]

地形地貌

贵州凯里市区美景(贵州凯里乡村美景及结婚拾趣图集欣赏)(8)

凯里市地层发育较齐全,海相地层的层序较连续,化石较丰富。处于扬子准地台贵定南北向构造变形区与华南褶皱带的过渡带上。地貌类型为侵蚀构造类型和溶蚀构造类型,岩溶地貌和剥蚀侵蚀地貌典型。山原、山地、中山、低中山占全市覆盖面的41.76%,低山占18.72%,低丘至中丘陵占37.82%,河谷盆地及河流地貌占1.76%至3%。地势西南高,北东低,由西部和南部的马鬃岭、长岭岗、够末也、末冬坡向湖南丘陵过渡构成斜坡带,同时构成从西向东倾斜的低山丘陵槽谷带,最高点为南部的够末也峰(1447米),最低处为清水江出境处(529米)。马鬃岭至大坡至龙王坡至大坡山(1246米)至老鸦山至泡木岭至香炉山至狗场二屯岸至洛榜坡为重安江与清水江的分水岭。[8]

气候

贵州凯里市区美景(贵州凯里乡村美景及结婚拾趣图集欣赏)(9)

凯里市属中亚热带温和湿润气候区,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的特点。冬季常出现持续阴雨、低温雪凝和霜冻天气。春季冷暖空气交替,常造成大风、大雨、低温阴雨、冰雹天气。初夏,往往大雨、暴雨。盛夏,往往连晴、少雨或无雨。秋季,经常连晴、秋旱。全市年平均气温在14.1至16.5℃之间,北部和东北部的湾水、旁海最高,达17.5℃,西北部大田最低,为13.2℃。最热月是7月,平均23.9至27.2℃,最冷月是1月,平均2.1至7.9℃。凯里和炉山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分别为1288小时和1233小时。降水量西北部和东南部较多,北部较少。出现的灾害性天气有夏旱、春旱、暴雨、冰雹、倒春寒、低温雨雪冰冻(又称凌冻、凝冻和雨淞)等。[8]

水文

贵州凯里市区美景(贵州凯里乡村美景及结婚拾趣图集欣赏)(10)

截至2017年10月,凯里市境共有河流56条(含溪流35条),属长江流域沅江水系,其中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千米以上的一、二级支流有21条,分属清水江、重安江、巴拉河。集水总面积1569.72平方千米,年集水量40.13亿立方米。境内多年平均降水量1240毫米,降水总量15.78亿立方米。地下水源年排水量约1.4亿立方米。有枯水流量大于每秒1升流量的泉水200余处。[8]

贵州凯里市区美景(贵州凯里乡村美景及结婚拾趣图集欣赏)(11)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贵州凯里市区美景(贵州凯里乡村美景及结婚拾趣图集欣赏)(12)

截至2016年10月,凯里市森林覆盖率56%。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带,全市森林共有4个植被类型组和11个植被类型。植被类型组是自然植被的针叶林、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等3个,栽培植被的木本类型1个。植被类型是自然植被的暖性针叶林、暖性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灌丛、落叶阔叶灌丛、灌草丛等7个,栽培植被的针叶林型、阔叶林型、灌木林型、其他木本类型等4个。

贵州凯里市区美景(贵州凯里乡村美景及结婚拾趣图集欣赏)(13)

黔东南州雷山县河流夜景

截至2016年10月,凯里市有野生树种67科200余种。有药用植物数百种。有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树种有13种。其中属二级保护的有银杏、喙核桃、鹅掌楸、杜仲、木瓜红、福建柏等6种。属三级保护的有楠木、青檀、翠柏、华南五针松、毛油杉、厚朴、紫茎等7种。[9]

动物资源

截至2016年10月,凯里市境内有野生动物7类15种,鸟类11类20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颈长尾雉,二级保护动物猕猴、穿山甲、鸳鸯、白鹇、勺鸡、大鲵、鸢、松雀鹰、赤腹鹰、秃鹰、啄木鸟、短耳鸮等。[9]

矿产资源

截至2016年10月,凯里市境内(未含下司镇、碧波镇)有铝土矿总储量约1454.9万吨,占全州总储量的53.34%。铁矿3个矿床总储量10929.5万吨,居全州首位。煤矿床(点)4处,总储量7146万吨。重晶石矿床点12处。黄铁矿点3个。石灰岩矿床点8处,白云岩矿床点2处,耐火黏土矿床点4处,砂岩矿矿床点3处。[9]

贵州凯里市区美景(贵州凯里乡村美景及结婚拾趣图集欣赏)(14)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6年底,凯里市常住半年人口为54.31万人,出生率为10.83‰,比2015年增长1.71个千分点;死亡率为5.53‰,比2015年上升0.94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3‰,比2015年下降0.7个千分点。

民族

凯里市居住着苗、汉、侗、仫佬、畲、布依、水、彝、壮、瑶、满、回、蒙古、景颇、佤、黎、东乡、纳西、仡佬、京、朝鲜、土家、白、傣、藏、拉祜、维吾尔等民族和革家、西家等待定民族。这些民族中,仫佬族、苗族、汉族、畲族及革家、西家是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为360686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5.36%,其中苗族人口28.3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3.3%。

(编审: 苏立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