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酷之前上线了一部新的古装剧《上阳赋》,看到女主居然是国际章,那个曾经严格要求自己不接电视剧的电影明星,居然破例演电视剧。我好奇地打开一看,都是一众老戏骨,连赵雅芝也在其中,就开启了追剧之路,强忍着看完了前面的6集,实在是被老生常谈的宫斗剧情劝退。不过在刷剧的过程中,女主的家族背景倒是引起了我的兴趣。

东晋王谢的家族(东晋王谢两家背后的故事)(1)

电视剧虽然是架空的历史,但是从剧情中可以看出基本是参照了魏晋时期的历史,剧中的王氏和谢氏说的就是东晋时期的琅琊(祖籍山东即墨一带)王氏家族和陈郡(祖籍今河南太康县)谢氏家族,“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说的就是这两大家族。

剧中说到琅琊王氏家族出过12位皇后,导致民间有“娶王氏女得天下”的传闻,根据族谱捋了一下,琅琊临沂籍的王氏皇后还真的不止12位,按照现在的说法,这是要垄断后位啊!

大懿皇后:王氏,琅邪临沂人,吴大帝孙权的宠妃,孙皓继位后追尊大懿皇后。

晋文帝明王皇后:讳元姬,东海郯人(今临沂郯城),武帝时尊为皇太后。

晋怀帝王太后:讳嫒姬,琅琊临沂人。初入武帝宫,生怀帝,拜中才人,怀帝时追尊皇太后。

晋安帝僖王皇后:讳神爱,琅琊临沂人,女书法家;祖父王羲之,父王献之,母新安公主。

孝武帝文穆王皇后:讳宪嫄,琅邪临沂人,南朝宋孝武帝刘骏的皇后,后尊为皇太后,谥号文穆皇后。

宋明帝恭王皇后:讳贞风,琅邪临沂人,南朝宋明帝刘彧的皇后。刘昱即位后尊王贞风为皇太后,谥号明恭皇后。

齐文帝安王皇后:讳明,琅玡临沂人,初为文惠太子妃,至废帝郁林王时,尊为皇太后。

文安王皇后:讳宝明,籍贯琅邪,萧昭业即位,尊为皇太后,谥号文安皇后,葬于崇安陵。

齐废帝王皇后:讳韶明,琅琊临沂人,南朝齐萧昭文皇后,494年贬王韶明为海陵王妃。

齐和帝王皇后:讳蕣华,琅邪临沂人,齐和帝萧宝融皇后,中兴二年(502年)降为巴陵王妃。

陈废帝皇后:讳少姬,琅琊临沂人,侍中、金紫光禄大夫王固之女,废帝被废为临海王,亦降为王妃。

梁简文帝王皇后:讳灵宾,琅琊临沂人,太尉王俭的孙女,梁简文帝萧纲结发妻子,尊为皇后。

后梁宣帝王皇后:琅玡人,宣帝建国初为皇后,明帝时尊为皇太后。

东晋王谢的家族(东晋王谢两家背后的故事)(2)

当年的王谢两家有多风光?

整个东晋时期是门阀士族的势力达到顶峰的时期,诞生了许多影响力巨大的豪门家族,其中,除过大名鼎鼎的王家和谢家之外,出自陈郡的袁氏家族,以及出自东海郡兰陵的萧氏家族也是豪门,王、谢、袁、萧四家,被称作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名门望族

王家的发展史要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时,王家诞生了两位赫赫有名的虎将,王翦和王贲父子,父子两作战彪悍勇猛,战功十分显赫,是秦国消灭六国的关键人物,战国七雄中的齐国、楚国、燕国、赵国、魏国,都被父子二人所灭。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论功行赏,王氏家族的祖孙三代,即爷爷王翦,父亲王贲,孙子王离都被受封为列侯,由此可见,早在秦朝,王氏家族就已经崭露头角。

两汉时期,王氏家族有许多人在朝中做官,总体来说,特别有名的并不多。直到东汉末年,王氏家族诞生了一名大孝子王祥,他以“卧冰求鲤”的举动美名远扬被列入二十四孝之一,被历史冠以“孝圣”,从此流芳百世。

从公元304年到316年,匈奴大军挥师南下,先后攻破西晋都城洛阳和长安,直接导致西晋灭亡,史称“永嘉之乱”。在这10多年中,北方战火连天,许多人为了躲避战乱,拖家带口搬迁到相对安全的南方地区,王氏家族正是在这一时期举家搬迁到江南金陵秦淮河畔。

