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二十五章时间序列(中级经济师第十七章)(1)

第二部分最后一个章节了,大家加油~~

(一)财政政策的含义、功能和目标

财政政策是一国政府为实现预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对财政收支关系进行调整的指导原则和措施。财政政策由预算政策、税收政策、支出政策、国债政策等组成。其功能与目标如下表:

中级经济师二十五章时间序列(中级经济师第十七章)(2)

(二)财政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的工具是用以达到财政政策目标的各种财政手段,主要有预算、税收、公债、公共支出、政府投资和财政补贴等。财政政策工具的使用如下表所示:

财政政策工具的使用

【提示】财政政策工具的使用是历年考试的重点,内容较多,比较简单的记忆方法是理解“花钱”两个字。在经济过热时,政府自己要少花钱,也要引导私人少花钱,政府少花钱的办法是减少财政支出(如缩小预算支出、减少政府投资、减少补贴支出、减少公共支出)。引导私人少花钱的办法是增加财政收入。

中级经济师二十五章时间序列(中级经济师第十七章)(3)

(三)财政政策类型

1.根据财政政策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划分:分为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财政制度本身存在一种内在的、不需要政府采取其他干预行为就可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自动调节经济运行的机制。也被称为财政自动稳定器。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累进所得税的自动稳定作用;经济萧条时期,个人收入和企业利润减少,税基相对缩小,适用的累进税率相对下降,税收会自动减少。

②政府福利支出的自动稳定作用。经济衰退时,领取失业救济和各种福利标准的人数增加,政府福利支出自动增加,有利于抑制消费支出的持续下降。

(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主动灵活的选择不同类型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行为,实现财政政策目标。该政策又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

①汲水政策,“汲水”——引水于井。是指在经济萧条时期进行公共投资,以增加社会有效需求,使经济恢复活力的政策。汲水政策的特点包括:

第一:它是以市场经济所具有的自发机制为前提,是一种诱导经济复苏的政策;

第二:它以扩大公共投资规模为手段,启动和活跃社会投资;

第三:财政投资规模具有有限性,即只要社会投资恢复活动、经济实现自主增长政府就不再投资或缩小投资规模;

第四:如果经济萧条的状况不再存在,这种政策就不再实施。是一种短期财政政策。

②补偿政策是指政府有意识的从当时经济状态的反方向调节经济变动的财政政策。

经济萧条时期,增加支出、减少收入,增加社会有效需求,刺激经济增长

经济繁荣时期,减少支出、增加收入,减少社会过剩需求,稳定经济波动。

2.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中的不同功能来划分,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1)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收支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的政策。

在社会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政府通常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减税、增加财政支出等手段扩大需求。

(2)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收支活动来减小和抑制社会总需求的政策。

在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的情况下,政府通常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税收、减少财政支出等手段抑制社会需求。

(3)中性财政政策:也称为均衡性财政政策,经济稳定增长时期,政府通过实施财政收支基本平衡或者动态平衡财政政策,既不产生扩张效应,也不产生紧缩效应,以保持经济稳定发展。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1)宏观调控政策的“松”“紧”理解

“松”的政策措施:增加财政支出、减税、降低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扩大信贷规模。

“紧”的政策措施:减少财政支出、增税、提高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缩小信贷规模。

具体应该采取哪一种类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措施,主要取决于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和所要达到的政策目标。

一般而言,如果社会总需求明显大于社会总供给,则应该采取“紧”的政策措施,以抑制社会总需求的增长;

如果社会总需求明显小于社会总供给,则应该采取“松”的政策措施,以扩大社会总需求。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类型

中级经济师二十五章时间序列(中级经济师第十七章)(4)

(四)财政政策乘数

财政政策乘数,是用来研究财政收支变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财政政策乘数具体包括税收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

中级经济师二十五章时间序列(中级经济师第十七章)(5)

【提示】财政乘数效应表明:当政府投资或支出扩大、税收减少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扩大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扩张效应;当政府投资或支出减少、税收增加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收缩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紧缩效应。

(五)财政政策时滞

财政政策的实施一般会产生下列五种时滞,依次为认识时滞、行政时滞、决策时滞、执行时滞以及效果时滞。这些时滞又分为内在时滞(只涉及行政单位,与立法机关无关,即这种时滞只属于研究过程,与决策机关没有关系)和外在时滞(从财政当局采取措施到这些措施对经济体系产生影响的时间)。

中级经济师二十五章时间序列(中级经济师第十七章)(6)

财政政策时滞的存在,对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使财政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与政策制定初衷相反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