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每周中科院之声会手绘一张“科学史小画”,再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给大家介绍小画背后的故事。

7-10岁月球太空科幻画(奇迹年的第一声号角)(1)

科学史上被公认的“奇迹年”只有两个:第一个对应1666-1667年那段时间,牛顿因躲避瘟疫回到故园,他在二项式定理、流数法(微积分)、光的颜色理论以及万有引力理论方面均有斩获;第二个是1905年,爱因斯坦在光电效应、布朗运动、相对论三个方面攻坚克难、风头无两!今天我们单说其中的光电效应。

19-20世纪之交,许多人已经发现并研究了光电效应,包括电磁波的发现者、大名鼎鼎的赫兹及其助手勒纳德。光电效应是怎么回事呢?当时发现一种现象:金属在某些光的照射下会发射出电子,但只有当光的频率高于一定值时才能从金属表面打出电子;被光打出电子的速度只与光的频率有关,而与光的强度无关。赫兹、勒纳德等人对此百思不得其解,因为按照经典的光学理论认为,只要光强度足够大,一定会把电子从金属中打出来。令人悲催的事实是,电子是否被打出与照射光的强度没什么关系。这一时难住了科学界的众多“金刚罗汉”。

1905年3月,一位26岁的德国小伙子就要在这个问题上一显身手了。5年前大学毕业后,他有点时运不济,一直找不到一份稳定的工作,1902年才在同学的帮助下谋得了瑞士专利局(伯尔尼)三级审查员的差事。1905年春天,儿子还不满1岁,博士论文正准备杀青,生活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即便如此,他还在生日后的第三天——3月17日完成了论文《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这位小伙子便是爱因斯坦,由此吹响了奇迹年的第一声号角,清澈而嘹亮。

在这篇论文中,爱因斯坦发展了1900年由普朗克提出的量子论,提出了光量子(光子)假说,得出了光电效应方程,一举解决了前述难题:原来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只能一份一份地从光量子接受能量,而光量子的能量与频率成正比。不但如此,光量子理论还首次揭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

当年5月,爱因斯坦在给朋友哈比希特的信中提到了这篇论文,自信满满地称它是一篇“非常革命性”的杰作。历史印证了他的自信:爱因斯坦凭借该论文获得了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往期回顾

科学史周历(6.1——6.7)

“诗和远方”的科学家丨科学史小画

科学史周历(6.8——6.14)

他为改变世界做了些“微小的工作”丨科学史小画

科学史周历(6.15——6.21)

这项考古技能,是他发明的丨科学史小画

科学史周历(6.22——6.28)

他带来了物理学史上的两朵“乌云”丨科学史小画

科学史周历(6.29——7.05)

看,5亿多年前的海洋世界丨科学史小画

科学史周历(7.06——7.12)

大器晚成的“集邮”人丨科学史小画

科学史周历(7.13——7.19)

科学建制化的开端丨科学史小画

科学史周历(7.20——7.26)

我国首次测定珠峰高度丨科学史小画

科学史周历(7.27——8.02)

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丨科学史小画

科学史周历(8.03——8.09)

谢家麟:故国山河壮志酬丨科学史小画

科学史周历(8.10——8.16)

质谱仪与同位素丨科学史小画

科学史周历(8.17——8.23)

世界蚊子日,了解一下丨科学史小画

科学史周历(8.24——8.30)

升职又加薪,伽利略做了什么?丨科学史小画

科学史周历(8.31——9.06)

新中国科技奖励制度的诞生丨科学史小画

科学史周历(9.07——9.13)

达尔文前往普利茅斯,初遇“小猎犬”号丨科学史小画

科学史周历(9.14——9.20)

公鸡、鸭子与绵羊成了首批“飞行员”丨科学史小画

科学史周历(9.21——9.27)

“中国天眼”落成丨科学史小画

科学史周历(9.28——10.04)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正式“退役”丨科学史小画

科学史周历(10.05——10.11)

发现了新奇的微观世界丨科学史小画

科学史周历(10.12——10.18)

搞卫星最积极的人丨科学史小画

统一了“天电”与“地电”的人 | 科学史小画

科学史周历(10.26 ——11.01)

科学史小画丨中国科学院成立丨庆祝中科院成立71周年

科学史周历(11.02——11.08)

X射线的发现丨科学史小画

科学史周历(11.09——11.15)

第谷超新星的发现丨科学史小画

科学史周历(11.16——11.22)

“麻醉”的发明丨科学史小画

科学史周历(11.23——11.29)

《物种起源》出版丨科学史小画

科学史周历(11.30——12.06)

开普勒与金星凌日 | 科学史小画

科学史周历(12.07——12.13)

朝宗于海——李约瑟及其《中国科学技术史》 | 科学史小画

科学史周历(12.14——12.20)

进化论的先驱拉马克 | 科学史小画

科学史周历(12.21——12.27)

“万婴之母”林巧稚 | 科学史小画

科学史周历(12.28——1.3)

竺可桢与科学史 | 科学史小画

科学史周历(1.4——1.10)

近代科学的化身——牛顿 | 科学史小画

科学史周历(1.11——1.17)

天问一号:你好,火星 | 科学史小画

科学史周历(1.18——1.24)

飞掠宇宙“幽冥之所” | 科学史小画

科学史周历(1.25——1.31)

打开“热质说”的第一个缺口 | 科学史小画

科学史周历(2.1——2.7)

当年,薛定谔也玩过“跨界” | 科学史小画

科学史周历(2.8——2.14)

贝尔的“德律风” | 科学史小画

科学史周历(2.15——2.21)

同位素的发现 | 科学史小画

科学史周历(2.22——2.28)

科学家变成嫌疑犯?戏剧化的碳14发现丨科学史小画科学史周历(3.1——3.7)“普通老太太”何泽慧丨科学史小画科学史周历(3.8——3.14)发现行星运动的开普勒第三定律丨科学史小画

来源: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