这次搬家,为王氏家族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登上皇位后,国家一穷二白,想恢复国力又缺乏资金,王家财大气粗,正好有这个实力,就竭尽全力辅佐晋元帝,在短期内中兴了司马王朝。

帮助司马王朝的人物是著名宰相王导,是王家跻身豪门望族的奠基人,跟晋元帝同龄,也是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相继辅佐元帝、明帝、成帝三位皇帝,对东晋的建立和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因为他的贡献极大,让王家显赫一时,以至于在当时,民间流传有一句广为人知的俗语:王与马,共天下。足以说明王家对东晋江山社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王导之后,王家的人才层出不穷,到王导孙子辈和重孙辈时,王家又诞生了两位大名鼎鼎的人物,书法巨匠王羲之和王献之,二人合力又一次把王家的声誉推向了另一个高峰。

据统计,王氏家族在历史上先后诞生了12位皇后,跟皇室公主联姻的则有20多人,官位达到一品有15人,五品以上的则有161人。这样显赫的成就,在历史上独一无二。

东晋王谢的家族(东晋王谢两家背后的故事)(3)

陈郡谢氏家族发展迅猛

谢氏家族起源于三国时期,在那时,谢家只是普通的官宦之家,在朝中并不显眼。跟王家的发迹史一样,谢家也是在“永嘉之乱”年间,通过从北方搬家到南方,才逐渐演变为世族之家。

公元383年,著名的“淝水之战”在淝水(现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附近)打响,一方是东晋将领谢安率领的8万晋军,另一方是前秦将领苻坚指挥的80万前秦联军。前秦此举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消灭东晋,取得全国统一。东晋则是为了保家卫国,因此,双方都拿出所有兵力一决雌雄。

最终,经过4个月鏖战,谢安以少胜多,创造了一个战争奇迹,歼灭了前秦的嫡系部队,导致前秦其它军队无心恋战而叛变,取得了“淝水之战”的全面胜利。

这一仗,让谢安一战成名,给谢家带来了极大声誉,让谢家走向辉煌,即刻成为跟琅琊王氏家族并驾齐驱的豪门望族,从此,王家和谢家如同东晋的左膀右臂,从各方面辅佐东晋,功不可没。谢安也顺理成章地成为谢家的兴旺发达的奠基人。

自谢安之后,谢家人才辈出,谢安侄子、东晋大将谢玄,南北朝著名文学家、谢安的重孙谢灵运,以及南齐著名诗人谢朓,都是谢家的骄傲,在历史上都是风云人物。

王家和谢家最辉煌的时期,无疑是东晋(317年——420年)这100余年,两个家族的人,以及他们的亲朋好友和门生,在朝中做官的人数占到官员总数的70%,即使作为万人之上的皇帝,在许多事情的决策上,都需要征询两大家族的意见。

东晋王谢的家族(东晋王谢两家背后的故事)(4)

两大家族如何没落?

豪门望族的存在对中央朝廷巩固政权有很大影响。到东晋以后,朝廷采取各种方法,不断削弱门阀士族的势力。士族没落受打击最大的是南朝将领侯景发动武装叛乱,被称为“侯景叛乱”

侯景本为东魏叛将,被梁武帝萧衍所收留,因对梁朝与东魏通好心怀不满,遂于548年以清君侧为名义在寿阳(今安徽寿县)起兵叛乱,549年攻占梁朝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将梁武帝活活饿死,掌控梁朝军政大权,最后自立为帝,国号汉。梁湘东王萧绎在肃清其他宗室势力后,派徐文盛、王僧辩讨伐侯景,战局逐渐扭转,于552年收复建康。侯景乘船出逃,被部下杀死,叛乱终于平息。

侯景之乱后,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加剧了南弱北强的形势。士族门阀在侯景之乱中不仅充分暴露了腐朽无能,而且受到了极其沉重的打击,从而大大加速了南朝士族的衰亡。出身江南汉人的陈霸先趁势崛起,在乱后5年取代梁朝,建立陈朝。北朝的两国尤其是西魏利用侯景之乱的机会吞并大片南朝土地,国力陡增,为隋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实从士族本身来讲,也在逐渐走向腐败没落,在士族掌权的情况下,士族子弟可以平流进取,坐至公卿,在社会上有崇高的地位。士庶不交往,不通婚,身为士族,非常骄傲,政治不求进取,享受高官厚禄而碌碌无为,生活上腐朽不堪。在梁朝全盛时期,士大夫娇生惯养已成废物,连士族必须具备的家学渊源也不要了,像这样的腐朽无才的士族,即使没有侯景之乱,也必然走向没落衰亡。所以曾子说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是有道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